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万花筒 > 正文

哈佛耗时75年的研究发现:身上有这3个特征的人,往往活得最幸福

在这个充斥着焦虑与浮躁的社会,如何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幸福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面对的必修课。

哈佛大学的Robert Waldinger教授曾在他风靡网络的幸福公开课当中谈到,究竟是什么能够让我们在漫长的生命进程当中保持健康和幸福?

可能每个人的回答都各不相同,毕竟每个人在一生中所孜孜以求的东西并不一样,有的人倾慕那些富有、有声望、建立起自己事业帝国的成功人士,有些人则终其一生在追求平凡、温暖、安稳和知足常乐的生活。

这个问题的回答有很多种,我们在被众多难以计数的生活当中的重要图景轰炸的同时,也应该扪心自问,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够找寻到自己真正的幸福?

太久以来,我们总是被告诫要投入工作、努力奋斗,去完成更多、追寻更多,我们似乎总在追求更高更好的生活质量的路上,认为这就是我们人生的意义,不惜将其奉为圭臬,可现实真的是这样吗?

这些真的是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帮助我们保持幸福感的东西吗?在心理学当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则,也被称为投入回报原则,“当你在给予的同时也拿到了回报”,即在我们奉献与给予的同时,对方给到我们的善意的回应,就是我们获得幸福感的源泉。

这一原则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探寻幸福感的来源。

根据哈佛大学的研究显示,当人们做好事的时候,他们的大脑同时也会变得活跃,就好比当我们经历其他的奖励时候,大脑所受到的刺激,这是一种正向反馈。

从这个角度说,那些关心别人的人要比不大关心别人的人更加开心。

“幸福”这个话题千百年以来一直未曾淡出我们的视野,是哲学、医学、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探讨的热点,从应用心理学的层面出发,探讨幸福更多的是为了帮助人们提高日常生活水平。

笔者始终认为,是否幸福与贫富无关、不分贵贱,与年龄无关、不分老少。根据哈佛大学长达70年的跟踪研究也发现,家庭经济地位、社会阶级、社交能力、是否性格外向等我们看重的特点往往并不会对幸福感造成太大影响。

幸福与否,其实很多的是一种我们内心的主观感受,外界的一切,无非是通过我们内心映射出来的一种假象而已,尽管有太多人以追求享乐为生活的目的,但是投入和意义远比享乐重要。

苏格拉底有过一句名言——“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时常反思深省我们的生活,或许在其中我们可以获得更多发现。

根据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MGH)75年的不断追踪与研究,他们发现,身上有3个特征的人,往往活得最幸福拒绝情绪化、拥有充足的睡眠和保持适度运动的习惯。

我们在一生中会做出无数的取舍,这些选择究竟是怎么样影响我们的,因人而异,我们也无从得知。

但我们对于人生当中发生的绝大多数事情的理解,都是通过回忆和经验取得的,我们生命中大部分发生过的事情我们都遗忘了,但有时我们记忆形成过程简直充满创造性。

在心理学上,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过的一个理论就是“踢猫效应”,它指的是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

踢猫效应所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

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更严重的则会发展成为一种心理疾病的传染。

现代社会中,工作与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紧张很容易导致人们情绪的不稳定,一点不如意就会使自己烦恼、愤怒起来,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这种消极因素带给自己的负面影响,就会身不由己地加入到"踢猫"的队伍当中——被别人"踢"和去"踢"别人。

坏情绪若不加以控制,则会伤人伤己,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见那些让我们暴跳如雷、想要拍桌子怒吼的人和事,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控制情绪,谈何容易。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呢?

心理学家认为,识别自己的情绪、给它们打上准确的标记是情绪管理的开始。

这是因为,当情绪发生时,你需要知道自己经历了什么,才能把握好自己可能出现的生理、行为反应,也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应对每一种具体的情绪。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养成运动的好习惯,是人体最有效的免疫增强剂。

因为充足睡眠和适当运动,可以促进神经元的增生,让大脑的神经网络更加丰富,长期保持下去,不仅能塑造一个强健的体魄,更能提升头脑的活跃度。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研究显示,世界上27%的人有睡眠问题,失眠已经成为一个影响现代人健康的重要问题,它不仅影响人的情绪,甚至能影响人的免疫系统,更重要的是,失眠往往是身体潜在某种疾病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

现如今我们的生活与几十年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跃升,我们不再需要为了生活必需品感到担忧,精神世界也变得丰富并且满足,但如果要说如何定义幸福,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但我们对于幸福的追寻和探索也从未停息,良好的社会关系、充足的睡眠和运动的习惯、稳定的情绪管理能力,这些都是我们自身幸福感的保证。

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去面对生活,激发自身的潜力,促进个人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第一心理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603/1756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