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心理学:和父亲关系的好坏,可以看出一个人未来是否有成就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对他的性格形成具有极大的塑造作用,特别是儿童早期父母对儿童的管理方式是日后儿童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

 

换言之,孩子的成长,性格习惯的养成与父母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是离不开父母双方共同努力的。

 

我们知道一个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做出一些成绩,变得有所谓的出息,就必须在家庭之外的世界创造属于自己的空间。

而这个过程往往就会受到童年时期,在原生家庭和父亲形成的父子关系的影响,我们也许从伟大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他自己的成长,深刻地理解到父母对一个人的影响。

弗洛伊德1856年,出生在一个犹太家庭,他的母亲是一位慈善而虔诚的犹太教徒,家里总共有七个孩子,弗洛伊德是老大,另有五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但母亲对他特别宠爱,在他的回忆录里他说:“母亲总是给予我无限的满足,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总是温情脉脉和亲切温暖的。”

正是得到了母亲的偏爱,所以他说,一个被母亲特别钟爱的孩子,一生都有身为征服者的感觉;由于这种成功的自信,往往可以导致成年后真正的成功。

另外,关于弗洛伊德的父亲,由于他在10岁前一直是接受家庭教育的,所以自然父亲就是他最早的老师。他的父亲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会抓紧一切机会向他传授基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而且总是很耐心的,在他的记忆中,父亲经常带他去散步,并且在途中总是和他不断地交流。受早年的影响,事实上,散步后来成为弗洛伊德最主要的爱好。

即使在他后来六十五岁的时候,同六、七个年轻的同事一起爬山,这些年轻人虽然都是身体健壮的。但不论在爬山速度还是在持久力方面,他们都无法跟弗洛伊德比。

弗洛伊德说:“相对母亲的温情与钟爱而言,父亲与我既亲近又有距离。但是,父亲和母亲都一样,对我很偏爱。他说父亲总是给他尊重,比如,他在“家庭会议”中的意见会颇受重视。虽然父亲对他很偏爱,但是始终有父亲该有的威严。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心理学知识的普及,父亲对于孩子的影响力日益受到重视,父亲不仅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提供者,也是教育孩子的重要力量。甚至在很多方面,父亲与孩子的互动有其不同于母亲的独特意义。结合弗洛伊德与其父亲的故事,至少有以下三点印证了相关研究:

第一,父子之间的肢体接触,比如,散步、将儿子举高高等,与儿子的自信有关;

第二,父子之间的温情比如:爱、尊重、接纳,重视等,会促进孩子的能力发展,比如取得更高的学业成绩、有更高的认知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

第三,温暖亲密的父子关系,还能更能形成内在的性别角色标准,如有责任心、顾家等。

另外,父亲是女儿形成女性气质的导引者、支持者和认可者,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分化具有很大作用

从精神分析的理论来说,一般女孩子在3岁左右开始从与母亲的一体关系中分裂开来,把较大一部分情感投向与父亲的关系上。她们开始清晰地看到父亲的不同,于是更愿意与父亲接近,让父亲抱,变得柔媚。这时候,父亲如何对待女儿,将会对女儿未来的人格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研究发现,女儿的自信与父女间的温情,亲吻、拥抱,有关,与母亲的支持同意、赞扬、鼓励有关;

如果父亲对于女儿是拒绝的,比如冷漠、训斥或贬低,这样会使女儿日后更可能发生心理障碍、抑郁、焦虑,更严重的可能形成一些人格方面的问题。

从弗洛伊德的家庭生活中,有以下三点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一,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最大的幸福,就是来自父母的温情,一种渗透在衣食住行中的爱与陪伴,当然既有来自母亲的,也有来自父亲的。

二,父母对孩子的最大的支持就是,满怀信心与盼望,对孩子无条件支持与信任;

三,父母尊重孩子,给予孩子表达与参与的机会。比如,通过“家庭会议”给予孩子积极表达的机会与权利,让孩子体验被尊重与被接纳;在生活细节中,培育孩子自我的价值感。这些都会养育出一个人格健康的孩子。

那么那些和父亲关系不好的孩子会有怎样的人格特征呢?

1、和父亲关系不好的人,可能将来会缺乏竞争意识

父亲是男孩子塑造男人性格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榜样。有句古话说“虎父无犬子”证明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从心理学的理论来看,孩子俄狄浦斯期会对同性的父母完成最后的认同。如果自己是男生就向自己的父亲认同,女孩子就向自己的母亲认同。

记得曾经看到过一个段子:看自己的女朋友是怎么样的人?直接去看看她妈妈就好了,其实这句话是有一定依据的。

所以和父亲关系不好的人,往往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合作与竞争基础,可能一直陷在跟母亲的二元关系中,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没有完成俄狄浦斯中竞争。我们每个阶段都有要发展的任务,每个阶段都带有普遍性的心理危机。

当一个孩子无法与自己的父亲形成认同的时候,他很可能转向去认同母亲。

父亲的形象一般是,有力量的,有竞争意识的,有能力的、有权力的象征。

而母亲的形象,一般的温柔的,柔弱的,细腻体贴的,内敛的等。

当一个男性完全认同母亲的时候,他可能看起来让人觉得是没有男性力量的,实际他的内在很有可能也是很虚弱的,这样当他成年之后走向社会,他会很胆小,也就不会去竞争,可能也不会跟同性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那么注定就很难做出一番事业来。

2、和父亲关系不好的人,不会建立亲密关系

班杜拉的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在我们的观察学习中,环境中的他人是一个重要信息的来源。如果一个人跟父亲的关系不好,他自然很难去学习他的行为。那么作为一个男性,他怎么处理自己的亲密关系,对女人的态度,其实都是从父亲那习得的。

从小跟父亲疏远的孩子,不光是缺少父爱,还缺少榜样的力量,比如如何为人处世的榜样,父亲对于孩子来讲也是强大的护盾,缺乏父亲爱的孩子可能内心是非常没有安全感的,也很难相信别人,因此长大之后也很难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

我曾经就接到过这样一个真实的倾诉,他说从小跟父亲的关系不好。内心总是觉得很没有力量,特别容易累,三十几年了一次恋爱都没有谈过,他其实也非常渴望亲密关系,但是却总觉得自己不知道如何跟女孩子打交道,甚至都不知道如何跟孩子聊天。

3,和父亲关系不好的人,很难有跨越困难的勇气

父亲带给孩子的力量,是母亲无法替代的。男性的阳刚和勇气,会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畏惧一切困难并想方设法克服。

如果孩子和父亲关系不好,很有可能他就不知道如何面对,在电视剧《都挺好》中。苏明玉的爸爸苏大强就是典型的懦弱父亲,三个孩子和父亲的关系都不好。

大儿子虽然学习成绩很好,但是为人做派死要面子活受罪,在社交上也是老派不知道变通,一根筋到底的,遇到困难只会自己承受压力,无法找到排解的方法,只能自己受苦。

二儿子苏明成备受母亲宠爱,养成了啃老的习惯。可是长大以后没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和父亲一样懦弱。

小女儿苏明玉从小不受母亲待见,懦弱的父亲也不敢出声,让明玉怨恨了好多年。甚至不敢在床上睡,亲密关系也无法进行,坚强独立的外壳下都是脆弱。

所以说,家庭关系就像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孩子这个小社会中可以学到很多社交知识、比如如何处理亲密关系的知识(婚姻知识)如果在孩子心理父亲这个角色是缺失的,或者是关系不好的,那孩子在感受爱意的过程中也会迷茫,也许这种缺失感会伴随自己一生。

如果总是对父亲的不理解或者怨恨,那么就好比总是跟自己过不去,总是跟自己的命运较劲,自然过得很辛苦,并且造成很严重的内耗,多少年轻人,为了证明父亲是错的,一股气支撑着去闯荡,可是心里却总是孤单的。

只有学会和自己和解,和父亲和解,人生的道路才会越来越宽。

最后,你认为父亲和孩子的关系好坏,会影响以后的人生吗?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减脂的大风暴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610/1760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