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研究发现:中国人质外交扭曲地缘政治格局

中国的人质外交政策日趋引发国际社会关注。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过去几年,外国公民在中国遭到拘押的事件日趋频繁,中方借此扭曲地缘政治格局。

中国的人质外交政策日趋引发国际社会关注。图为位于北京的中共外交部大楼。

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独立智库苏凡中心(Soufan Center)近日发表题为《公民杠杆作用》的特别报告,揭露中国、伊朗俄罗斯等威权国家透过非法拘押或劫持外籍人士,作为谈判筹码或进行外交胁迫。

报告指出,虽然各国有关人质外交的数据十分有限,但根据美国詹姆斯.W.弗利遗产基金会(James W. Foley Legacy Foundation)的相关统计,2022年,有多达79%的人质外交事件发生在中国、伊朗、俄罗斯和委内瑞拉。此外,由于相关案件涉及个人隐私或当事人担心公开内情后会增加获释困难等原因,目前仅有59起案例被外界所知。

美国拜登政府在2022年7月颁布行政命令,将外国政府任意拘留美国公民的事件上升为国家紧急状态,美国国务院也在相关旅行警示中,针对中国、伊朗、俄罗斯、朝鲜、委内瑞拉及缅甸六国发布新的风险指标。但即便如此,美国公民遭他国任意拘留的人数相比过去十年增加了175%。

报告特别指出,中国任意拘留外国公民的事件不仅在过去几年日趋常见,也越来越多地将目标针对美国及盟国公民,以此作为对当事人所属国家的报复,或是胁迫这些国家向中方妥协。报告例举的案件包括,中国在2014年及2015年通过新的《国家安全法》和《反间谍法》后,至少有17位日本在华公民遭拘留,其中包括今年3月,一名在中国工作了20多年的日本安斯泰来制药集团高管人员遭中方拘押事件引起日本外务大臣的深切关注。此外,澳大利亚籍华裔作家杨恒均和曾在中共官方环球电视网(CGTN)工作的澳籍华裔主播成蕾遭羁押,以及中方为报复华为时任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以间谍罪名羁押加拿大公民康明凯(Michael Kovrig)和斯帕弗(Michael Spavor)等事件,也引起外界舆论的广泛关注。

报告强调,每起人质外交事件都是一起人伦悲剧,当事人成为北京与外国政府间权力竞争的牺牲品。报告通过分析美国、加拿大及英国的相关应对方式提出两项建议:一是建议各国政府将人质外交事件与一般领事事务区分开来,并给予遭拘押者家属更多信任,共同合作争取当事人尽早获释;二是在不牺牲人质的情况下,针对实施任意拘押行为的国家采取威慑和抵制政策,以提高绑架国成本。例如,通过旅行禁令或扣押资产对侵犯人权者或知名腐败人士实施制裁等。

记者:乔琴恩

责任编辑: 李华  来源:RFA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927/1959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