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存照 > 正文

颜宝刚:留钱傍身“恶意储蓄”对政府不信任?中港经济恐难复常

作者:
最近香港楼巿出现小阳春,主要是巿场憧憬会有大批内地人到香港买楼,以至不少本地人率先入巿,不过,据了解北水暂仍未见身影,况且北水要买香港楼,要付高达三成的辣税,或许这正解释了尽管二手楼市成交虽有改善,可是卖地情况却是另一幅光景,接连有三幅地皮或项目流标,包括赤柱豪宅地皮、市建局观塘重建项目,以及港铁小蚝湾项目,这正是反映了敏感度更高的发展商如何看待后市以至经济前景。

在去年底取消严格的防疫限制措施后,中央正试图推动经济增长,但这个如意算盘正面临人民消极抵制:中国民众去年减少了举债、增加了储蓄,这种“积谷防饥”的审慎心态,背后反映的,是内地居民经历三年疫情封控及随后灾难式全国感染,已对政府不再信任,面对不明朗宁愿增加储蓄减少消费,而这对一直强调靠内地通关重启经济的香港,这条“复常之路”恐怕并非官员想得这么容易。

据人行数据,2022年中国累计新增居民贷款3.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挫逾一半,并创下自2014年以来最低累计新增量。这种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住房销售下降,进而导致对新房贷的需求减弱。另外,在中国城市的封控实施期间,日常消费支出受到了冲击,削弱了短期借款的需求。

compic1.jpg

与此同时,人们转而积存现金,推动2022年中国累计新增居民存款增至17.84万亿元,创新高,并较2021年同比增加了八成,同时定期存款明显多增,近八成是不可随意提取使用的定期存款。由于在大陆基本没甚么有吸引力的投资选项——特别是楼市仍然一潭死水——一些业主将手头多馀的资金提前向银行还了房贷,令全国出现“还贷潮”。若把17.8万亿元除以中国约10亿成年人口,相当于每人银行户口进账约1.7万元。

当然,“弹药”储起可以留作解封之后才进行“报复式消费”,不幸的是,初步迹象显示,纵使零售支出和旅行活动开始反弹,看电影和外出用餐方面的支出有所增加,不过经济学家们称,由于经济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买楼等大额支出活动将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恢复。储蓄增加、贷款利率下降可能反映出消费者缺乏信心,这可能会继续抑制消费。

由人行公布一月的金融数据,备受关注的一月份存款却是不减反增,单月增加6.87万亿元,同比多增3.0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创下单月新高,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7,900亿元,反映的是大量资金仍然留在银行帐户,“报复式消费”未有出现,居民宁愿“储多个钱”无心消费。

与此同时,纵使一月内地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4.9万亿元,创历史纪录,但当中居民部门贷款的增幅,同比反而少增了5,800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亦同比少增约5,200亿元。专家指出,1月企业信贷需求大幅回升,但仍对冲不了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的紧缩效应,反映微观主体信心仍然不足。

三年的疫情封控,特别是在过去的一年,经历上海大规模封城以至随后无秩序式解封,据《纽约时报》引述四个学术研究,在过去两个月,全中国因为染疫死亡人数高达100至150万,比官方数据多18倍。政治和社会的高度不稳,令个人和企业的信心大幅下降,当人们对未来感到不确定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存钱。

有经济师更加指出,从疫情中恢复过来的这一代中国人,可能与从美国三十年代大萧条中走出来的一代美国人有相似之处,这些人的储蓄意愿可能会长期转变。

人行去年年底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一半受访者对自己工作前景感到不确定,同时接近四分之一的人称收入已减少。该调查覆盖了全国50个城市的2万名储户,约62%的受访者选择储蓄,仅23%的人选择消费,只有约六分之一的人打算增加投资。2019年的一项类似调查中,约45%的人计划增加储蓄。

这种缺乏安全感、留积蓄傍身心态,反过来可能导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弱于许多经济学家的预期。大多数经济学家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或更多,一些大行更乐观认为,中国经济将增长5.5%以上。但如果中国第一、二季度的消费增长逊于预期,一些经济学家可能不得不重新考虑他们的预测。

显然当局明白这种“留钱傍身”的存钱心态,不利经济发展,因此千方百计希望提振消费信心,甚至以“恶意储蓄”来形容居民的存钱行为,与去年地方政府说有钱人“恶意不买房”可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内地经济学家估算,内地居民去年储蓄率高达36%,较2013至2019年平均数字高出5个百分点,意味人们每100元税后收入会储起36元。作为比较,欧美储蓄率分别为18%及26%、全球平均储蓄率约27%。中国人向来出名“爱储钱”,去年储蓄率进一步飙升,可解释说是内地民众去年因疫情“有钱无处使”,惟防疫政策松绑后,他们依然不愿消费,很大程度因为对前景缺乏信心,例如担忧“饭碗”不稳,万一失业亦缺乏福利安全网救助,故宁愿“储多个钱”以备不时之需。

必须要指出,香港经济高度依赖内地经济复苏,特别是去年四个季度均经历深度衰退,近日政府高调宣传与内地全面恢复通关,特区政府予以厚望希望能重演2003年沙士后启动自由行的“盛宴”。

虽然全面通关过境人数大增,不过连日由商界及中小企均反映,通关后最受惠只是药房化妆品店等小店,昔日人流最旺的尖沙咀铜锣湾名店,均未见踊跃人流,连铜锣湾大地主希慎亦承认,农历年后商场人流虽有明显增长,但未见销售大升或反弹至2018年疫前水平。

通关后楼市亦不似预期有大量资金涌入,反映新春长假当周的中原城市领先指数按周仍然下跌,并结束连续两周升势。如前所述,内地居民宁愿留钱傍身,又怎会花巨资来香港置业?

最近香港楼巿出现小阳春,主要是巿场憧憬会有大批内地人到香港买楼,以至不少本地人率先入巿,不过,据了解北水暂仍未见身影,况且北水要买香港楼,要付高达三成的辣税,或许这正解释了尽管二手楼市成交虽有改善,可是卖地情况却是另一幅光景,接连有三幅地皮或项目流标,包括赤柱豪宅地皮、市建局观塘重建项目,以及港铁小蚝湾项目,这正是反映了敏感度更高的发展商如何看待后市以至经济前景。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RFA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221/1869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