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普京靠它崛起!KGB哪里去了?曾多达50万人 政变后被叶利钦大砍3块…

一提到格别乌( KGB),在苏联冷战时期是个令人害怕的名字,人们印象中,似乎除了在国外搞暗杀,就是不断吓唬和镇压苏联老百姓,不过随着冷战瓦解,格别乌也被拆分,但随着俄国入侵乌克兰后加深俄国与西方的对立,俄国的情报机构又开始活跃了起来。

冷战时期的格别乌(KGB)是一个令人害怕的名字。

一提到格别乌( KGB),在苏联冷战时期是个令人害怕的名字,人们印象中,似乎除了在国外搞暗杀,就是不断吓唬和镇压苏联老百姓,不过随着冷战瓦解,格别乌也被拆分,但随着俄国入侵乌克兰后加深俄国与西方的对立,俄国的情报机构又开始活跃了起来。最早格别乌发展的主要转变关键,有这几个时期:

1917-1922年,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消除怠工特别委员会(契卡);

1922-1934年,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国家政治保卫总局(格别乌);

而且,在苏联解体前夕,一些苏共高层试图给苏联续命的1991“八一九事件”中,政变的核心人物之一就是时任格别乌主席克留奇科夫。

当时的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宣布,总统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无法履行职权,总统职务由其代为行使,其后亚纳耶夫会同当时的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元帅及 KGB首脑等人宣布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声称戈氏的改革已经失败,下令武装部队接管国家政权,同时软禁了在克里米亚度假的戈尔巴乔夫。

时任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叶利钦声称协助戈尔巴乔夫推动苏联的改革,随后宣布接管俄罗斯境内的全部苏军,并要求军民反对政变,各军队返回原驻地。在国内外的压力之下,政变遂告失败。

叶利钦趁势崛起,取代戈尔巴乔夫,并对参与叛变的苏联格别乌展开大清洗。

前苏俄领导人叶利钦。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格别乌,曾属于全球最为庞大的情报机构,共有5个总局(第一、二、三、八总局与边防总局)、18个业务局与千余个保障单位,工光登记在册的职员数量就高达50万人,相关的“线人”和“海外情报员”更是多得难以考证。

很长一段时间里,格别乌的权力不但超越了创办它的内务部,而且几乎凌驾于各个部门之上,可以不经过合法程式强制逮捕、看押甚至刑讯逼供和处决。

随着“八一九事件”中,格别乌旗下特种部队“阿尔法小组”的突然倒戈,这个昔日不可一世的情报机构,转瞬间就成了砧板上的鱼肉。

苏联解体,进入俄联邦时代后,为了防止苏联格别乌这种超权力机构的存在,叶利钦决定,不再设立一个统一的情报战线总领导,将原属格别乌的各个机构和功能进行拆分。

最终,格别乌被肢解成了3大块——俄联邦对外情报局(对外)、联邦国家安全局(对内)和俄军总参谋部情报总局(格鲁乌,以军事情报和国防科技情报为主)。

这3个机构的统一上级是俄联邦国家安全委员会。

而这个俄联邦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主席,正是俄罗斯总统本尊,副主席则属于总统非常信赖的人。

比如,现任俄联邦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就是普京总统,副主席为普京的亲信、俄罗斯的执政党党主席,梅德维杰夫。

可以说,通过这一连串的改组,俄罗斯的国家级情报机构,实现了全部对总统直接负责。

跟美国的中情局(CIA)和联邦调查局(FBI)的角色类似,俄联邦对外情报局与俄联邦安全局在编制设计方面,也是两个平级单位。

不过,鉴于俄罗斯的国情,俄联邦安全局的实权,是明显大于俄联邦外情报局的。

俄联邦安全局在俄罗斯全国各地都有分局,并新设了一个国家反恐怖主义委员会;而对外情报局和总参谋部情报总局则只在联邦层面上有总部,全俄各地没有分局。同时,源自格别乌的“阿尔法小组”和“信号旗特种部队”也都被划归在了俄联邦安全局的旗下。

俄国梁邦安全局的总部依旧在原格别乌( KGB)总局的卢比扬卡大楼。

不过,很尴尬的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格别乌分出来的这3个情报组织,管理是比较混乱的,业务能力更是一言难尽,还被西方势力渗透了个千疮百孔。

首先,随着单位改组的“大裁员”,很多从前华约地区撤回的驻外人员,回家后就陷入了失业状态。

甚至连当年的普京也不例外。

东德德累斯顿格勃办事处的普京回家赋闲了小半年,都没能等到组织上分配的工作。好在普京大学时的导师、法学教授阿纳托利·索布恰克很帮忙,将他安排到了自己的工作单位——列宁格勒大学(圣彼德堡大学),让普京担任校长国际事务助理。

这位索布恰克也是个风云人物,后来担任过圣彼德堡市长,还是俄罗斯联邦宪法起草人之一,也是把俄罗斯差点整“休克”了的“休克疗法”的热情实践者。

所以,作为索布恰克的门生,普京早期的执政风格,曾深受“自由派”的影响。

当年,像普京这样能重新进入体制内并得到高升的前格别乌人员,其实并不具有代表性。

俄罗斯总统普京也曾是格别乌 KGB的一员。图为普京。图:翻摄推特(资料照)

由格别乌分出来的这3个机构,加一起的规模,大约有25万人左右,也就是格别乌被肢解前1/2的雇员数量。而其余的很多前格别乌正式员工,不是被买断工龄后自谋职业;就是转岗到了边缘单位,日子并不好过。

同时,因为人员和资金的短缺,俄罗斯的亚非拉等海外情报网也在逐渐瓦解,特工频频“失踪”或另谋生路,线人们也大多失联。

这导致,曾经的一段时期里,俄政府无论是在情报工作还是反恐行动上,都显得比较吃力。典型的像2004年的“别斯兰”事件,9月1日,车臣分离主义武装分子在俄罗斯北奥赛提亚共和国南部贝斯兰市第一中学制造的劫持学生、教师和家长作为人质的恐怖活动,到9月3日事件基本结束。

在被劫持的3天中,有超过333名人质惨死,其中的大多数都是未成年人,另有958人受伤、123人落下残疾,26名儿童父母双亡。

当时执政的总统普京宣称,劫持事件突然变成武装冲突,是因为部分被劫持的家长有武装,和绑匪起了冲突。

别斯兰事件中的“武装家长”。

不过经过贝斯兰罹难者家属调查认为,官方说法并不可信。批评俄罗斯安全人员不顾学生和教师的生命安全,从外部发射火箭或迫击炮炸毁墙壁强行攻入,才造成重大伤亡。

而且,这些死伤者中,竟然还包括了多名被“武装家长”误伤的俄军官兵!

以至于,俄军反恐,成了一个在国际上不断遭到嘲讽的反面教材。

对此事件恼羞成怒的普京,也在随后发起了两次的车臣战争。

大约在2012年左右,随着美俄蜜月期的彻底结束,俄政府对情报工作和相关特战部队,也开始越发积极发展,已经基本摆脱了那种土得掉渣的“乞丐军”形象。

特别是在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中,那些戴着头套、身穿迷彩的“小绿人”们,没费太大劲,就成功实现了对关键目标的控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除了当地的乌克兰政府武装,并受到了当地民众的热情欢迎和积极配合。

据分析,一部分“小绿人”的真实身份,就是俄联邦安全局旗下的特战部队,其余的大概率来自俄空降兵第45独立近卫侦察团。

俄国国家反恐怖主义委员会的特种部队。

俄军参谋部情报总局大楼。

叙利亚战场上的格别乌KGB特战部队。

成功处理1985年的黎巴嫩人质事件的格别乌KGB信号旗特战部队。

被推倒的苏联情报机构(后来的格别乌KGB)创始人、捷尔任斯基的雕像。

责任编辑: 时方  来源:新头壳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731/1934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