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光鲜亮丽背后 中国电车坟场深层难言之隐【阿波罗网报道】

—中国电车光鲜亮丽的背后,“卡脖子”和“电车坟场”

作者:

阿波罗网林亿报道/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电动汽车也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并已成为中国对外出口的主力,但在最核心的电池、电控、电机“三电”系统中,还存在“卡脖子”问题,都不是短期可以解决的。

中国在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机控制器(MCU)、整车控制器(VCU)的控制模块的硬件方面,基本还是被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中。

比如BMS集成电路板上最为核心的电压采集芯片等部件,基本都是被美国美信(Maxim)、美国德州仪器(TI)、荷兰恩智浦(NXP)、美国亚德诺(ADI)等国外公司垄断。

又比如MCU里面的核心功率半导体IGBT,全球市场份额基本被德国英飞凌(Infineon)、美国安森美(On Semiconductor)、日本三菱(Mitsubishi)、日本富士(Fuji)、美国力特(Littelfuse)和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等几家国际巨头占有。

再比如VCU,国内除少数几家规模较大的主机厂自行设计研发外,其他基本被德国博世(BOSCH)、德国大陆(Continental AG)、美国德尔福(DELPHI)、日本电产(NIDEC)等把持。

在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技术上,国内电机技术因起步晚,技术与专利积累欠缺,导致国内电机轻量化、集成化程度较差,转矩密度、功率密度等技术指标与国外先进水平尚存一定差距。

此外,中国产电机及电控用耐电晕电磁线、绝缘材料、高速轴承等基本依赖进口,且永磁体和硅钢片等利用率比国外低10%左右。

尽管中国有宁德时代这样的电池“巨无霸”,但是韩国的LG化学、三星 SDI和日本的松下等电池企业也在持续发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兼技术部部长王耀曾表示,中国的高效高密度驱动电机系统等关键技术,相较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

“卡脖子”问题,高端芯片是典型代表。

目前中国国内汽车芯片的自给率不到10%(一些高端智能芯片的自给率甚至不足1%),90%以上的芯片依赖进口或由本土的外资企业提供

此外,在高速轴承、高端材料、智能汽车所需的毫米波雷达、软件、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上,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在光鲜亮丽的背面,中国许多城市内的“电车坟场”依然存在,而且似乎不断有新车加入。

2015~2018年之间,乘着“共享汽车”与“新能源车”两大风向,在中国掀起了一波“新能源出行”浪潮。但由于需求不足、品质不佳等原因,让大量新车几乎在一两年内就被弃置,而形成“电车坟场”的现象。

这些电车坟场甚至比真正的墓园或纳骨塔更加显摆,因为他们很多都座落在都市内,包括重庆、杭州、广州和嘉兴等地,都有这些电车坟场,有些就在高楼围绕的空地,有的则占据河岸第一排,旁边还有轻轨站,让这种奇特景观与都市共融。

早在2021年,许多媒体就报道过“电车坟场”的现象,让人意外的是,直到近期这些电车坟场不仅原封不动继续长草,甚至还不断有一些新车加入。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阿波罗网林亿报道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829/1947009.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