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颜宝刚:“放弃青年”中港青年失业率飙升 社会将没有未来

作者:
过去香港年轻人经常抱怨:“买不起楼”、“储不起首期”、“无升职无加薪”;老一辈就投诉年青人“没责任感”、“只懂吃喝玩乐”、“对社会没有承担”。现在很多我们的年轻人都“觉醒”了,但我们的社会有珍惜这种愿意回应时代的责任感吗?

内地青年失业率迫近历史新高,五个毕业就有一个失业,年轻人以“孔乙己文学”发泄对就业形势的不满,却惹来政权批评没有上进心;香港那边青少年失业率一样令人忧心,去年中三至中五毕业生失业率一样迫近两成,特区政府却无视青年问题,反而强迫高中学生每年要到大湾区考察,同时有大专学府却对学生会施予不合理惩处。“放弃青年”成了近年中港两地政府惯常应对青少年的问题手段,这样下去我们的社会恐变成没有未来。

上星期内地公布备受关注的一季度经济数据,GDP按年增长4.5%,这是一个比许多人预期都好的数据,显示出内地经济的复苏态势,理论上可以纾缓各界对“全面复常”后经济失速的担忧。

先不谈统计数据真伪及首季经济数据颇多自相矛盾,第一季经济好于预期的表现,焦点却被另一组数据完全盖过:国统局公布3月份16-24岁青年人失业率达19.6%,比上月上升1.5个百分点,是历来第二高水平(去年7月创19.9%历史新高),意味着每五个16-24岁青年人当中便有一个处于失业状态。

按理在经济稳步复苏及增长的同时,失业率应同步回顺,但青年失业率却意外急升。国家统计局指出,青年人失业率仍走高,主要是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开始寻找工作所致。事实上,去年高校毕业生大增至1076万人,在7月毕业季节时令失业率创19.9%历史新高;今年高校毕业生进一步升至1158万人,恐怕到年中的毕业季节失业率会突破20%。

中国毕业生对就业前景的真实看法,他们用一个1918年的故事来表达他们的沮丧:面对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中国年轻人自比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以表达绝望心境,令“孔乙己文学”上周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榜。

孔乙己的故事是1918年由著名作家鲁迅写下的故事。将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穷书生形象,勾划得活灵活现。故事中的孔乙己,十年如一日穿长衫,考不上秀才,又好食懒做,“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后来因为偷书,被人打断了脚。鲁迅没写清楚孔乙己的结局,但按剧情发展,应该是饿死了。

但今天,年轻中国人正在引用它:因为人浮于事,学无所用,他们就自嘲为孔乙己,以宣泄对现实的不满,但这激怒了当局,他们认为今天的年轻人应该从鲁迅的故事中吸取不同的教训。中央电视台评论说,孔乙己本可以通过努力改善自己的命运,但他太自命不凡,不敢抛开知识分子的身份。言外之意是孔乙己应该为自己的痛苦负责——就像今天的年轻人一样,他们的学位就像孔的长袍一样,让他们过于傲慢和懒惰,无法从事低技能的工作。

官媒发“正能量”文章,告诫年轻人要挣脱“孔乙己的长衫”投入现实。结果却引起民愤,指责是体制性原因造成就业难。有评论更直指习近平斩断年轻人前程。

近年来,996工作制、外卖骑手困境、拼多多女孩猝死、天门山跳崖事件、内卷、躺平的字眼或新闻引起广泛关注或共鸣,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年轻人的困境。而去年底被视为结束“动态清零”的“白纸运动”,一样是由年轻人发起,虽然运动可说成功改变内地防疫政策,但参与年轻人却不少被“秋后算账”,最近更揭发在12月中至1月初期间,多位参与者被拘留,当局指责他们是所谓的“寻衅滋事”,最近部分人才获释。

香港“放弃青年”:听话的洗脑、反抗的压迫

资料来源:统计处

由内地的年轻人失业率高企,我觉得亦值得讨论香港人目前面对的困局:香港青少年的失业问题一样严重,特别是2019年反修例运动以来,反映中三至中五毕业生的组别(15-19岁)及中七至大专毕业组别(20-29岁),失业率远高于香港整体水平,其中在2020年中第一波疫情时,中三至中五毕业生失业率一度飊升至26%,即使在去年香港逐步复常之际,整体失业率回落至4%,但年轻组别失业率仍高达16-18%,显见年轻人揾工仍然相当艰难。

现实是,很多年轻甚至未成年的青少年,在参与2019年的“反送中”示威中却成了当局着力打压的一群。根据特区政府公布的数字,至去年8月31日,有超过1.2万人因参与示威有关活动而被拘捕,当中1754人是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被捕人士当中,已有2893人被起诉,当中也有超过500人是未成年人。如果计及年轻人的比例更高,位于美国华盛顿的“香港民主委员会”统计发现,政治囚犯数目已经超过一千人,当中超过一半年龄低于25岁。

过去香港年轻人经常抱怨:“买不起楼”、“储不起首期”、“无升职无加薪”;老一辈就投诉年青人“没责任感”、“只懂吃喝玩乐”、“对社会没有承担”。现在很多我们的年轻人都“觉醒”了,但我们的社会有珍惜这种愿意回应时代的责任感吗?

北京以至香港政府施行的高压手段,对听话的就施予洗脑式国民教育,甚至硬性要求所有高中学生要到内地考察;反抗的就进行压迫、控以煽动甚至以《国安法》镇压,最近一个令人“傻眼”例子是浸会大学新一任学生会内阁发布就任宣言,指出“学生会不为公义发声就有如行尸走肉,失去关怀社稷嘅精神”,还表示要捍卫普世价值。事后引起亲中人士批评和投诉,校方最终决定对涉事学生进行处分,其中学生会4名干事被禁参与校政,也就是说,新的学生会不能再运作下去。

过去三年本港移民人口超过三十万人(当中包括16万名BNO Visa及强积金提取人数总共近十万人——当中两者没有重叠),加上本港出生率创下30年新低,生育率全球包尾。面对移民潮及人口急剧老化,特区政府应对的方法是“放弃青年”:不单没有挽留人才及鼓励生育的政策措施,反而只懂对外“抢人才”:抢的却是内地的“高才通”及“输入外劳”,包括近日高调由医管局带队到大湾区“抢医护”。

曾经有年轻记者向我表达对“留守及离开”的两难选择,当然每人的家庭及个人包袱不同,但我的劝告是年轻人学习能力强,现在觉得很困难适应的语言及语文的问题,我相信只要下定决心,很快就能够克服,我认识的一些年轻朋友甚至会靠“煲剧”不看字幕来理解内容,增强自己的听写能力。我不是说移民或移居是一个容易的决定,必须明白离开自己出生地那种困难是不亲身经历都难以想像,但只要做好心理预备及有争胜决心,“自由的天空”仍然会像春天一样令人充满期待。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RFA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425/1893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