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敏感到热搜秒删 百年未有之变局来了…

我不得不感慨的是,这两年发展之快。 以前,面对通胀到通缩原本要好多年才能走完一个周期的东西,我们居然在那么短的时间就体验到两者。 这也让我更加深刻理解最高领导常提的那句“百年未有之变局”的含义了。

如果内需的增长受困于资产负债表的衰退,意味着从产业层面来讲,中国未来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从过去的通货膨胀变成通货紧缩。

为什么我们投放了这么多高强度的货币信用以后,一点效果都没有,通货膨胀都没出来?我们必须正视外部条件的变化,回到市场,今天的股票市场反映了今天中国宏观政策的困局,反映了困局的现实。“风动、幡动、心动”,这是禅宗的一个段子。用来做比喻目前中国的宏观状态就是“风吹幡不动”,风已经刮得很大、水已经放了很多,但是经济没有反应,资产端没有反应,房地产没有反应。

所以,依然不能阻挡经济滑向通缩。如果“风吹幡不动”,这个市场就是一个存量市场。回到美林投资时钟,简单讲,今天落在了衰退的象限,尽管我们启动了高强度的货币信用投放,但我们依然不能驱动投资的轮*转向复苏的象限。

所以市场的选择就落在存量市场,以主题主导风格。美国硅谷的创新在美国的反应平淡无奇,但在中国掀起了科技股的浪潮,它的背后就是投资时钟的成就,因为投资时钟落在一个衰退的象限,决定了这是一个存量的市场。这个状态怎么突破?

从存量怎么变成增量的核心就是接下来的政策思路能不能突破常规的方式,能不能打出一套强有力的反通缩组合拳,给市场构建一个经济复苏强健的底层逻辑。如果能构建一个强健的底层逻辑,今年这个市场可能很快从存量的状态过渡到增量的状态,这个市场会迎来一个快牛,甚至是大牛。因为我们过去15个月高强度的货币信用已经投放出去了,40万亿的M2,只是这些M2没有对应于强健的GDP商业资本的形成。

这些钱散落在经济系统的各个角落,他们每时每刻都在盯着资产收益率的广义频谱,就看哪一块资产率先出现强劲动量的赚钱效应。

这些散落在经济各个角落的资金,就会像嗜血的鲨鱼一样凶猛地扑过去,这个市场很快就能点燃。所以,市场转变的关键点是政策能不能打出一套强有力的反通缩组合拳,把中国经济从通缩的泥潭中间拉起来,我们拭目以待。

如果“风吹幡不动”,整个市场能够产生溢价的就是以下两个方向。一个就是所谓的财政溢价。我们今天讲的数字经济也好、国企改革也好,背后底层的逻辑都来自于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财政。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强力推进数字经济生态的打造阶段。在经济生态中,数据作为新型的生产要素,它的收入能不能有效转化为新政府的财政新资助?这对于新政府来讲的是首要面临的问题。关于数字经济的生态,从数据确权到数据资产,到数据处理,背后是算力到应用的场景。资本市场已经围绕数字经济的生态进行了一次充分的演绎,成为资本市场眼下最大的一个溢价风口。

当然,财政靠数字要素的收入转化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从过去的工业化、城镇化周期走过来,财政的资助、土地要素的收入这一块断崖式下跌所形成的缺口,数据要素的收入可能远远不够。

所以,国企和国资体系的改革就提上了日程,要把这一块低效率运行的国资和国企部门的资产收益率有效激活。用什么办法激活?现实的办法是中央信用的注入,要激活整个资本市场才能得以实现。

如果把这一块的资产收益率从1-2%的低效率水平显著提到6%,眼见的就能产生10万亿财政的效果,这对于今天中国巨大的土地财政缺口的压力来讲,是一个有效的缓解。另外一块溢价叫安全溢价。我建议大家仔细去研读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和工商联代表团讨论的一系列发言,逐字逐句体会。

我学习以后的体会是,当下讲的高质量发展,背后的本质就是“发展和安全”并举,安全成为新时代下的第一要素。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对于中国来讲,安全的约束集中在科技领域。如果没有一个安全的量的扩张,都是虚无缥缈的,都是低质量的。所以,对于今天中国的资本市场来讲,通过科技的创新求安全,要靠资本市场,解决财政的钱袋子,也要靠资本市场。

今天中国的资本市场前所未有之重要。*

其他相关文章:

这瓜敏感到热搜秒没了

今天有个瓜上了热搜一会就被撤下来,很多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已经在星球给那边的读者科普了。想了下,这里也简单说下。

早上,国家统计局就公布了3月的CPI和PPI数据。

情况,不太乐观。

根据数据显示,3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只有0.7%,是近一年来的新低。

可能有读者对经济不太了解,这里我科普个概念,通常我们会用居民消费价格(CPI)来反馈整体的经济情况。

一般,同比高于3%就要考虑是不是有通货膨胀的信号;而低于1.5%乃至1%就要考虑是不是通缩迹象。

不过这是共识上的,真正意义上的通缩会更加严谨一点,要连续三个月同比为负数才算。

这也是我用上“信号”两个字的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通缩信号呢?很简单,老百姓不愿意消费了!

这个是非常严肃且值得注意的苗头。

之前很多博主都喊着我们接下来会有更大的通货膨胀,但早在3月初我就在星球提出,我看到的数据和现象不是这样,应该是通缩更明显。

早上统计局的数据确定我之前的猜测。

通胀对于老百姓来说就是看到钱越来不值钱,物价越来越高,而通缩直接感触少点,但并不是好事,相反更严重。

通缩会导致经济发展开始滞后,再到影响就业等等一系列,而最大问题是一旦经济不发展就会有一系列的社会矛盾产生,进而影响到更多的普通人。

所以在宏观调控上既要避免通胀,也要防止通缩。

没办法,搞经济本来就是个难题,“既要又要”在这里不是商量,是必须品。

可能看到这里有人会问,既然如此,为啥不印钱呢?只要水够多不就可以往通胀方向了吗?

理论上是对的。

比如老美就是这样,疫情三年他们印了无数钱,现在美国就是面临通胀,以至于美联储不断降息,收割全世界。

但中国不一样,因为高层已经定调“不搞大水灌溉”。

这不止是因为我们没有美元的霸权地位,其实也是一个具备战略意义的规划。

参考美国,因为大放水又猛加息,现在美国的信誉地位一落千丈,而美国国内贫富差距也进一步拉大。

只要我们也跟着大放水,以上情况一样会出现在中国,甚至比美国还严重。

这是我们不可承受之痛。

没办法,唯有克制,才能走得更远。

目前摆在政府面前的难题是如何在不放水的前提下解决可能出现的通缩迹象。

以老徐看到的视角,政府应该是有点思路了。

经济学上常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搞好这三就能搞好经济,这是百试百灵的方式。

如何实现呢?分为对外和对内。

对内,拉动房地产消费、进一步增加民众投资信息,引导企业敢投钱敢花钱,这些在年初各省份密集的开年会议已经明显感受到。

对外,进一步加强于国外的合作,增加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所以出现了新加坡李显龙、法国马克龙,甚至包括我写稿这会外交部公布巴西总统卢拉将访华等等外交新闻。

这些密集的步伐都证明,国家层面正希望探索出除了放水以外更好的方式。

尽管这些方法没有立刻见效,有些也只是在摸索的过程中,但总体方向是对的。

更何况,现在只是迹象,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通缩,而政府的行动却在比数据跑快了2个月。

上面还是有高人,显然已经早就预估到了!

而阵痛过后能恢复,总比一昧吃止痛药却忽视疾病好,至少是在解决问题了!

至于我们普通人该怎么办?

其实面对通胀和通缩等经济问题是没有任何的招架能力,一切都需要更高层面去博弈和调控。

当然楼市股市可能有些技巧,具体我在星球说了下普通人应该如何去做,有在那边的记得去看。

而令我不得不感慨的是,这两年发展之快。

以前,面对通胀到通缩原本要好多年才能走完一个周期的东西,我们居然在那么短的时间就体验到两者。

这也让我更加深刻理解最高领导常提的那句“百年未有之变局”的含义了。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长平投研/ 假装是天堂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412/1888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