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万花筒 > 正文

一个家庭走上坡路,从“主动折腾”开始

本身就是穷人的话,如果折腾对了,就能成富人。折腾不对,大不了还是穷人。如果不折腾,一辈子都是穷人。

诚然,不管是个人,还是家庭,若是不折腾,那就是原地踏步走,或者是“不进则退”。要是折腾起来,起码还有改变的希望。

家的生命比个人的生命更长,好的家庭是源远流长的。唯有奋斗不止,才能生生不息。

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一个家庭走上坡路的征兆,就是“折腾”。

01

不折腾的家庭,在安逸中下坡。

哲学家庄子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宋国有一户人家,以漂洗布匹为生。

冬天的水很冷,导致家人都生了冻疮。为了更好地谋生,这户人家经过多年的琢磨,制造了防止冻伤的药。

按照家庭的规矩,这种药,是不能外传的。相当于是祖传秘方。

有一个商人知道这个情况后,来到宋国,愿意以白金的价格,买走药方。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这一家人见到如此多的钱,就动心了。毕竟,靠漂洗的工作,可能百年都赚不到这样多的钱。

商人拿到药方,来到了吴国。

吴国和越国正在打仗,并且时间就是冬天。很多士兵,经受不住冷风,手脚冻伤了,失去战斗力。

商人果断把药方献给吴王。

吴王拿着药方,如获至宝,封给这个商人一大片土地,令其做了王侯。

显然,宋国这户人家,因为发明了药膏,让漂洗的工作,变得很顺畅,也增加了财富,可惜他们没有继续折腾,导致家庭慢慢往后退了。

最可悲的是,这户人家把发大财的机会,送给了商人。他们和真正的成功,就差那么一点点了。

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类似的家庭,他们“小富即安”,或者一直穷困,但是满足于温饱。

不折腾的家庭,就像是一滩水,停留在某个低洼处。久而久之,水会发臭,也会蒸发,最后失去一切。

比方说,农村的父母,不愿意赚很多钱,供养孩子读书,就让孩子读完初中,直接去打工。孩子没有什么文化,只能在底层生活,赚不到什么钱。然后,孩子的孩子,也只能读完初中,就去打工。

省去了对学业的折腾,连续几代人,都没有办法翻身。

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不折腾的生活,其实是没有忧患意识,不会预测未来的凶险。一旦遇到凶险的情况,就措手不及了。就算社会很和谐,没有凶险,也会出现一种不好的现象——在沉默中消亡。

02

主动折腾的家庭,相当成功。

盖尔曼,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但是父亲却非常苛刻地要求他学习英语,并且要口语非常标准。

在他上学的时候,能频繁跳级。十四岁就学完了高中课程,申请了耶鲁大学的学位。

在大学里,他选择了物理学,还小有名气。毕业后,做了一个教师。

若是按照常人的逻辑,一辈子做教师,也没有什么不好。可是他二十二岁,选择了去麻省理工学院读博士。

针对物理学,他琢磨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对别人提出的假说,非常感兴趣,并且逐一去论证。

获得了多项大奖之后,他也没有让自己轻松起来,而是和另一个物理学家费曼,互相较劲。他还四处奔走,宣传保护动物的理论。

人们如此评价他:“盖尔曼在撰文说明宇宙线粒子行为似乎违反了物理学定律时,援引了弗兰西斯·培根的名言:‘没有任何极致之美,在其结构中不会呈现任何奇异性’。”

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折腾起来,只要方向没有错,那就会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局面。

其一,父母爱折腾,扩大格局。

父母重视教育,为子女确定远大的目标,那幺子女从小就不会迷茫,能够思考,什么是诗和远方。

在教育子女的时候,父母还带头学习,为子女的成才,创造更多的条件。

即便是农村的父母,也要有“飞出山窝变凤凰”的梦。就算一辈子在农村,也要有事业心,给土地注入新的活力。

其二,儿女爱折腾,推陈出新。

接过父母的接力棒,儿女的人生如何走远,需要自己思考和行走。

很多年轻人,从小被父母鼓励“要读书”。可是走出大学,就开始迷茫了,或者找一份还算稳定的工作,就再也不愿意走动了。这样的人生,注定会很普通,也蕴含着“懒惰的危机”。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样的道理告诉我们,延续父母的格局,不是按部就班,而是持续放大格局,和新时代一起进步。

其三,齐心挑战困难,不断攀高。

折腾的过程中,谁都有难处。但是一家人一起扛,解决难题的方法多了,迎难而上的力量大了。

所有的折腾,都不是单打独斗的,而是群策群力的。

03

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一个好端端的家庭,怎么能够不运动呢?一扇家门,怎么能不开关呢?

阻碍家庭抵达幸福彼岸的,不是穷困,而是家庭太安逸了,偷懒的人太多了。

别害怕,经历了多次折腾之后,总会在某个地方冒尖,这就是胜利的曙光。

当我们都很累的时候,也可以停下来休息,养精蓄锐之后,继续折腾。

别羡慕别人有家业,其实你的家庭也可以做到。

记住,地不锄要长草,家不动富不了。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布衣粗食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712/1926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