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颜宝刚:李班子与竞争力排名

作者:
近年所谓的利港政策,例如互联互通、理财通、债券通,这些政策其实更多是向内地倾斜,反而是吸收资金填补内地缺口。至于融入大湾区建设,在疫情之下,不知何年何月才重启,一条港珠澳大桥加一个高铁站,早已废弃多时,恐变成浪费纳税人金钱的大白象工程。

候任特首李家超的司局长新班子获正式任命,“我选择的官员都是我自己的选择来的”,颇有此地无银意味。从李家超的新班子组成可以看出,虽然北京会考虑李家超用人的意向,但最终的人选,仍要视乎能否执行北京的治港方针,而由财金官员基本上是陈茂波班底,反映中央有制衡权力的部署。

对于新班子组成,坊间有不同解读,不过有经济报章大字标题,标榜李班子的所谓三大特色:

1.六个外来局长,热厨房“降温”。

2.信任AO专业职系,作风务实。

3.熟悉内地情况,良好联系。

这个“曲变直”说法,恕我不能认同。

整个新班子中,外来局长多达六人,但不要忘记,所谓外来局长有三人是来自立法会建制阵营,根本早在热厨房内,真正来自商界只有现任“大湾区航空”首席执行官丘应桦。早已有消息指出,商界不愿意加入新班子,是担心日后被制裁,这个代价太大了。

至于所谓新班子当中2名副司长、4名局长,都是政务官出身,是反驳了北京不再信任政务官的说法。

承上所说,外面无人肯入“热厨房”,没有选择下只有内部“拣卒”,而且由AO升任的几个政策局,都是争议较少的部门,如劳工、发展及房屋、环境及公务员事务。与其说是反驳不信任AO,更适当说法应是无兵可用,“边个得闲边个做”。根据现届政府,这些职位被制裁的机会也低。

至于说到熟悉内地情况,其实只是指两位外来局长,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及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

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的孙东,来了香港廿多年,广东话一直不学,现在却被标榜是首位获邀加入问责班子的“新香港人”,这个亦是我最担心,观乎新立法会内有不少这类“新香港人”,建制阵营不断放大他们与内地联系的优势,却无视连基本香港民情都一无所知。孙东获委任,反映中央“留岛不留人”的心态,恐怕新一代本土香港人,根本不是在一个Level Playing Field内竞争。至于卢宠茂,他街知巷闻的一句:“与病毒共存,等于共赴黄泉”已显示他政治立场早已凌驾专业。

大家对李班子的质素大概心中有数,今篇只集中评论财金班子。

三位司长中,现届只有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留任,其副手则由现任发展局局长黄伟纶升任;至于接替黄伟纶,是现任发展局常秘甯汉豪,房屋局局长则由建筑署署长何永贤接管。同时许正宇亦将留任财库局局长。

与整体班子组成不同,可以一眼看出,新一届财金官员任命,基本上陈茂波仍有一定话事权,亦反映出北京信任陈茂波的班底,甚至某程度上,是形成了一股内部可以制衡李家超的势力。一如当年曾俊华制衡梁振英一样。

这个部署早有先兆:总理李克强当日在北京向李家超颁发委任状时,表明希望新一届香港政府,不断提升治理效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李克强更向李家超提出具体任务:特区政府应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巩固和提升香港的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三大中心地位。

由此可见,中央对新一届政府,特别是财金官员如何提升金融、贸易及航运功能,还是相当上心,因此提升香港在国际竞争力排名,就是当务之急。

过往处理财经新闻时,我对于香港的竞争力排名一向较为重视,比起其他电视台花更多气力跟进,原因是竞争力排名反映的,不单是一个地区的高与低,更重要是能否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要指标。

我理解政府内部对两个竞争力排名特别上心:一个是“传统基金会”创立的经济自由指数排名,另一个就是由“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发表的全球竞争力报告。

自从两年前“传统基金会”将香港“除名”,政府内部曾向“传统基金会”反映不满,但当然无补于事;至于“洛桑报告”去年亦一度将香港降级,由第五位降至第七位,亦一度引起政府内部有相当意见。

不过“洛桑”上周发布2022年的排名报告,可以说为陈茂波挽回一点面子:根据报告排名,香港重回全球竞争力排名第五位,主要源于“经济表现”分类指标,从第30位升至第15位,以及国际投资细项表现从第七位升至第三位,都是令香港排名回升的原因。

但“洛桑”亦指出,香港在教育方面得分则下降;而在控制疫情和提振经济、捕捉内地经济发展机遇、推动创新科技、解决土地等方面亦面临重重挑战。

当中政府效率排名,则从全球第一位跌落第二位,营商效率亦由第三位跌至第七位,反映的是香港过去赖以成功的政策优势,正在逐步流失。

更迫在眉睫是过去两年半的反修例运动以来,本港净移出人口多达32万人,今年首季叠加疫情的防控限制,令净移出人数增至14万人,当中不少移出的人口更是专业人士:香港总商会调查显示,移民最多是工程和技术,占28%,其次是财务和会计、资讯科技,分别有21%。

而根据英国内政部调查,移英港人69%持有学位或更高以上学历;在职业背景方面,最多人是专业人士,有39%,其次是副专业人士,有26%;其余为经理、董事或高级官员。

两个调查均反映,移民已影响香港竞争力,连进入最后倒数期的林郑月娥早前亦承认,香港出现人材流失、机构及企业高管离港是不争事实。但面对这个事实,她竟然可以说,对香港的未来乐观,香港的优势不易被取代,原因是北京对港的支持很大……

这个亦是建制派经常挂在口边,说服外界(其实是自己),尽管有再多香港人材离开,只要有中央的政策支持,没有什么好担心,未来香港仍然有优势。

但事实是这样吗?

近年所谓的利港政策,例如互联互通、理财通、债券通,这些政策其实更多是向内地倾斜,反而是吸收资金填补内地缺口。至于融入大湾区建设,在疫情之下,不知何年何月才重启,一条港珠澳大桥加一个高铁站,早已废弃多时,恐变成浪费纳税人金钱的大白象工程。

何况请他们看看现在的上海,应该比香港更“亲生仔”吧?但一旦涉及政治任务,特别是习近平个人提倡的“动态清零”政策,中国唯一的金融中心一样可以牺牲。

香港?不要太看重自己。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RFA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621/1765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