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恒大前员工口述:“全员营销”之下的虚假繁荣

对很多普通购房人来说,恒大危机爆发得有些突然,但在一些恒大员工的眼中,恒大的溃败并非无迹可寻。我们采访了一位2017年入职恒大的员工,4年里,他在公司见证了畸形的“全员营销”,当过公司的网络水军,也意识到了公司的财务危机。今年4月,他选择了离开。

没有办法,为了部门排名,有的部门只好众筹交房款定金,因为只要交了两万元的定金,后台就能显示已成交,并不需要保证真实成交量。后来这几乎成了惯例:每一次全员营销时,部门员工都要众筹出几套房子、总计十几万的定金,并根据不同人的工资水平来摊派众筹款。这样“订下”的房子,不可能有人真去购买,定金也会打水漂,可是为了整个部门的排名,又不得不如此,因为保证排名才能保证收入。

因此,一到排名季,我们部门每两三天就要开一个会,讨论营销任务完成度。如果有人一直没完成目标,领导不光会在开会时点名批评,还会私下里不停找他,直到他完成了指标为止。也因此,每到这时,这种营销任务就成为了一种凌驾在大家主业之上的压力,每人脑中时刻要有一根筋想着这件事,焦虑无比。每到全员营销的时候,大家都会天天盼着,赶紧把这一个多月熬过去。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种“内部众筹”也显示出恒大在地产营销量上的水分:虽然每次全员营销月,恒大的销售业绩都是千亿级别,屡创新高。但其实,其业绩是系统按照订房数量的首付款来算的,而非真实成交量。所以,其中多少是真实的数据,多少又是员工迫于压力众筹而来的“空房”,不得而知。

离开恒大

今年4月,我离开了恒大。虽然自己一毕业就加入恒大,当时也为能成为这一“宇宙第一房企”“中超八冠王”的一员而骄傲,并且作为校招生,我本有着较大的晋升空间,可是在这里工作的几年间,不仅各项销售指标给我增加了太多时间、金钱和心理上的负担,而且我对公司的一些做法也开始产生越来较大的抵触心理。

比如公司会安排员工去做网络水军。在恒大,除了专门的品牌部负责企业品牌形象维护,也会发动员工组成网络舆情小组。具体做法是,定期在每一个部门抽调一些人,按照每班8小时的三班倒次序,轮流值班。

《平凡的荣耀》剧照

当时公司有专门做形象维护的微信群,负责人员会不时地在群里发一个来自“今日头条”或者“新浪微博”平台上关于恒大的新闻链接。值班人员负责在链接下面做正面评论,刷掉负面评论。评论之后,操作人员还要截图放到一个文件包里,作为“工作证明”,等专门人员来检查。

我也被抽调去做过这样的工作,而且我当时正好抽到夜班,需要从凌晨12点一直刷到早上8点,连续几天晚上,都晕晕乎乎在各色关于恒大的新闻下评论着诸如“这个产品真的非常好”“相信恒大,恒大加油”这样的话。

这反而让我开始警觉——如果这个产品真的好,还用得着费尽力气做这种并不高明的宣传吗?在那几个夜里,我越发觉得,恒大已经不是自己入职之前心目中那个令人向往的“世界五百强”了,倒像是一个在用华丽外表来遮掩自己空虚内核的稻草人。

促使我做出离职决定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我今年发现公司的财务状况实在不佳。由于自己的工作性质,我平时可以接触到一些有关企业资金的财务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近几年来,恒大在商务往来上并不直接结现款,而是使用公司开出的商票。

商票是指由金融公司或企业开出的短期票据,是一种带利息的筹款方式。简而言之,就是交易时不直接付现金,给商家开个票,到期后,商家可以凭票向企业兑换交易金额加利息,或者找银行兑换,银行扣对应企业的钱。这种商票一般是由企业信用背书的:只有这家企业有足够的信用度,其它商家才会接受这种“赊账”方式。

近两年,我发现恒大已经连商票都不如期兑付了,比如说2019年采购的一批七千块钱的设备,拖了几乎两年还没有兑付。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以致到了今年年初,我发现公司连一些在图片社打印合同的钱——总共也就几百块钱——都要欠着。这让我意识到一个问题:恒大可能真的没有钱了。就这样,我终于下决心离开了恒大。

后来,我听2013年入职的前辈讲,以前恒大对员工并没有强制性的售楼指标,至多会将卖房提成作为一种奖励机制,鼓励员工向亲友推售楼盘。可是到我入职时,很多事情已经变了。我在这里工作不到四年,越到后期,越有一种浮华、虚空的感觉。作为一名已经离职的员工,回看这种日积月累的焦虑,我会觉得,恒大此次的全面崩溃,或许早有伏笔。

责任编辑: 李韵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1003/1654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