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维权 > 正文

声援乌克兰Reddit中文社区“冲浪TV”遭封杀 疑涉中共长臂审查

Reddit上的“冲浪TV”周四(2日)凌晨被永久封号。

在大陆被禁的国际知名社交新闻网站Reddit上,最大的中文社区“冲浪TV”版块突遭永久封禁,疑与他们发起“大翻译运动”将大陆网民主战亲俄的言论翻译成外语,及给乌克兰捐款有关。关注人士担忧中共舆论管控长臂延伸海外。事件为Youtube上月关闭两个“辱包”频道后,海外自由派中文圈再失言论阵地。

Reddit的“冲浪TV”(ChongLangTV)版块,在周三(2日)凌晨突遭永久封禁。

“冲浪TV”为Reddit最活跃的中文版块之一,在被封禁前有逾5万3千人,该版块网友自称“浪人”,大多为中国大陆境内翻墙网民,也有香港、台湾及海外华人;政治立场上以反对习近平和中共、逆向民族主义著称,他们常常以戏谑和黑色幽默方式触碰中国政治议题,在俄乌战事爆发后,“冲浪TV”上的言论与中共官方立场相左。

“冲浪”版块被封杀的理由为“泄露个人信息”。怀疑与他们起底一名自称是上海某银行职员、名叫“徐好”的“爱国粉红”有关,“徐好”声称自己用职权拦截了多个对乌克兰的捐款,随后被网友“开盒”(即起底个人信息)。

但在“冲浪TV”创办的两年内,他们曾“开盒”过很多发表极端言论的小粉红,也未曾遭被封命运。因此删版理由受到关注人士质疑。

Reddit上的“冲浪TV”使用日本版画家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作为Logo,他们将原图颜色改成乌克兰国旗颜色以示声援。(网友提供)

一直关注“冲浪TV”网友Anson向本台表示,很多大陆网友摆脱墙内洗脑和审查环境,在“冲浪TV”自由发表政见,他们一度将Reddit视为言论自由之家。此次“冲浪TV”被封,怀疑背后依然是中共之手。

Anson说:这次事情,说明中共非常害怕具备实际行动力的网络社群。一直以来,中共都希望能把社会原子化,不允许民间出现有强大组织能力的社群。在近期的乌克兰战争,浪人通过捐款和翻译墙内言论的行动体现了他们的杀伤力,导致成为了中共的重点打击对象。

Anson也表示,从早前Youtube封杀反对习近平及中共的“乳透社”旗下两个频道,到这次“冲浪TV”遭封,显示中共有可能利用西方大的科技公司的审查规则漏洞,将审查之手伸向墙外。

Anson说:在早一个月前,乳透社突然没了,现在中共又利用类似的手段封杀了“冲浪TV”,因此我很担心以后中共会再利用同样的套路封杀其他中共异见者的社群。这个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国际关注,西方的大科技公司必须认真审视其社交平台的规则漏洞,防止被中共渗透滥用,不能再让中共的审查伸到墙外。

俄罗斯对乌克兰野蛮入侵后,中国大陆境内的哔哩哔哩(Bilibili)视频网、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大量支持俄罗斯入侵行径、盛赞普京的极端言论成为舆论主流。战争首天甚至还出现含有骚扰意味的“接收、进口乌克兰女性”的不当言论。

Reddit上的“冲浪TV”发起“大翻译运动”,很多“浪人”将中国大陆亲俄言论译成英文,在社媒上发布。(Reddit截图)

很多网友在“冲浪TV”、推特等社交媒体发起“大翻译运动”(The Great Translation Movement),中文网友将国内主战亲俄舆论翻译成英文或其他语言后,也被乌克兰人和国际社会知晓,激起当地的反中情绪。

另外在俄罗斯入侵战争爆发一周后,很多“浪人”向乌克兰捐款的帖文在“冲浪版块”上洗版,这些捐款帖大多带有捐款收据截图,被封杀之前捐款总额逾1万美元。

Reddit上的“冲浪TV”发起给乌克兰捐款活动,数天内捐款逾1万美元。(“冲浪TV”网友)

目前流亡德国、在社交媒体上非常活跃的“墙国蛙蛤蛤”也就此接受本台采访,他指出很多“浪人”身处墙内,但与小粉红泯灭人性的声音形成鲜明的对比。

“墙国蛙蛤蛤”说:Reddit上的“冲浪TV”板块已经活跃了至少两年时间了,在反贼群体中有比较高的知名度。平时他们的“逆向民族主义”争议挺大,但在这次俄乌战争中,他们很多人身处墙内,却冒着风险捐钱出力,和乌克兰民众站在一起,与墙内众多泯灭人性、为侵略战争摇旗呐喊的战狼小粉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墙国蛙蛤蛤”认为是“冲浪TV”的“大翻译运动”触痛中共当局,中共正在加大对墙外社交媒体的干预和渗透。

“墙国蛙蛤蛤”说:“冲浪TV”正在进行“大翻译运动”,把在中共严格舆论管控环境下各种反人类的评论翻译成外语,让世界了解中共洗脑宣传的法西斯导向。“冲浪TV”被封,可见在即将举办二十一大、决定习近平能否连任的2022年,中共大力加强了对墙外社交平台的干涉和渗透。

2月11日,Youtube以讽刺习近平为主要的频道“乳透社”旗下“小反旗”和“小池塘”及新蛤社等被封杀。

责任编辑: 李华  来源:RFA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305/1716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