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面对强权前赴后继,这可能就是北宋文人的风骨吧

作者:

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因为不满当朝宰相吕夷简任人唯亲,权知开封府范仲淹给仁宗上了一张《百官升迁次序图》,将朝廷重要岗位的大臣的履历和升迁过程全部标识出来,然后给仁宗一一剖析,哪些升迁途径是不公的,哪些升迁过程是违规的,然后劝仁宗,不要把所有的人事权都交给宰相。

这样旗帜鲜明的行为,彻底惹毛了位高权重的吕夷简。

两人开始各自上书在仁宗面前辩论,很快,仁宗就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保全吕夷简,牺牲范仲淹。

原因很简单,吕夷简有两件事办得特别符合仁宗的心意。

第一件是明道元年(1032年)仁宗生母李宸妃去世以后,刘太后本来想用普通宫女的规格给她下葬,但是吕夷简坚持要用皇后的规格下葬。

第二件是明道二年十二月(1034年初)仁宗废掉刘太后给她指定的郭皇后的时候,无数大臣反对,但是吕夷简坚定地站在了仁宗的这一边。

仁宗对吕夷简宠信到什么程度呢?吕夷简生病以后,仁宗把自己的胡子剪下来当成药引子送到吕家给他治病(后来这个情节似乎被化用到《杨家将演义》里去了,记不太清了)。

随后,仁宗和吕夷简对范仲淹的处理意见下来了:范仲淹讥讽大臣,贬去饶州当知州。

听到胜利风声的吕夷简心花怒放,准备将范仲淹的残余势力一网打尽,于是命令殿中侍御史韩渎上书,要求惩治范仲淹的朋党,然后将这一封奏折在朝廷张榜公示,要求以此整风。

现在,朝廷里所有的官员都看出来,吕夷简要赢了,范仲淹要倒霉了。怎么站队,是非常明显的事情了。

站在吕夷简这边鼓吹,可以获得升官发财的机会;站在旁边不说话,可以保持原位不动;帮范仲淹说话,那就是妥妥的自找霉头,嫌自己工作太好了,非要给自己找罪受。

但是依然有不少人选择站在范仲淹这一边。

第一个站出来的铁脑袋是集贤校理余靖。

他上书说:“范仲淹上书是按照朝廷的正常流程走的,陛下要是觉得他说得好你就听两句,觉得他说得不好你就不听,怎么可能以此来定罪呢?陛下亲政以后,多次贬斥上书言事者,长此以往,会钳天下之口的!”

仁宗不听,将余靖贬到筠州(今江西高安)监酒税。

余靖倒霉之后,第二个铁脑袋站出来了,他是太子中允尹洙。

尹洙上书说:“范仲淹为人忠亮,跟我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既然朝廷要整治范仲淹的朋党,那我觉得我应该算是一个,怎么逃不掉的。”

吕夷简想不到还有这种自首的人,大怒,将尹洙发配到唐州(今河南泌阳)监酒税。

随后宋仁宗下了一道诏令,禁止百官越职言事,也就是说,只能由谏官来说这事儿。

眼看着连续折了两个人,上书途径也堵死了,第三个铁脑袋站了出来,他就是当时还是馆阁校勘的欧阳修。

欧阳修发现这事儿不能硬着脑袋上,于是就去找知谏院高若讷,想让他去想想办法救范仲淹。但是高若讷也站在了吕夷简一边,认为范仲淹该被贬。

欧阳修怒了,写了一封信斥责高若讷:“范仲淹的为人和学问你又不是不知道,现在他被权臣陷害,你身为谏官的老大,不但不出来主持公道,反而觉得他是错的。你现在居然还敢光明正大地出入朝廷、面见士大夫,简直是不知人间有羞耻二字。从现在开始,我就知道你称不上君子了,只能是一个小人。”

这封信骂得如此之狠,以至于高若讷也受不了,于是转身就把这封信交给了仁宗。仁宗也不含糊,把欧阳修贬到了夷陵(今湖北宜昌)当县令。

给皇帝上书也不行,找谏院也不行,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被贬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但是依然有铁脑袋站出来。

范仲淹从开封出发去饶州之前,第四个铁脑袋站出来了,他就是集贤校理王质。

王质在范仲淹临行前,带着酒肉去给他饯行。有人劝他说:“现在整治范仲淹的朋党如此厉害,你还是收敛一点吧。”

王质回答说:“范公贤者,能够成为他的朋党,我三生有幸啊。”

这事儿还没完。没过多久,第五个铁脑袋来了,他就是馆阁校勘蔡襄。

蔡襄写了五首诗,取名为《四贤一不肖》,赞颂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四个贤人,痛骂高若讷这个不肖之人。

这五首诗的影响力如此之大,开封人士争相购买,甚至有人专门刻印成书售卖,赚了不老少的钱。就连正好来到开封出差的契丹使者看完之后也赞叹不已,将这五首诗买下来,让人抄下来张贴到幽州的驿馆里,妥妥的给境外势力递刀子了。

事情闹到这个局面,仁宗也非常被动,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管王质和蔡襄了。

毕竟如果再处罚下去,真不知道这帮铁脑袋文人还会写些什么诗文出来。

本文史料来源:《宋史·仁宗本纪》《宋史·范仲淹传》《宋史·余靖传》《宋史·吕夷简传》《宋史·欧阳修传》《宋史·高若讷传》《宋史·王质传》《宋史·蔡襄传》

2022-09-29

责任编辑: 吴量  来源:读宋史的赵大胖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1029/1822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