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颜宝刚:香港离“金融中心遗址”还远吗? 官员理应心知肚明

作者:
尽管“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岌岌可危,但官员显然没有危机意识,甚至不改“事事国安”的处理手法。行政长官李家超近日就表明,完成《基本法》23条立法将使全球企业更放心在港投资,形容全球投资者都寻求稳定及可预计的投资环境,相信特区政府将于明年完成《基本法》23条立法,并把方案与《港区国安法》连系起来,将使全球的企业和人才对香港更有信心,可以更放心在港投资、营商、工作及生活。

上星期台湾加权指数一度超越香港恒生指数,是台湾逾30年来首次超越港股,这在社交媒体引来大量关注。还记得在5年前,恒指创新高达3.3万点,而加权指数当时还低于1.1万点,前者抛离两倍有多,没料到短短几年便逆转,当然关键时间正是2020年后,恐怕“死因”正如官员自己不断向反对派强调,自己理应“心知肚明”。

平心而论,港台两地股票指数高低基本上不能直接比较,指数组合调整亦会影响加权比例,较公道的比较仍然是股市总市值:港股目前总市值约32万亿港元,仍比台股总市值约13万亿港元高出一倍多以上。但不容忽视的是,港股总市值在2021年底高达58万亿后,现在较高位回落了四成半,更重要是加权指数在2017年初仍仅9000多点,当时恒生指数已达2.5万点。及至2018年,恒指升穿3.3万点,同期的加权指数仍不足1.1万点,不过由2018年高位至今,恒指累泻48%。作为比较,反映全球股市走势的MSCI世界指数同期累升50%,可见恒指严重跑输整体股市表现,相反台湾加权指数2018年至今累涨58%,更是跑赢全球股市。

一个地区的“标的指数”最大功能,是容许全球投资者可以追踪比较当地市场投资表现,甚至转化为“交易所买卖基金”ETF,在低交易成本的投资基础上投入到当地市场。这在2020年前,香港的金融市场高效率及对接内地市场,令香港成为全球冒险投资者的乐园。

但在《国安法》生效之后,全球投资者对香港金融市场的独立性有了根本性的转变,特别是过去行使普通法的司法独立,现在却完全顺从及为政治服务,甚至牺牲了一般市民的法律权利。新闻、资讯及言论自由完全被压制,甚至有建制派中人,都开始质疑香港近年过分偏重国安,令国际城市在从商、国际交易有压力,惹起不必要制裁和非议。

现实是众多投资及退休基金,已经因为政治上的不确定,近年持续从中港市场中撤离。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领航(Vanguard),已经先后退出香港及内地市场,而英国《金融时报》亦报道,美国联邦政府的主要养老基金将根据其顾问的建议,把在中国和香港上市的股票排除在外,即意味着将不再使用包含香港上市股票的指数,以其规模达7700亿美元,影响亦非同少可。

近日内地网民戏称香港已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遗址”,即成为中环族甚至一般市民的热门话题,甚至有立法会议员看不过眼,要求当局要处理中国网民对香港“不公平抹黑”,建议香港驻内地办事处与中国网络平台公司沟通,删帖或屏蔽有关言论。

但我们离“国际金融中心遗址”还远吗?今年不单港股表现跑输全球,新股市场更趋淡静,安永预计香港新股集资额仅413亿元,按年减59%,为近20年来同期最低,全球排名料由去年第四位,跌至第六位,以宗数计今年港股IPO更只有61宗,按年跌近19%,全球排名比去年下跌一名,跌至第九位。而预计明年香港新股市场维持低迷,集资额料约500亿元,与今年相若。

另一个过去香港经常引以自豪的资产管理业务,今年更是历史性跑输新加坡,由证监会发布的《资产及财富管理活动调查》的年度报告,去年香港的管理资产规模为30.5万亿元(3.9万亿美元),按年下跌14%,为2017年有相关纪录以来,录得最大跌幅,金额回落至2019年以来最低,更是首次低于新加坡的4万亿美元水平。

金融业显著萎缩,已经影响到不少从业员。《彭博》近日就以“香港的银行家过于空闲,交易下滑引发焦虑”为题,分析香港IPO不振对金融业界的影响。有逾20年投资银行家经验的科大副教授Veronique Lafon-Vinais形容,成功的投资银行家和顾问的黄金时代基本上已经结束了。现实是随着交易规模和频率的缩小,银行家由昔日加班工作变成有很多空闲时间,纷纷旅行度日。有高级银行家放了一个月长假陪同子女,亦有银行家今年放了四星期长假,在加拿大的山区徒步旅行。

银行家放长假其实已经暗示职位好可能不保,现实是裁员潮已经杀到金融界。曾被誉为本港银行界“少林寺”的花旗银行,早前就传出本港的各个业务出现职位重置及删减安排,据闻本港涉及的职位收缩程度,属低双位数目。

另外早前合并瑞信的瑞银,亦在亚洲裁减了大约24位投资银行家,主要涉及专注中国业务的驻港员工,其中包括一些董事总经理职位。今年6月,摩根大通在亚太区裁减了约30个职位,其中香港和中国的员工受到了最大的打击。《彭博》指,亚洲投资银行家的薪酬也受到打击,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差水平。

在过去三年间,包括欧洲和印度在内的外资银行亦纷纷撤离香港,导致持牌银行的数量显著减少。截至2023年10月,香港的持牌银行数目从2019年的164家下降至151家,减少了13家。

交易下滑亦拖累相关行业,例如律师事务所和咨询公司。有国际律师事务所在北京上海和香港办事处裁减了30名律师。部分律师事务所正在撤离并剥离其在中国的业务。

尽管“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岌岌可危,但官员显然没有危机意识,甚至不改“事事国安”的处理手法。行政长官李家超近日就表明,完成《基本法》23条立法将使全球企业更放心在港投资,形容全球投资者都寻求稳定及可预计的投资环境,相信特区政府将于明年完成《基本法》23条立法,并把方案与《港区国安法》连系起来,将使全球的企业和人才对香港更有信心,可以更放心在港投资、营商、工作及生活。

要当国际世界级城市,不是特区政府或中联办说了便算。到底官员是无视眼前的客观指标下滑,甚至内地网民的“刻薄”评语,还是说出的官话根本不是给香港人听,只是一心取悦自己的“主子”?套用特区官员经常批评一些反对派的“语言伪术”:香港今天变成“国际金融中心遗址”,你们自己肯定是“心知肚明”。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责任编辑: 李安达  来源:RFA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1205/1986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