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大势已去!3市齐挫、爆雷连连、调控政策取向 中国经济陷“3个看不懂”(图)

愈来愈多迹象表明,随着经济疲软,通缩压力正在打击中国企业。图为北京一名男子在购物中心滑手机。(Getty Images)

中国经济有人说现在有三个看不懂,一是三市齐挫,原因何在看不懂;二是爆雷连连,官方不愠不火不出手,令人看不懂;三是调控政策取向争议激烈,当局却不作表态,外界着实看不懂。

所谓三市齐挫,说的是股市、楼市和人民币汇市三个主要市场,都在下挫中,但与过去不同的,一是过去遇到经济出现问题,会在数据上做点文章,今次各部门公布7月数据,大出市场意外,不论是海关总署的进出口数据,还是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数据,不只是大大不如市场预期,还都有陡变的走向,比如出口数据由单位数跌幅竟然扩至双位数等,这陡变令很多人看不懂。

就算数据是如实公开,过去这种时段当局一定会发动和组织宣传战,官媒会以“主旋律”占领舆论高地,今次连大部分官媒不声不响,个别媒体解释一下数据,也是点到即止,不再耐心说服,热情鼓舞。

如果说经济数据看不懂还是小事,最近大地产商、大金融集团的爆雷就不算是小事了,以信托业来说,今次至少有十家公司卷入,可以说是雷声阵阵,但官方默不作声令人看不懂,就算随之而起的救市争议,暂时也是不闻不问。

比如对碧桂园的爆雷,网红经济学者任泽平提出政府应出手相救,还将之提高到了稳定地产市场、稳定宏观经济及爱国主义的高度。大批不同界别人士,对救市论全力炮轰,对任泽平等人炮轰,代表性言论是指彭博都提醒别让碧桂园杨家跑了,说杨家那么多钱,转走不自救,杨惠妍已经是塞浦路斯国籍,他爹移民纽西兰。怎么要求把大家的钱给他们说成爱国呢?

再说重大宏观政策取向,有经济界指这届国务院只在老政策上做文章,比如盘活民营经济、稳住外资等,真正重大宏观政策没有态度。目前重大宏观政策最大的争议,是一派人认定只有扩内需一条路可走,而扩内需又只能是推财政刺激政策。

但另一派言论尖锐,代表人物是前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球说,别再刺激内需了,收入都没有,上半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已经下滑到GDP的38%,消费从来都不是刺激出来的,前提是有收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对这些看不懂,也有不同的解释,比如当局对爆雷事件的态度,一种解读说当局是在做压力测试,就是想要出清某些东西,告诉某些人,中央会为产业兜底但绝不会为金融兜底。该破产就破产,不要想着中央来收拾烂摊子,没有所谓的大而不能倒,都能倒。

对宏观政策也有种解读是“三路皆堵”说,意思是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形成三个经济推进器,一个是外贸进出口,一个是固定资产投资,一个是房地产,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每有危机,就靠其中一个推进器躲过危机、走出低谷。

现在大势已变,比如外贸进出口,先是贸易战,接着是产业链转移,现在是科技脱钩,令其开始堵塞。再如房地产,原来可以靠放开政策加货币放水,企业居民一起加杠杆,现在房地产放水无用、政策无用,正在硬着陆中。

有经济学者提出一种警示,说中国经济现在要防“杭廷顿之痛”,大意是以杭廷顿当年之论,在社会最不稳定、最可能发生风险之际,正是在有激进变革之时,这时决策层要倍加小心,谨慎对待可能因变革出现的经济失速和由此产生的次生风险。

责任编辑: 李冬琪  来源:世界日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815/1941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