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对比 > 正文

举报、断章取义、剪辑短视频、上热搜,是上海某高校老师被开除的源头

作者:

我冒着被删文的风险,也要连夜把文章写出来。

睡前,我终于看到了上海某职业学院宋老师的教学完整视频了。

我认真看了两遍,这和微博热搜上的视频,是两种不同的性质的概念。

一种是被人剪接,移花接木,掐头去尾,故意截取对举报者有用的片段进行组装,进行断章取义。

一种是完整的视频。我结合该老师前后的语境来分析,来鉴别,我认为这个女教师的言行没有什么问题,更没有上升到民族仇恨的高度。

第一:她最开始就已经认定了日本是属于反人类的行为,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也是南京大屠杀在中国大地上犯下的最无耻、下作、残暴、凶狠的反人性、反人性的罪孽。

第二:她提出南京大屠杀后,她的历史老师曾说过,国民党政府在一些遇难者家人还活着的时候,没有把所有死难者的名字全部记录下来,是很大的遗憾。

这个记录和查询,并不难,大家都有身份证号码,如果发现失踪人口和尸体,一定可以统计出来。没有具体的遇难者名字,就导致了数据的不同版本的出现,有三千的,有两万的,有七万的,还有三十万,五十万等不同的数据。我的理解是,不管多少人,都是犯下的滔天罪行。都是对别人生命权的严重侵犯。1和30万,只是数值的不同。杀一个人和杀30万人,性质是一样的,是禽兽的行为,是人性的黑洞

宋老师认为,具体到个人,把遇难者名单罗列出来,而不是数据,更有说服力,也不会受到日本方对数据的质疑。

宋老师的想法,是充满人文主义关怀的想法,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遇难者的交代,更是对历史上的一些人或事,要进行更加精准,有理论与详实的数据支撑的有力的证明。而做到具体到人,核实遇难者的身份证,并不难。

第四:她提出“如果”,是一个疑问句。疑问句不是肯定句,是可以辩论和商议的。

如果没有名,没有姓,就提出30万的数据,就相当于小说写作的概述,并没有确切的统计出来的人数。我认为这不是对国家的质疑,这是对学术的探讨。尤其是在课堂上,不能光是赞美、喊口号、照本宣科,还要有自己的思考,要有所深究,有所发散思维,才是“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阐释。

第五:她提出了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所有的人都有名有姓,都有家庭记载,他们真实的统计出了屠杀的犹太人和逃难的犹太人的数字。她同时提出,这是中国作学术一直都不严谨的一个折射。

第六:宋教师提出统计到了幸存者有61人,那就应该可以统计出遇难者的人数,但是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没有看到30万具体的人。

第七:宋老师提出要进行反思。不能永远去恨,而应该反思战争是怎么来的。仇恨是必须的,但光有仇恨,就是一元的思想。一元的思想很容易把对立的观点在道德上看成可疑、败坏的。

多元的思想就是要对每一次战争有所反思,要追问为什么,要进行认真的思考,要避免灾难的再次发生,这是一种理性与智慧,也是哲学思辨的范畴

所以,结合宋老师前后的教学语境,她在课堂上的言行并没有煽动与挑衅,也没有反对、抹杀南京大屠杀的暴行。她只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尊重人,尊重生命,尊重逝者,这有错吗?

一些官媒不分青红皂白,主观定性为“质疑历史真相,妄为人师”的言论,还扣下“为罪人开脱,抹除民族苦难,这般无知无德怎配指导下一代”、“历史为根基,教育是民族未来。未来失了根基,民族将何存”,每一句评论,刀刀见血,言辞激烈,直接给人定罪,让人莫口难辨。官媒的定调,微博推上热搜,学校快速反应,再结合一边倒的民意,这个老师的灾难近在咫尺。

下午官媒定调,晚上学校直接发出开除的声明——好果断,好迅速,好牛逼,好会进行舆情回应。我不得不为这个职业学院反手点赞,至少该校的处理速度甩过湖南某所高校几条大街。

同时,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又打开了宋老师的教学视频,我看到了坐在后排的学生边嘲笑、边录音、边讽刺、边议论,边说要举报,还要发微博。我为这群乌合之众的学生感到悲哀,在家庭与学校教育中,没有把为人正直、胸怀正义、善良悲悯的情怀学到,没有把做人的最基本的品性养好,反而学会了告密、断章取义、讥讽老师、利用网络,煽动民意的无耻的,卑鄙的行径。

这群可怕的学生,一旦走入社会,将是人类的公害。

还有个别媒体跟风,把宋老师的行为定性为中国教育界文科老师右倾势力值得关注,他们不事生产,既不能群众同劳动,又不能与人民同声共气,却以“学术研究为名,阴阳怪气推墙砸锅,为清华日军洗地,为虎作伥”,这个媒体还倡议追究宋老师的刑事责任。

好大的口气,好空洞的口号,好大的官威啊。

不管是个人还是媒体,我又想到了《乌合之众》的经典语言: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群体只会干两种事——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从黄昏到黎明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1218/1684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