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动态 > 正文

童大焕:上层早已逃离,你还在“高考公平”的迷梦中内卷挣扎

作者:

“前天(2021.6.6)晚上,我接到大女儿打给我的感恩电话,感谢我成功地帮她逃离了中考和高考。我觉得这是我最成功的一件事情。你关于高考的文章写得太好了!”

这几天写了几篇跟高考有关的文章,呼吁打破高考垄断,通过大学自主办学自主招生,改变单一指挥棒格局,反向影向基础教育,实现自我发现自我发展型教育。有朋友读到,给我发来上面的资讯。

经了解,他女儿今年才19周岁,却已经在某跨国科技公司上班一年多了。

她因为疫情出不去,上网课是晩上时间,所以选择白天工作晚上上课。她首先看上某跨国科技公司,经过长达四个多月的层层面试,最后成功入职,成为该公司最年轻的员工(十八周岁)。她当时的竞争对手都是本科、硕士甚至博士。据说近千人报名,只录用了3个,她是唯一的高中文凭。她从小读的是国际学校,高中选修的是IB电影,大学学的是传媒艺术。在公司负责技术培训(英语母语)。

一个国际学校培养的孩子,高中开始就有自己的专业志趣,综合素质和英语水平可以到跨国公司从事技术培训,这就是一个没有被统一高考制度格式化标准化的成功案例。

这也是国际上最通行的教育糢式。比如美国,没有高考,只有一个由私营非营利机构举办的SAT考试成绩作为参考,加上高中成绩单、推荐信、一篇描述自己理想志趣的作文、一些介绍自己才艺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资料,就可以申请上大学了。有人说美国人口少大学多,所以上大学竞争不激烈,非也!美国的大学是全世界招生,所以竞争还是相当激烈的。但是,美国是联邦制,教育权在州,每个州甚至每个县每个学校的教科书都不一样,怎么可能统一高考呢?但是美国人认为教育的目的从来不是记住标准答案,而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我们的统一大纲统一试卷统一录取糢式,实际上是把千姿百态的人,变成不会思考、没有独特性的标准件。人家可能明明是某个行业的王者,但现行高考制度却非要把他变成另一行业的青铜。这,便是当下高考制度对所有人都严重不公平的地方。这不是诲人不倦,而是毁人不倦。

很多人认为,只有一个标准一个录取线下来,从高到低录取,才是公平的,一旦大学自主招生,穷人家的孩子就别想上好大学了。

这是对教育规律和教育公平的根本性误解。事实上,美国一些大学近年也开始根据中国国内高考成绩进行招生录取,但不是唯分数论,而是像SAT成绩一样,仅仅作为起点或参考,达到一定分数线后获得面试资格,主要还是根据面试来录取。有时考分高出五六十分的可能没被录,分数更低的反而被录取而且给了不菲的奖学金。

认为全面开放大学自主招生,会对穷孩子不公平,使他们失去上好大学的机会,这完全是杞人忧天。

首先,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孩子已经逃离或正在逃离国内统一高考,就像本文开头的例子。这部分人群占考生比重已经非常高:

中国教育部2020年12月14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70.35万人,较上一年度增加4.14万人,增长6.25%;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58.03万人,较上一年度增加6.09万人,增长11.73%。

70万出国留学人员和国内当年高校毕业生相比,约70/900=7.8%。

它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当你还在担忧高校自主招生会使穷孩子的录取名额被“官富二代”挤占的时候,所谓“官富二代”中的相当多人,事实上早已不和你玩这个游戏,而是积极主动逃离我们现有的教育体制,参与到欧美教育的游戏中去了。其中当然也有很多普通人家的孩子,但基本可以推测,所谓有钱有势、有能力利用特权挤占“穷二代”学位的“官富二代”,怎么也有七八成在留学潮里面。北京上海不少高中名校,到高三的时候,别地儿的考生在挥汗如雨的时候,这里的不少高三班级已经空无一人了,因为孩子们都在忙着申请国外大学。

再来看这张整体性的直观的图,2020年各省参与高考的人数,和他们对应的户籍人口数(现行高考制度,是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当年北京户籍人口约1400万余,上海约1448万,河南1.1亿不到。但对应的考生数是:北京4.92万,上海5万,河南115.6万。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河南每万户籍人口里有105人参加高考,而北京每万人里只有40个人参加高考,上海每万人里只有30个人参加高考。

其中,固然有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生育率较低等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大城市的人们,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高考不再是唯一出路,不再是千军万马独木桥!出路多了,他们很多人选择留学,或者不参加升学考试。

所以,当你还在担心这些人抢你的学位,你还在现行“高考公平”的迷梦中苦苦内卷、挣扎的时候,人家早已经绝尘而去,甩你十八条街!

其次,大学自主办学自主招生,自主招生只是手段,自主招生不是为腐败、走后门服务的,而是为自主办学服务的。

为什么要自主办学?

自主办学的目的是通过竞争促进教育多样性,多样性才接近教育的规律和本质。

大学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必须展开错位竞争,避开低水平的同质竞争。没有自主办学自主招生,这一点是做不到的。而有了自主办学自主招生,它就可以办出自己的特色,然后根据自己的标准去招生,反过来影向基础教育的多样性。

我们现在表面上有985、211、一本二本专科、不同专业等等“多样性”,但这种多样性是伪多样性,是在一个标准之下的行政等级划分。

我曾经看到一个知名艺术家的一段视频,说,在中国考美院,所有的美院都是一样的。但在美国,一所艺术学院跟另一所,是注重理论还是注重实践,完全不一样。

大学有自主性多样性,中小学才会有真正的多样性。学生们可以从小寻找、摸索自己的特长、兴趣和爱好,重点发展,即使偏科,也不担心未来没有出路,甚至偏科偏成天才。

很多人高估了腐败的破坏力,低估了专业操守的建设力。对于专业的教育家来说,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他们一辈子都梦寐以求的人生最快乐的事情,花钱请对方来读书往往都在所不惜(即使从竞争角度也有这个需要)。更何况,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南方商人,往往有捐资办学的传统,比如,福建陈嘉庚办的厦门大学,曹德旺马上又要捐100亿元办研究型福燿科技大学了,广东近的则有李嘉诚捐资办的汕头大学,等等。

捐资办学的意义是什么?是我办学不是为了钱,是千金散尽为培养英才!

没有竞争,往往才会腐败,有了竞争,大家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腐败就要少得多。

再说,只要“腐败”不影向整体,又怕什么?美国大学对富豪子弟有专门入学通道,比如连续几年给大学捐资一定数额,孩子可以免试入学。这算不算腐败?按我们多数人的思维,简直是公开的腐败。

但是,水至清则无鱼,大学池塘里每年进几个不用考试就入学的,怕什么呢?何况富人子弟也并非都是纨绔子弟,往往是出身比你好,家教也好,甚至比一般人还努力。名额有限,不影向整体入学标准,那么,就是大学反过来影向权贵子弟,而不是权贵子弟影向大学风气。

而用富人捐赠的钱,可以让大学有更深厚的财力,延揽天下无钱无势读不起书的英才,两全其美,岂不善哉!

前几天我给家人群转了一个短视频,说的是收废品靠什么赚钱,主要不是靠一般人理解的低买高卖,而是靠拆解分类。我说:“收废品都需要靠专业的分拣来挣钱,所以现在的专业分工是越来越强了,我们这一辈子要挣到钱,一定要是在某一个社会需要的领域里面做得很专业。”

但是,历年来,但凡有人向我咨询高考志愿该怎么填报的时候,我都会告诉他们:

选城市比选大学重要,选大学比选专业重要。

城市——大学——专业,这么一种排序,本应排第一的专业,却无奈被排到了最后。

为什么?

因为,本来是专业最重要的,但是我们从小到大,都是应试教育,最后是每一科目都相对均衡,才能考出高总分,而不是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型教育,孩子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所以到高中毕业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报考专业,都是抓瞎,什么热点报什么,乃至于今天是热点,毕业后可能就因竞争过度而成渣。

大学也一样,追热点,而不是办出自己的专业和特色。

结果,我们的大学生,毕业后真正从事大学所学专业的,比例也许是全世界最低的。这不是浪费青春是什么?!

如果初高中,就有自己明确的志向和兴趣,一直坚持下去,进入社会的专业能力,是不是要高很多?比我们今天狗皮膏药一样随意换岗位专业,是不是要强十倍百倍?而要达到这个目标,非得大学自主招生,反制基础教育的个性化多样化不可。

如今的大陆多数大学,相当程度上,只是为了混一张文凭。

而混文凭,显然大学的名气比专业重要多了。

至于为什么城市比大学还重要,那是因为,选择城市对命运的改变,比大学还重要!在哪个城市读大学,毕业后因为情感等因素,留在那座城市的可能性就要大很多。

吾友十年砍柴兄曰:我妻子的堂弟,初中毕业在北京当兵,退役后不回老家,留在北京打工。2007年结婚,咬牙在北京买了套房。他妻子独生女,东北人,为了丈人岳母将来到北京养老,岳父家掏出全部积蓄又在北京买了套房。我对他说,你现在的资产超过大多数在二、三线城市的博士、硕士。如果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马太效应增加,那些博士、硕士的孩子进一线城市比他的孩子留在北京艰难得多———过去二十年,选择城市比读书更能改变命运。

研究城市化二十多年的我,对此体会简直是刻骨名心。过去二十年,未来二十年,不论是就业还是购房,选对城市都比读书高考,更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

6月3日,有人微信我说:“那些小地方的人,如果能看到老师的理论,并跟着操作,简直是造福几代人,天和地的区别。可惜二八定律,在哪都适用,能意识到的人并不多。就算我自己的亲戚,我都不敢劝。”

是啊,很多时候,劝是劝不动的,但如果有读书上大学这个契机,留在大城市的概率,就要大很多。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经纬西东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416/1735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