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存照 > 正文

赖怡忠:二次赎罪日战争是怎么发生的?

作者:
黎巴嫩真主党几乎就是伊朗在黎巴嫩的化身,不太可能在伊朗不同意的情形下单独发动攻击。战争的扩散也会让这起事件在中东本就已经很复杂的国际政治进一步发酵,除了让先前所提的以沙建交变得更不可能外,很可能对沙伊和解以及美伊关系带来新的变数。

哈玛斯突袭以色列城镇和军事基地。图为从加沙地带发射的火箭弹。(美联社

在十月七日以色列多数人正准备悠哉地度过星期六晨光时,哈玛斯组织对以色列发动多面向的军事攻击,据说已对以色列发射五千枚火箭,并有多个突击小队突入接近加萨的以色列地区展开攻击。以色列之后也对哈玛斯所在的加萨地区发动反击。目前传出以色列在遭受攻击后已有超过三百名军人与平民死亡,近两千人受伤。而加萨地区的巴勒斯坦人民在被以色列反击后也传出有超过两百位死亡,与数千人受伤。以色列总理纳坦雅胡宣称这不是哈玛斯一次性的军事行动或是恐怖攻击,而是对以色列的全面开战,表示以色列已经处于战争状态。

直到现在,以色列还在厘清到底有多少地方受到实体入侵,多少地方受到的是火箭攻击,与到底还有多少哈玛斯战士在以色列境内。除了知道这次攻击是由巴勒斯坦内部的哈玛斯组织发动外,情势还是一片混淆。由于这波攻击的规模很大,但显然以色列情报部门事前并未掌握任何蛛丝马迹,被认为是以色列情报体系的重大失误。刚好在五十年前的同日是赎罪日战争,当时叙利亚与埃及也是在一开始将以色列杀得措手不及。因此这个二次赎罪日战争对以色列的冲击,被观察家认为堪称是以色列版的九一一事件。

西方国家多谴责哈玛斯,但阿拉伯国家反应有内部差异

当以色列受到攻击后开始反击,可以看到西方国家多谴责哈玛斯对以色列的攻击,而中国则呼吁以色列与哈玛斯停火降级,俄罗斯则表示正密切注意状况。至于穆斯林国家的反应则比较分歧。伊朗、科威特、卡达、伊拉克、阿富汗、也门、阿尔及利亚等国强力抨击以色列,认为是以色列今年以来对约旦河西岸的攻击行动才导致今天哈玛斯的反击。而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约旦、埃及、印尼、巴基斯坦、摩洛哥、土耳其等国,则呼吁尽速停火以避免平民百姓更多的死伤。

如果将焦点放在阿拉伯世界我们可以发现,除了少数的例外,这个分歧基本上是沿着与伊朗关系的好坏来区分。伊朗、伊拉克、卡达不批评哈玛斯,强烈主张是以色列之前对约旦河西岸的作为才导致哈玛斯的反击。而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约旦、埃及等国之声明就没有针对以色列以及哈玛斯,而是将重点放在呼吁尽速停火。这个分歧非常值得关注。

今年以来于约旦河西岸的以巴冲突直线升高

正如先前包括卡达、科威特、阿富汗等国的指控,今年一月以来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已经越演越烈。只是这个冲突并不是在以色列南部的加沙地带,而是在以色列东部、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居住区。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的领地是由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主流-法塔所掌握,其领袖阿巴斯也是被国际公认为巴勒斯坦的总统,与哈玛斯彼此敌对,其领袖地位也自然不为哈玛斯所承认,意即巴勒斯坦内部存在法塔与哈玛斯的深刻矛盾。只是今年以来发生的冲突是在以色列与法塔管理的巴勒斯坦领地之间。不是在哈玛斯所在的加萨地区。

以色列在遭受攻击后已有超过三百名军人与平民死亡,近两千人受伤。(美联社)

也因此当提到哈玛斯宣称这个攻击是对先前以色列对法塔管理的约旦河西岸攻击的回应时,不少分析家对此并不买账,特别是个攻击的规模之大,需要准备时间必定很长,因此更不可能是对短期事件的回应。外界是根据哈玛斯与法塔在巴勒斯坦内部的矛盾,认为哈玛斯发动战争是有着不同的地缘政治计算。意即这不是政治声明,而是有意促成或遏止某些政治变化。

以色列事前认为哈玛斯并不足惧

另一个重要现象是,当今年以来以色列与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冲突越演越烈时,加沙地带的情势还是相当平和的。以色列当时的判断是,其过往对哈玛斯的反恐任务已使哈玛斯在加沙地带的能力受到重创,加上每天有近两万位于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民进入以色列境内工作,以方认为这个现象有效提升了不少位于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民的生活,让哈玛斯要让以色列从地球上消失的激进立场在加萨内部更不被支持。以色列因此可以专心对付在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势力。这也是当哈玛斯发动大规模攻击时,以色列会这么没有准备与这么惊讶的原因。毕竟如果加沙地带还是很紧张,以色列事前的情报资源与军事准备会比较到位,即便受到攻击,也不会出现资源稀缺到调不动的情形。

哈玛斯发动攻击的目标可能想使以沙和解破局

不少中东问题分析家都发现此次哈玛斯的作为与过去不太一样。过去哈玛斯不会抓以色列平民,这次却出现不少以色列平民被横生抓走,同样的,哈玛斯也抓了不少以色列军人,且哈玛斯没有占领以色列土地。

巴勒斯坦枪手攻陷以色列军队据点,缴获最现代的驰车式主力战车。(美联社)

以发动大规模战争的手段但执行的却是类似恐怖主义的任务。使得目前分析家多认为哈玛斯的目的是政治性的,不是寻求战场的军事胜利。至于抓以色列平民为俘虏的理由,很可能是哈玛斯知道在攻击后,以色列一定会对加沙地带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是否这些俘虏是当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哈玛斯控制地区发动攻击时,作为保护加萨的人肉盾牌吗?这也是外界在猜测的问题。

以阿和解与2020以来的亚伯拉罕协议过程

前述提到对哈玛斯行动的目标猜测,如果认为是政治性的,则很可能与这几年的以阿和解所牵涉的中东地缘政治变动有关系。这牵涉到美阿关系、阿伊关系、以伊对立与亚伯拉罕协议后的系列中东情势发展等因素。

2020年九月,美国川普政府当时策动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UAE)、巴林与以色列的和解协议,即所谓的“亚伯拉罕协议Abraham Accord”。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与巴林承认以色列的主权,并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之后以色列也与摩洛哥以及苏丹建交。这个“亚伯拉罕协议”对于中东的地缘治政影响,不下于1978年的以埃大卫营协议。以色列自此在中东除了与约旦、埃及有邦交外,也开始与阿拉伯半岛以及北非的穆斯林国家建立正常关系。也因为这个协议的后续发展,沙特阿拉伯在2022年对以色列开放天空,以色列国家航班可以通过沙乌地的领空。现在美国的大力推动下,更进一步谈到以色列与沙特阿拉伯何时建交的议题了。

对以色列来说,其最大的敌人是至今宣称要让以色列从地球上消失的伊朗。沙特阿拉伯则因与伊朗分属不同穆斯林宗派,加上彼此也存在地缘政治的竞争关系,对伊朗也十分忌惮。以色列认为在与约旦和埃及建交后,如能与沙特阿拉伯建立战略合作,就能有效对抗伊朗。因此纳坦雅胡的外交战略一直是寻求与沙特阿拉伯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但另一方面,沙特阿拉伯本身在九一一事件后被美国指控豢养瓦哈比基要主义,促进了穆斯林的激进化与让基地组织的建立。这二十年来沙特阿拉伯与美国关系变得越来越差。但沙特阿拉伯也发现在伊拉克被美国攻陷后,从叙利亚、伊拉克等两河流域开始被什叶派的伊朗全面控制,对逊尼派穆斯林来说是非常大的警讯。因此沙特阿拉伯在担心伊朗势力坐大的忧虑下,虽然与美关系日益下滑,但持续与美国保持合作,也对与以色列发展关系持开放态度。

但沙特阿拉伯本身的人权纪录,特别是曾在其驻土耳其领事馆肢解沙特阿拉伯记者的作为,在拜登上台后变成美沙关系的争论焦点之一。这位记者是沙裔美籍公民,虽然被杀害一事是发生在川普总统时期,但变成重大争议则是在拜登担任总统的时候。急速恶化的美沙关系使得中国趁机介入。今年初就在北京的调解下,沙特阿拉伯与其穆斯林宿敌的伊朗恢复邦交。此举使得美国与以色列大幅紧张,美国关注中国的影响力是否深入中东,以色列则担心这会使其“联沙制伊朗”的策略被毁灭。因此与美国合作,加大力道强化与沙特阿拉伯的交往。有趣的是,印度在这个操作中也扮演重要角色。

2022年七月,印度称之为“西方四方安全对话West QUAD”的I2U2出现,这个包括印度、以色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美国的四国合作,是在2020“亚伯拉罕协议”的基础上持续推进的结果。透过印度与中东各国的良好关系,也进一步优化以色列(与美国)在中东的地位。今年印度G20会议对外宣布建立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的基建连结计划,也是I2U2后续发展的结果之一。现在看到的以沙关系正常化之讨论,就被认为与前述发展等操作有关。

惊魂甫定的以色列人坐在防空洞门口。(美联社)

伊朗当然不会对此发展坐视不理,感觉沙特阿拉伯似乎在这一波的作为,出现左右逢源,被各方争相拢络的状况,如能切割以色列与沙特阿拉伯的合作,对伊朗的态势自然会比较有利。因此当哈玛斯此次出手后,大家多觉得当以巴冲突大到不可开交之际,多会对于沙特阿拉伯与以色列建交一事形成压力,甚至可能会使其破局。特别是哈玛斯与伊朗关系极为密切,毕竟哈玛斯-法塔的竞争关系,在某种程度就代表了伊朗与逊尼派穆斯林的竞争关系。

当然哈玛斯也不一定是直接受命于伊朗而发动这个攻击,因为本身与法塔的竞争关系,哈玛斯可以透过此次行动,在宣称其作为是为了保护今年年初到八月被以色列多次突击而受伤不堪的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民众后,抢回在巴勒斯坦的政治发言权,并让位于约旦河西岸的法塔势力被边缘化。因此有人是以巴勒斯坦内斗的外部化,来解释哈玛斯为何要在现在发动这么大规模攻击的理由。

战争会从迦萨走廊延伸到黎巴嫩吗?

如果哈玛斯真的是基于以上考量而对以色列发动攻击,哈玛斯也应该知道其武力与以色列还是无法相比,当以色列决定对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居住地发动攻击后,哈玛斯肯定是无力招架的。但是以色列在过去二十年的反恐经验,是很少会透过军事行动长期占领其他地区,以免自身军队届时陷入维和梦靥而处于进退两难的处境。

但以这次哈玛斯攻击规模的庞大,以色列不太可能就打打几颗导弹。轰炸某些建筑物后就结束。以色列对加萨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几乎无可避免。这时要注意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位于以色列北边,黎巴嫩境内的真主党会不会因此也发动攻击,让以色列陷入南北同时开战的处境,如同其在2006年入侵黎巴嫩以清除真主党时,哈玛斯在加萨也对以色列发动攻击的梦靥。

以色列国防军搭乘军车赶赴危机现场,车上官兵保持高度警戒。(美联社)

但如果真主党会如此做,则伊朗对此事件就更脱不了关系了。黎巴嫩真主党几乎就是伊朗在黎巴嫩的化身,不太可能在伊朗不同意的情形下单独发动攻击。战争的扩散也会让这起事件在中东本就已经很复杂的国际政治进一步发酵,除了让先前所提的以沙建交变得更不可能外,很可能对沙伊和解以及美伊关系带来新的变数。

对台湾的启示

中东地缘政治会因这场战争而出现什么变化,是否会对进行中的俄乌战争产生影响等,自然是外界分析的焦点。但对台湾来说,一向神威凛凛的以色列情报局在这次却事前毫无预警,到了现在还处于混沌不明的状态,这对台湾绝对是一大警讯。是否我们过去对于大规模军事行动发生前认定会出现的迹象,可能已经不再是这样了?有什么情报假设需要作出调整的?讯号情报与大数据分析的方法能涵盖的范围有什么限制等,这都是我们需要仔细观察与分析的。

此外,事前以色列对哈玛斯能力以及加萨状况的掌握显然与事实差距甚大。这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哈玛斯显然事前计划许久,因此是否忽视了某些迹象,或是因为科技的发展,使得过去我们认为展开军事动员所需要的物资,在现在已经不太一样了。而认为巴勒斯坦人民会因为经济利益而放弃对哈玛斯路线的支持,也可能与现实存在一段差距。这对台海局势分析也有重要教训,意即我们不要忽视意识形态的影响,根据一般性的比较利益分析,对于决策预测可能还是不够的。

虽然以巴冲突的根本解决之道在于正面回应巴勒斯坦人的诉求,只是现在这个争议开始牵扯到穆斯林逊尼派与什叶派的地缘战略竞争,加上虽然现在暂时被压制,但依旧暗中伺机而动的基地组织与伊斯兰国等恐怖主义势力等,使得中东局势已经不是透过处理以巴问题就能获得解决。二次赎罪日战争后的中东情势发展,已看不出任何乐观的迹象。

※作者为台湾智库咨询委员

责任编辑: 李安达  来源:上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1010/1963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