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存照 > 正文

吴崑玉:“国X国造”的困境与陷阱

作者:
台海虽然兵凶战危,但紧张情势却正是国防工业发展的最佳测试场地。共军军机天天绕台,我们可以发展便宜的监控无人机,或其他讯号情报搜集设备。共军军舰频越中线侵范领海临接区,我们也可以借机测试无人快艇或半潜艇。双方都在“项庄舞剑”,却都只是在“舞”而不刺,你给我找麻烦,我也一定给你找麻烦,甚至让你得不偿失,这便是“吓阻”的实作。

鉴别国产军品能否符合作战需求的最简单办法,一是对标美国或欧盟、日本,通过他们军方的检测,图为中科院自研自制的锐鸢无人机。(资料照片/朱明摄)

日前媒体再度报导,《国防产业发展条例》上路逾三年,仅10-12家厂商获得认证。总体申请时程约要一年至一年半。参与国防部无人机的厂商,没有一家通过厂商评鉴认证。其实这题早在今年三月,《上报》便曾报导过,现在是连监委、审计部都跳出来指责。脸书爆料海巡2.0网站近日也有人贴文,指出海巡一架无人机4百多万,总共花了9千多万,但官兵每天只敢练习十几分钟,一人操作,其他人在旁边看,质疑这样的采购与训练,真能形成战力吗?

国防部规定只肥了“红队厂商”

这些报导在军工界引起了不少回响。国防采购的种种弊端与巧门,业界全都心知肚明,但为了生意,没有人敢明说,敢说的就有中高层放话“整死你”。业界传闻,中科院等单位从军方拿到案子,先扣一半起来,其他再发给民间厂商做。要不就像云豹和若干通讯装备一样,中科院抢著做,说这个我可以做,不必买外国货,结果研发十几二十年还是生不出来,或产品效能远不如国外产品。前阵子还发生国军近4千辆轻型战术轮车维修案,金额约2亿,竟由一家资本额仅100万的公司得标,结果被民众发现多辆车轮于行进间严重晃动,近期才发现该公司违法使用中国产制的零组料件,军方才断然处置,终止合约。军备局205厂招标防弹衣“纤维叠层不织布”、“抗弹纤维布(抗弹板)”等案,却发现得标的攻卫防御公司大量使用中国制品,粗估不法获利6700万元,被桥头地检署搜索侦办。

军方常以资安为由,制定特殊规格要求厂商遵循,但通常是“只有否定,没有解方”,结果肥了“红队厂商”,即那些负责用攻击来检视漏洞的厂商。这几年资安赚得最多的,就是红队演练,美其名是政府补助厂商的资安投资,到头来只是让你有资格被红队攻击,补助给你的经费转一手让红队找你来练靶子。如果军方觉得自由软件或开源软件不安全,很简单,学乌克兰,全面规定使用微软等大厂软件,政府与微软签约,直接由微软负责资安。这样做的代价是扼杀了创新,但要创新就必须承担风险。大多数军工厂商并不具备高阶资安维管能力,他们是搞生产的,不是搞资安的,两者很难兼得。政府不能把所有麻烦都丢给厂商,自己却不提供解方,如此这般,谁都生产不出东西来。

厂商们不愿意参与《国防产业发展条例》的检测,因为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摄影:张哲伟)

至于厂商们为什么不愿意参与《国防产业发展条例》的检测?原因也很简单: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某厂商产品全是自行投资研发,受到国际肯定,只要接单,产品便能销往国际。但在通过军品评鉴认证后,其产品出口要接受管制。某家台湾工厂的铝合金产品,接到以色列铁穹系统的订单,但进不了国军军品系统。原因之一便是一堆繁复的规定会把整个工厂搞死,而且此后出口还要被军方管制。

说实话,“国X国造”提高自制率的概念没错,军品需要严密控管也没错,资安需要关注更没错,但全部兜在一起,就会变成不可行的套套逻辑,最后导致台厂根本生不出东西。整个国防工业发展的关键障碍,在于军方一直将“军民有别”奉为圭臬,凡事都要立个军规特规,下达一系列不合理要求,结果用市场价格好几倍,买到功能差不多的产品,CP值极低。防弹板争议如此,军用车辆也是如此。Toyota的皮卡好用,那为何不直接买来改装?或与Toyota合作生产维修?金宾汽车都能将奔驰商用车改成装甲车了,Toyota为何不行?

民间技术高于军规产品

换句话说,现代工业体系下,许多民间科技的技术等级与改进速度,都远高于军规产品,且其CP值更高。而且在全球化分工体系下,比较利益所选择出的产品,通常比自行研发的产品更好用。就算因为国安因素,拒绝使用对岸产品,也还有许多其他国家的军品可以采用。举例来说,捷克等东欧国家的武器系统,价格可能只有德国的一半,但效能没差到那里去。美军军事科技向来执世界牛耳,但现在美军将采用的新一代装甲车,是英国BAE的;中长程反战车导弹,有可能直接从以色列技术转移长钉反战车导弹;M1A2的120mm战车炮,则是德国莱茵金属技转,与美国兵工厂合作生产的。台湾要发展无人机,但生产规模不如对岸,技术也不如欧盟或美国,为何不能直接购入或技转改型?

台湾要发展无人机,但生产规模不如对岸,技术也不如欧盟或美国,为何不能直接购入或技转改型?图为红雀二型无人机。(资料照片/张哲伟摄)

其次,鉴别国产军品能否符合作战需求的最简单办法,一是对标美国或欧盟、日本,通过他们军方的检测。二是直接输出送到乌克兰等战场实战测试,或得到美、日、欧、以色列等国的军方认证与采购。军品采购来是要能通过实战考验的,不是用来写论文的,列一堆技术规格,还不如上场直接打一次。一个能得到国际一流军队认可的军品,说它还不够格符合国军需求,这也未免太托大了点。

再次,要找出最合战场需求的军品,先得有足够熟练的战士,他们的意见才应该是最终决定采购与否的依据。美军要测一把新步枪,除了科学检测各种数据,还会找来一群士兵开打几千发,然后回报使用心得。同样的,要测一款无人机,也该先通过一群合格飞手来测试,而非先由上头拍板定案,再来慢慢训练飞手。台湾早已有民间的无人机飞手训练单位,民航局也立有无人机飞手的证照制度,军方为何不先送这些人去练飞无人机并取得证照,等到飞机下部队再来训练飞手?三不五时还会摔掉个几百万?如此又怎么能找到功能齐备,操作简易,CP值够高的无人机?体质虚弱,常会虚不受补,本身体质的提升,战术头脑的改变,才是军品采购与国防工业发展的根本。

国防产业的关键不是“自制率”

最后,国防工业发展,一如台湾所有工业发展模式,重点不是自制率有多少?而是能否在全球化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台积电做的是晶圆代工,其设计可能来自美国,原料可能来自东南亚,溶剂取自日本,最终产品可能送到印度去组装,但无损于其全球性地位。我们与其斤斤计较于资安、自制率,不如全力发展一、两项独特能力,例如飞控芯片、三光(激光、红外线、可见光)观瞄、或AI识别芯片,以此交换他国技术,可能更快速的制造出优秀的产品。

台海虽然兵凶战危,但紧张情势却正是国防工业发展的最佳测试场地。共军军机天天绕台,我们可以发展便宜的监控无人机,或其他讯号情报搜集设备。共军军舰频越中线侵范领海临接区,我们也可以借机测试无人快艇或半潜艇。双方都在“项庄舞剑”,却都只是在“舞”而不刺,你给我找麻烦,我也一定给你找麻烦,甚至让你得不偿失,这便是“吓阻”的实作。

台湾国防工业其实有很大潜力,但要开发这些潜力,不能靠军方那种什么都要管起来的一战时代头脑,而是后工业时代的军工发展思维,对标世界一流军事强国,才足以应对不断增强的威胁。

责任编辑: 李安达  来源:上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815/1940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