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走出恐惧,海外华人及留学生反对习近平连任抗议持续扩散

阿姆斯特丹大学校内反对习近平连任的海报(受访者提供)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中国留学生Elina表示,她在四通桥抗议事件后在校内张贴了反对习近平连任的海报,不只是她一个人在做,荷兰各个大学也有张贴类似的海报,希望其他中国同学也能看到,这类海报遭到其他中国留学生撕毁。尽管荷兰拥有言论自由的环境,中国留学生对于表达自身观点仍有所顾虑。Elina说:“因为如果说我在这儿被粉红拍下了,不管是发给大使馆也好,还是在国内微博平台上面进行宣传,他们很有可能对我们构成威胁。然后本人还是中国国籍身份的话,客观上是有危险的,只是说这个危险比在国内是要好一些罢了。”

Elina介绍说,她所在的阿姆斯特丹大学,如果有其他中国留学生在场的情况下,小粉红不敢公然撕毁海报,Elina说,“我们市中心校区人流量是非常大的,一个校区我们贴上去以后,在不到两节课的时间里一定会被撕掉,我本人的海报经被撕掉两三次了。我打算明天过去再贴,蹲点看谁撕的。”

Elina说,朱子豪是目前在荷兰唯一公开发出威胁的中国学生。她和其他同学已经向学校发邮件,校方回复表示支持学生言论自由的权利,下一步将争取要求校方就此事发出公开声明。Elina表示:“他直接在朋友圈发出威胁,并且冒充荷兰官方冒充他自己的大学,说这个是违法的,并且他在鼓励其他同学去撕毁海报,这个他是独一份的。”

生活在法国的艺术家蒋不曾经参与过多次抗议活动,包括声援香港的“反送中”运动和维吾尔人组织的抗议活动。蒋不表示,事情做得越多越安全,当你自己有更多的曝光度的时候,中共就会考虑迫害所付出的代价,当天集会有一些中国学生、性少数群体敢于谈论自己的经历、发表观点,这一点令他感动。

蒋不表示,过去参与声援香港的抗议活动中,曾经遇到小粉红挑衅,疑似中国官员用手机近距离拍照、询问个人信息等情况,因此在准备此次“在法华人喜迎习主席登基”活动前,他准备了应对小粉红的预案,不过此次活动中并未遭遇小粉红。

蒋不在中国曾经长期关注人权议题,2011年他曾参与茉莉花革命、去山东看望陈光诚等。回顾过去在中国的经历,蒋不表示,自从习近平上台以来,拍摄独立电影的环境越来越糟,于是选择前往法国。“因为法国有68年5月风暴的传统,我觉得法国是个比较左,也比较有抗争精神的国家,我觉得整个法国人都比较有抗争精神吧,巴黎可能一年有三四百场游行,我觉得这是在中国见不到的,我一方面也希望学习这些游行的经验,一方面我觉得这个抗争是很信任我的。”

小粉红”思维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前往海外留学的学生人数快速增长,中国留学生成为一些高校重要的收入来源,在一些高校甚至出现了全班大多数学生是中国人的情况。中国留学生形成了极富特色的“离岸爱国主义”,将战狼思维带至海外。例如2019年香港爆发反送中运动,一批中国留学生开着豪车反港独、辱骂香港学生,乃至对香港学生大打出手。一些高校拥有大批中国留学生,因而教授在课堂上避谈有关中国的问题,被认为影响学术自由。

Elina介绍说,在当地中国留学生的微信群中,由于观念不和而引起的争论早已存在,今年年初徐州铁链女事件曝光后,留学生群中就有很多争论,目前微信群只是维持表面的和平而已。

Elina认为,很多中国留学生属于中国的特权阶级和既得利益者,出国留学只是为了“镀金”,并没有接受西方先进理念的想法。Elina说,“其实他们在本地的文化环境里,西方同学抗议,他们只会说这就是西方人他们在乱搞,他们在浪费时间,肯定是没有中国好的,因为我在国内是特殊阶层,我过的生活肯定比在国外人人平等要好一些,所以对他们而言,要转变是困难的。所以他们很自然而然地要限制他人的言论自由。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虽然说我人在国外了,但是我依旧怀有一颗中国心。所谓的中国心不是真的爱国,而是拥护我们的政府,拥护我们政府现在这种政策。”

Elina表示,不同于英美国家,中国对荷兰高校的影响非常有限,对中国学生而言,荷兰是相对小众的留学国家,中国留学生不算主流,此外荷兰学费不高,学校主要依靠政府经费,不需要靠留学生的钱获利。Elina说,荷兰政界有时对中国问题不太关心,但也不会站在中国政府一边。

蒋不表示,2018年习近平修宪以及疫情以来中国政府的封城和强制核酸已经唤醒了很多人,包括留学生的很多家人也受到影响。尽管蒋不对中国未来转型并不十分乐观,他表示在海外可以做尽可能多的工作迎接未来。“也许我们未来会有一个更民主的可能,但是我们现在要为那个可能积蓄力量,尤其我们在海外我们能做的事情,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中共就是用恐惧进行统治的,我们要打破这种恐惧,我们做更多的事情,你做的越多,可能性越多,什么都不做,那中国永远都是这个现状。”

蒋不表示,西方国家出于经济利益对中国采取了一些绥靖政策,他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影响法国社会,让法国政府更多考虑中国这片土地上苦难的人民。

加速主义

习近平上台以来,中国社会空间愈发逼仄,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等多方面倒退。自从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共当局一系列的处置态度引发了民间的不满,在高失业率和经济停滞的背景下,年轻人纷纷选择“躺平”。中共当局的高压维稳态势令对未来民主转型的幻想破灭,一些体制反对者提出“加速主义”一词,认为未来不破不立,习近平当前所采取的一系列内政外交政策实际上是在加速中共政权的崩溃,因而将习近平称为“总加速师”。

蒋不表示,中国社会需要民主训练和公民教育,他说,“如果只反对习近平或者只反对某一个领导人而不反对整个体制,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如果再上台一个像邓小平那样在经济方面改革的领袖,这个政权又会再生存几十年,又有多少人为这个政权付出血的代价。”蒋不表示,他不光反对习近平连任,更希望一个彻底的改变,一个由人民选出的政府。

Elina认为自己是曾经是改良主义者,在习近平上台以前,她期待中国社会能够通过温和渐进的方式改良,习近平上台后倒退速度很快,如果未来有改革的可能性,再上台一个温和的领袖,她愿意回国建设。

蒋不表示,习近平从某种意义上加速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包括清零政策、战狼外交、对新疆、西藏和香港的破坏,在加速的过程中,有很多人遭受了非常不公正的待遇和血的代价。蒋不说,在习近平任期内,弱势群体、维权律师、艺术家、调查记者、少数民族、宗教团体都遭到了严重的打压。蒋不说,中国政府还试图影响其他国家,他身边就有巴基斯坦朋友因为批评中国遭到本国通缉而流亡法国。

Elina对习近平“加速”造成的后果同样表示担忧,从习近平目前的所作所为来看,客观上是起到加速效果的,但在加速到终点之前,会有很多牺牲和流血事件,而她是不愿看到的。

目前反对习近平的抗议活动仍在海外高校和华人社群内扩散。在英国的离散港人在中共二十大闭幕日当天将继续在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事馆外抗议,声援被殴港人。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美国之音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1022/1819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