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欧珀印度被追税近6亿 中企在印处境今非昔比

印度税收情报总局于7月13日发布公告,指OPPO India逃税的金额高达438.9亿卢比。图为2022年3月2日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的OPPO标志。

印度税收情报总局(DRI)7月13日披露,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简称欧珀中国、OPPO China)在印度的子公司OPPO India(欧珀印度)逃税高达438.9亿卢比(约合5.7亿美元)。DRI还建议,依法对欧珀印度及其员工,以及欧珀中国处以罚款。

DRI于当地时间7月13日中午发布了相关公告,指出欧珀印度以两种方式逃避纳税。其一是在进口手机零件时,故意做错误的描述,借此获得298.1亿卢布(约合3.9亿美元)的关税减免。DRI在调查过程中搜查了欧珀印度的办公室和主要高管的住所。欧珀印度的高管和在印度的供货商在接受调查做出的自愿陈述(voluntary statement)中已承认曾向海关递交错误的信息。自愿陈述指在未受强制、胁迫和引诱等情况下做出的陈述。

其二是欧珀印度向包括欧珀中国在内的多个国际公司支付特许使用权费用(Royalty)和授权费(Licence fees),但未按印度的关税法(Customs ACT,1962)和海关估价规则(Customs Valuation Rules2007)将这些费用计入进口商品的交易价值中。欧珀印度因此少支付的税费为140.8亿卢比(约合1.83亿美元)。

公告同时披露,欧珀印度已自愿缴纳了45亿卢比(约合0.6亿美元)的关税差额。

DRI在结束对欧珀印度的税务调查后,已向其发出了补缴税款的通知,同时建议依法对欧珀印度及其员工,以及欧珀中国处以相应额度的罚款。

欧珀印度在印度从事移动电话及其配件的制造、组装、批发贸易和分销业务。欧珀印度经营的手机品牌包括OPPO、OnePlus和Realme。OPPO官网介绍称:OPPO全球用户人数为5亿,自2004年成立以来,业务已遍及全球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凯度Brand Z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中,OPPO排名第6。

就DRI的公告,大纪元记者通过邮件联系了OPPO,但截至发稿,未收到OPPO的回应。

据《印度时报》(TOI)7月14日的报导,欧珀印度发言人表示:对收到印度官方的通知持“不同的看法”,认为这是个行业问题。发言人同时提到,欧珀印度会采用可能需要的适当措施,包括任何法律规定的补救措施。

TOI在报导中还提到,最近几周,印度官方对华为、小米、vivo和One Plus(一加手机)都有行动;自拉达克(Ladakh)的局势恶化后,印度政府决定密切关注中国公司,包括限制中国公司在印度市场的发展。

中企处境今非昔比

中国科技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公司“36氪”在6月份的一篇报导中说,2014年是中国企业进入印度的“重要节点”,一年内就有“至少一百多家中国企业”到印度淘金。小米是在2014年3月开始进入印度开拓市场的。

小米是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制造商,其官网称“在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手机市场进入前五名,特别在印度,连续5个季度保持手机出货量第一”。

2021年,小米在印度智能手机销售市场的份额为24%,是份额最高的手机销售商。截至今年5月,小米在印度的制造工厂已有7家,基本实现印度本土化生产,平均每秒可生产3台小米手机。但印度的营商环境正在改变,小米在印度的手机出货量和市场份额也正在下滑。今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机在印度的出货量同比下跌24%。

印度从2020年开始正式鼓励和奖励印度大型电子制造业,同年4月印发了《印度大型电子制造业的审改挂钩奖励计划》——计划未来五年内,投入超过4000亿卢比(约合52亿美元)激励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印度电子制造业。但占据印度智能手机份额最高的小米未能进入激励名单,相同处境的还有OPPO和vivo;而三星、苹果等22家非印度的厂商入围了。

在OPPO被DRI点名发布公告前,印度执法机构于7月5日突击搜查了中国手机厂商Vivo及其相关公司在印度的44个场所。Vivo手机公司的全称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vivo全球用户数量为四亿多,业务覆盖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凯度Brand Z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中,Vivo排名第10。

隶属于印度财政部和税务局的经济执法局(ED)于7月7日冻结了与vivo相关的119个银行账户,涉及金额达0.59亿美元。4月份,小米印度公司的银行账户也被冻结。

7月13日,印度德里高等法院有条件地解冻了vivo的银行账户,要求vivo提供95亿卢比(约合1.2亿美元)的担保,同时账户中要保持25亿卢比(约合0.3亿美元)的余额。

彭博社5月底梳理,印度企业事务部着手审查的在印度的中国企业数量多达五百多家,包括小米、OPPO、vivo、阿里巴巴、华为等。

感觉到印度营商环境变化的不只是手机或电子行业,在印度的中资企业发现获取印度签证也越来越难了,如宝钢印度公司因拿不到印度的签证,原本5人常驻印度不得不“全靠遥控指挥”。

“36氪”认为,地缘政治只是一方面,同时点明“在印度中资企业需要更加注重合规性问题”,并“善于利用当地资源和法律团队去据理力争”。

虽然有的中资企业在考虑从印度撤离,但对于部分中国企业而言,要放弃已成熟的全套产业链并非易事,如小米手机。36氪认为“小米根本承受不起直接撤出印度的损失”。

责任编辑: 夏雨荷  来源:大纪元专题部记者李思齐综合报导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719/1777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