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动态 > 正文

沉默克:永失倪匡:香港最后的大师仙去

作者:

香港作家不少,但晚节得保的不多。倪匡是其中的表表者。

四年前金庸死的时候,我就写过一篇《或许金庸早已死在黑木崖上》,说金庸或许早在写他的武侠经典前就被组织收编了。

但倪匡没有被收编。从1957年7月他逃入香港,就注定他这辈子不可能被收编。

倪匡年轻时是个小粉红。1951年主动进入“华东革命大学”受训,晋身为权力的基层人员。但是在大兴安岭劳改农场当差时,由于秉性正直与上级争执,得罪了总队书记,遭到报复,被打成“反革命”。他知道这回只能逃之夭夭了,否则农场里那几千个劳改犯就是自己的榜样,而且分分钟要被枪毙。仗着自己有文化,他给自己写了通行条,还用肥皂雕刻了公章盖在通行条上。由于当时绝大多数“工农兵”们大字不识,就这样被他蒙混过关,从黑龙江一直坐火车逃回上海,又辗转南下,逃到广州,再逃到香港。

抵港时,倪匡只有22岁。他白天在工厂当杂工,晚上写作,第一篇小说的题材写的就是他自己亲身经历的土改故事,名叫《活埋》,1957年底发表于《工商日报》上。受到肯定的倪匡从此文思泉涌,一发不可收拾。他与金庸一样,都是靠写武侠小说起家。女黑侠木兰花系列、浪子高达系列、原振侠系列等,都曾是他的代表作。金庸古龙以写古代武侠见长,倪匡则以写现代都市武侠冒险见长。1963年,倪匡开始写作《卫斯理》系列,糅科幻、宗教、都市武侠、推理于一体,开香港一时之风起,可谓一炮而红,洛阳纸贵。

倪匡绝对是中文界最勤快的作家,从1957年开始,足足写了45年,最多时每日写两万字以上,这个写作速度甚至秒杀今天起点纵横里的年轻写手。他曾透露,当年最高峰时稿费加版税一年收入超过二百万港币。到了八十年代,据传他的身家已经过亿,可能是香港最富有的作家。1986年,倪匡“弃佛信耶稣“,在台北一家教会受洗,皈依基督教。2005年,七十高龄的倪匡写出了最后一部卫斯理小说《只限老友》后宣布封笔。

倪匡与金庸是好朋友,曾专门撰文大赞金庸的武侠小说。金庸出门旅游时,明报连载的《天龙八部》有数万字是他代写。天山童姥这个诡异的角色就是他所创造,阿紫的眼睛也是他“弄瞎”的。

他与金庸不一样的地方,是他始终对权力持批判态度。这清晰地体现在卫斯理系列里。《天外金球》,卫斯理与白素帮助“神宫”对抗外敌,还亲身参与了前线作战。《换头记》讥讽大人物因为核试意外命悬一线,要将脑袋换在年轻人身上以求续命。1987年的《追龙》,暗喻东方大城市即将毁灭,卫斯理也救不了。《转世暗号》、《暗号之二》说“二活坲”是伪造的,某方面还企图继续伪造转世者。《闯祸》里,卫斯理的女儿红绫的同伴武功极高,突然杀出,一脚踩在“老人家”的脑袋上。

卫斯理被拍过电影和电视剧。但影向我最深的是1987年香港商业电台以粤语制作的37集广播剧《卫斯理》,朱子聪饰卫斯理,钱佩卿饰白素,主题曲《外星客》由张学友主唱。

我很少赞扬什么人是大师。近几十年的诺文奖,除了一个略萨,我认为没有什么大师。历史上的真正文学大师,也就寥寥几个。近来被捧臭脚的莫言绝对不是大师。但倪匡绝对是通俗文学界的大师。原因有三。其一,他开创了中文世界里“科幻武侠加神学”的写法,有绝对的独创性。其二,对权力几十年如一日的批判性。其三,这种批判精神,不但影向了香港,还影向了整个香港文化圈,包括华南。

1992年,倪匡移民美国。但由于实在不习惯美国的生活(“想打麻将都找不到人”),2007年又回到香港居住。他曾嘲讽自己“晚节不保”,但其实不然。回港后他多次接受香港电台等节目采访,重申自己对权力的批评。他曾在不同场合讲过一个著名笑话:食人部落的领袖派了很多子弟到哈佛剑桥留学,多年后,这些留学子弟都西装笔挺的回来,人家问食人部落领袖现在怎样了?他说我们好进步了,用餐刀吃人肉。

倪匡的妹妹叫亦舒,是香港著名的言情小说作家。倪匡的儿子没什么出息,但娶到了香港一代玉女明星周慧敏。2019年,倪匡出席香港书展期间透露自己患上了皮肤癌,并在医生建议下放弃了治疗。今天下午,香港作家沈西城在facebook上透露,87岁高寿(1935~2022)的倪匡刚刚去世。他的病逝,同时也代表着香港一个时代的逝去。

倪匡精神影向了我几十年,在此衷心地讲一句:卫斯理先生,天堂之路走好!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沉默克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710/1773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