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物 > 正文

一部电影红透中国,转瞬厄运降临:父母惨死儿子早逝

这部电影虽然当时给他带来了众多的奖项和无尽的荣誉紧接着,然而,好景不常,毁灭性的灾难接踵而来。有人统计过在“文革”中,导演谢晋遭受大批判达200多次,可称为“大批判之最”。

无论时代发展到什么时候,对人的爱,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谢晋

1

谢安隐居东山几十年,世人长叹“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

谢安笑而不答,时机未到。

淝水之战前,举国惴惴,人人自危,认为氐族(五胡之一)秦军强盛,国破家亡矣。

可谢安却泰山崩于前而不乱,羽扇纶巾,他笑言,一切都安排妥当,并请朋友回家对弈。

果然,大胜,不但挽救了东晋王朝,也挽救了华夏文明。

谢安自此被封神。

谢安是心中有净土,心怀万物的人。

一千多年后,谢安第54代孙出生。

以示对先祖的纪念,祖父为他取名晋。

由于家中的长辈都比较开明,谢晋自童年起就博览群书。

在10岁生日时,父母送了他一套茅盾、郑振铎先生主编的《小学生文库》,时值7块大洋,可谓价值不菲。

据谢晋回忆,“这套书基本上必读书都有了”,影响了他的一生。

许多年后,他说“现在年轻人最要紧的是多读书,没有深厚的文化功底,什么事情也做不好。”

在家乡上了一年小学后,谢晋随父母迁居上海继续读小学。

在上海,当父亲出门应酬,母亲便带儿子去电影院看电影,有时一周能看三场。

童年的谢晋借此看了不少经典影片:

外国的《魂断蓝桥》《翠堤春晓》《北非谍影》;

国内的《啼笑因缘》《渔光曲》《十字街头》《神女》等等。

电影居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道尽世间曲折是非。

这对少年谢晋产生了极大地刺激,那时他才8岁。

学校里也频繁地接触新文化、新文艺,谢晋的视野迅速扩展着。

上海时期的少年谢晋已考进了金星影剧青年训练班,执教的老师是后世赫赫有名的黄佐临、丹尼、吴仞之等话剧界名人。

在上海求学期间,随着父亲职务的调动,谢晋也跟随父亲的脚步辗转于上海和香港之间。

到1941年,谢晋在稽山中学完成了高二的学业。

抗战爆发后,上海界人士大批内迁。

父母不让谢晋远行,谢晋纠结再三,偷偷离家出走。

2

1941年的夏天,年仅18岁的谢晋拎着皮箱,站在了四川江安的国立戏剧专科学校门口。

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被称为“中国戏剧的摇篮”,它是现在中央戏剧学院的前身。

对戏剧的爱好早已深入骨髓,谢晋悄悄收拾行装,辗转香港、广州、贵阳来到了当时的国立剧专。

这里汇聚了全国最优秀的电影人:

有经典话剧《雷雨》《日出》的作者曹禺,有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创始人焦菊隐,还有中国电影的开拓者著名编剧、导演洪深。

曹禺

可战乱年代,学校在生活供给上严重不足,尤其是粮食短缺,他们经常饿着肚子上课。

早上稀饭、咸菜;中饭米饭,咸菜,人人都饿得受不了。

余上沅先生到学生食堂来视察,看到他们生活这么艰难,当场就流下了眼泪。

一些学生实在熬不下去,不得不选择了中途退学,大概有百分之三四十的人陆续走了。

留下的学生常常打起了老师的主意。

每天放学后,他们纷纷跑到老师家中,而且大都是在吃饭的时间,美其名曰找老师温课。

也正是在这一段日子里,谢晋遇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

与国立剧专一墙之隔的女子中学正准备排练话剧《回春之曲》,于是他们邀请隔壁派人来指导。

这个差事落到了平时表现出色的一年级学生谢晋头上,因为徐大雯演主角,所以谢晋总是跟她多讲一点,慢慢的成了朋友。

在那个年代,谈婚论嫁是有规矩的,男女之间不能自由往来和接触。

当时剧专和女中师一墙之隔,他们有时候就为了能够相见,采用唱歌的方式来对暗号。

知道人已经在墙下面了,谢晋就从院墙翻过去。

当时的徐大雯非常漂亮,可以说是校花级别的。警察所的所长袁守书想夺人之爱,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

谢晋20岁生日那天,邀请很多同学在一个小茶楼上吃饭,也叫来了徐大雯。

徐大雯是偷偷跑出去的,结果溜出去的时候袁守书就去告发她。

徐大雯于是被学校开除了,别的学校也不肯接受。谢晋便主动退学,在老师洪深的主持见证下举行了婚礼。

1955年,谢晋独立导演了他的第一部故事片《水乡的春天》,不仅有美丽的水乡风光,更讲出了底层农民的心声。

《女篮五号》是中国第一部体育题材的彩色故事片,是谢晋的成名作。

这部由谢晋自编自导的电影题材新颖、节奏明快,很快在全国掀起了一股篮球热。

谢晋简洁不失细腻的导演功力,获得了业内业外的一致认可。

《女篮五号》在1957年获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举办的国际电影节银质奖章,1960年获得墨西哥国际电影节银帽奖。

谢晋之名,开始声动海内外。

3

1961年,谢晋拍了《红色娘子军》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虽然当时给他带来了众多的奖项和无尽的荣誉紧接着,然而,好景不常,毁灭性的灾难接踵而来。

有人统计过在“文革”中,导演谢晋遭受大批判达200多次,可称为“大批判之最”。

朝为众人知,昔被众人踩。

就在谢晋被带走批判时,已经饱受磨难的父母失去了唯一活下来的理由。

儿子阿四也不允许上学了。

在牛棚的谢晋,一天半夜里头,忽然有人喊他:‘谢晋,回去!’

“干什么?”

“你爸爸死了!”

‘哐’一下子,谢晋只觉昏天黑地。

谢晋回去看见爸爸还坐在那个写字台旁边。那是三九天,零下几度,父亲吃了一百片安眠药走了。

谢晋把父亲抱起来时,他腿都直不起来。

他把父亲抱到床上,想把腿给他拉直,可是不行,拉不直。

等到天亮了他便把父亲送到火葬场去了。

长夜枯寒,人生如幻。

很多造反派喊:“走走走,回去,你爸爸死了关你什么事,你别管,走!”

后来父亲怎么火葬的,骨灰在哪里,谢晋都不知道。

谢晋没有想到,自己一年后再次冲回家,却是因为母亲跳楼自杀。

他回家时,母亲的尸体还躺在楼下的泥地上。人们都围着看,什么表情也没有。

一位好心的邻居用一床棉毯把她盖着。

谢晋一声不响地跪下,用双手轻轻托起母亲的遗体,一步步走上了五楼的家里,又轻轻把她放在床上。

父母双双离世,谢晋却发现自己的小儿子阿四不见了。

他急急忙忙跑到外面街上寻找,却发现阿四被其他孩子欺负,浑身脏兮兮的,站在垃圾桶里抹眼泪。

谢晋心疼的立马冲上去,一把将小阿四从垃圾桶中抱出。

谢晋知道,自己不能倒下,他必须振作起来。

谢晋的儿子阿三和阿四在年幼的时候分别因为哮喘和癫痫患了智障。

照顾两个智障孩子的艰辛程度可想而知,但是谢晋却始终对他们疼爱有加。

阿三虽然有点傻,却很性情。

“文革”时,谢晋挨批挨斗,阿三每天一到下午5点,就没有心思玩耍了。守在门口等父亲,父亲不回来,他就坚决不吃也不睡。

每次谢晋外出,阿三就会捧着他的一双鞋子,递到他的脚下,鞋子早被他上了鞋油,擦得锃亮。

每当得知父亲从外地回来,不论多晚,阿三都会守在门口。

趴在猫眼那儿看着外面,年深日久,他的眉毛因此缺了一角。

随着年龄的增长,阿三的哮喘病越来越严重。

每当夜深人静时,听到他喉咙里发出的怪声,谢晋心里就难受极了。

他带阿三到华山医院去治疗,医生说,阿三的肺和80多岁老人的肺差不多了。

谢晋苦苦哀求医生,无论花多少钱,也要治好他的病。医生也为之动容。

责任编辑: 李韵  来源:一日一度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1019/1661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