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美国新闻 > 正文

给还是不给?付“愧疚小费”有如被情绪勒索

芝加哥一名餐厅服务生正在为顾客服务,接受服务就付小费,消费者多能接受;近来连外卖店或买杯咖啡也要付小费,引起争议。(Getty Images)

美国社会普遍存在小费文化,从餐馆、发廊、送货员到上门修理东西的水电工、饭店打扫阿姨、出租车及Uber司机...等等。原先用意是对接受服务的人表达感谢之意,然而最近几年,情况却有些失控,给小费的场景无所不在。要求小费的商家愈来愈多,到哪儿都会遇见“到底是给还是不给”、“给多少金额才不失礼”等等令人尴尬且困扰的情况。

疫情期间小费能拿6位数

这几年疫情期间,民众大部分时间窝居在家,对于冒着染疫风险代为采买蔬菜、日常用品及外送平台的司机、餐馆从业者,通常出手较为阔绰,愿意慷慨解囊,给付比平日更为优渥的小费。外送平台司机如果工作较为勤快,年收入甚至可以高达六位数美元。

克里夫兰有一家餐酒馆,因为疫情关系生意一落千丈,在吹响歇业熄灯号的最后一天,餐厅来了一位客人,他只点了一杯啤酒,结帐时却留下3000元小费。2020年密歇根州一间餐馆的女服务生收到一对经常光顾的老夫妻留下的2020元小费,让她超惊喜。这对夫妻帐单其实只有23元,巨额小费等于用餐价格的90倍。

其实大部分人都很乐意当个慷慨大方的顾客,交易能在皆大欢喜下完成。记得有一次家里冷冻箱坏了,我们到电器行订了一台新冰箱。送来的那一天,送货的年轻人大概因为天气寒凉受冻了,不断咳嗽流鼻水。将冰箱安置妥当,确定运转正常没问题后,我在单据上签收,并且给了他几块钱小费。这位墨裔的送货年轻人脸庞随即绽放一抹灿烂的微笑,一扫原先的病容,开心地收下我递过去的小费,诚恳地向我道谢。原本阴霾寒冷的天气,似乎也因此温暖了起来。

表达谢意换来服务者微笑

还有一次,家里的烘干机停止运转,刚从外地旅行回来,堆积了许多衣物待洗,匆匆忙忙到店里头购买一整组的洗衣机与烘干机。结果机器送来后,才使用两次烘干机便闹罢工不干了,我赶紧联系客服请专人来检查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过了几天,一位技术人员登门,他将坏掉的烘干机拆卸下来,仔仔细细做了检查,后来发现是螺丝松脱变形,刚好他车上备有一模一样的螺丝型号。于是,短短十来分钟从拆卸、更换螺丝到组装回去轻松搞定。为了谢谢他如此迅速为我们解决问题,临走时我塞了五块钱小费给他。他有些惊讶反问:“Are you sure?(你确定吗?)”然后露出开心的笑容,向我握手致谢。

区区几文小钱便能换来提供服务者脸上的灿笑,让彼此都带着欢喜心度过美好的一天,这样的投资真是太划算了。

给小费这件事据说源于19世界英格兰都铎王朝,一开始是来访留宿的客人会给屋主的仆人一些钱以示感谢。后来,伦敦的咖啡馆及其他营业场所渐渐开始有顾客会给服务生留小费,逐渐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惯例。另外一个说法是,18世纪英国伦敦餐馆的餐桌上会放着一个盘子上头写着:“To Insure Promptness”,意思是说,如果在餐盘上放一些零钱,就会得到立即的服务。Tip即是这三个英文本母的缩写,之后到欧洲游历的美国人将这个习俗带回北美洲。

昔小费最低10%今15%起跳

也有人认为,这种给小费的传统起源于中世纪时期的奴仆制度,主人会对表现良好的仆役施予金钱的奖励。19世纪中期,一些美国富豪到欧洲度假发现了这种传统,于是依样画葫芦,将给小费的习惯带回美国,享受类贵族的优越感。这种打赏的行为或多或少存有阶级意识,所以后来给小费在欧洲许多国家已非硬性规定,比较趋向是奖励优质服务的方式。

美国目前可能是小费文化最根深柢固、运行得最彻底的国家。面对无处不小费的生活日常,消费者也早已习以为常。不过,近年来小费纷争却有愈演愈烈的现象,小费的百分比金额随着通货膨胀水涨船高,从以前的最低10%涨至15%,甚至还有店家偷偷将电子帐单上的小费最低额度上调至18%。最可怕的是“愧疚小费”(guilt tipping)应运而生,现在连锁咖啡店、速食店、机场自助机台,甚至超市,柜台上触摸屏幕会自动显示小费金额建议,从15%起跳至20%、25%...节节攀升。

纵使只是取外卖,在前有埋伏(收银员注目礼)、后有追兵(排长龙队伍),众目睽睽的压力及近乎情绪勒索的状况下,给付几已成为消费者义务的“愧疚小费”,助长了小费文化令人无所适从的乱象。如果不给,或是给的金额不高,难免会有让彼此尴尬的景况出现;给的多了,又有强迫中奖被当冤大头的不是滋味,其间如何拿捏还真是门学问,给小费已经不再是以往消费者展示发自内心对提供服务者感谢之情的传统意义了。

不给别走打赏美意变了调

曾经遇过到餐馆拿外卖,可能网上订餐时漏掉了小费,取餐后,服务生追出来拿着一张上头列有小费选项的帐单,有种“不付小费休想走”的紧迫盯人态势,只好一手提着食物,一手在单子上圈选小费建议金额,签了名,便赶紧匆匆逃离现场。面对此种强势索取小费之风及逐渐越界的小费要求,愈来愈多人开始感到厌倦,甚至超过六成美国民众对小费文化持负面看法。

有人说,目前的“小费通膨”(Tipflation)现象已经变调,打赏小费的原始美意荡然无存,许多时候,只能当作是隐藏式的变相加价。对于“小费疲劳”(tip fatigue)这种趋势,最明显体现于Z世代,他们是出生于1995年至009年的新世代。根据一项统计,这些在高科技及网络世界成长的年轻人,给付小费的比率及额度与其他年龄层相较都是最低的一群。等他们将来成为职场及社会主流时,有可能将此行之有年的小费文化彻底终结吗?

责任编辑: 楚天  来源:世界日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925/1958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