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文科生之所以会舔,是因为这个部位没有了

作者:

“所有的文科专业都叫服务业”、“总结成一个字儿,就是‘舔’”。张雪峰名言刷屏,又让我想起这个故事来。

乾隆年间,江苏淮安有一姓曹的文科生,文采不错,人也有点傲。开科取士之年,曹生到南京参加乡试,因为囊中羞涩,暂住在吕祖(吕洞宾)祠里。

毕竟寄神篱下,曹生每天早上起来读书前,都会在吕洞宾像前上香,嘴里念念有词:“学生一介凡人,借住上仙宝地,早晚读书多有吵嚷,请上仙恕罪。”

某夜,曹生读书读累了,趴在案上打盹,突见一道士走进,边走边说,你的用功感动了我,我来助你一臂之力吧。

曹生赶紧请坐请教。道士落座,口若悬河,经史子集天文地理,文科专业像报菜名一样,滚瓜烂熟,最后叹了口气说,我曾经也是个文科生,当年也曾头悬梁锥刺股,冬夜快被冻成狗还在苦读,后来也中过进士,只是,功名早已如浮云,真像梦一场。

曹生听说他中过,立马拿出自己写的文章请教。道士看了几行就放下了,曹生脸上一热:“道长,我写得这么烂吗?”

道士笑了:“就是因为不烂,我才不想看。说实话,你的文章真好,不在贾谊之下,但科场上这么写,没人会欣赏的。”说着,从袖子里抽出一本册子,“这样吧,我看你骨格精奇,是百年不遇的文科翘楚,这里有本科考秘笈,拿走不谢。”

曹生翻开那本所谓的秘笈,没看几行就明白了,都是他不屑一顾的八股文,当场就怒了,“如果得这么写才能考上,我还不如一辈子考不上”!

道士呵呵一笑:“哟嗬,看来有傲骨哦,不拔掉怎么能行。”话音未落,拔出剑便向曹生脑后砍去,剑锋未收,又伸手从那里拔出一块骨头来,说:“我只能帮你到这儿了。”扬长而去。

电光火石之间,曹生来不及作出反应,只觉一阵巨痛,惨叫一声,醒了过来。

原来只是一个梦。睁眼一看,案上却真有一本小册子,正是梦里所见的那本科场秘笈。

翌日曹生起床,翻开自己之前写的文章,满满都是负能量,横看竖看都看不顺眼。再拿起案上那小册子,一篇篇翻过去,哇靠,这才是正能量好文啊!

从此朝夕揣摸,日臻化境。

开考之日,曹生胸有成竹,下笔万言,果然中举。

不久之后一个晚上,又梦见那道士来了,曹生正想道谢,道士一言不发,手里拿着从曹生那里拔掉的那块骨,像USB一样插回他脑后,二话不说就走了。

曹生醒来,再看自己新写的文章,当场尬住,这都什么垃圾啊,见过舔的,没见过这么跪舔的。一气之下,三两把给撕了,过后,继续写他那些负能量文章。

当然了,他也就止步于举人。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没什么悬念了,道士就是吕洞宾,他拔掉曹生脑后的傲骨,后来又插回去,这一拔一插,曹生的精神世界立刻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故事见清代沈起凤的《谐铎》,原文如下:

谐铎·吕仙宝筏

山阳曹某,有文名,而性气殊傲。赴试金陵,侨寓吕祖祠。蚤起读书,先以瓣香吕祖前,告曰:“弟子浊骨,溷居仙庑。旦晚诵声聒耳,幸勿罪。”

一夕,倦伏几上,见一道者至,曰:“秀才太攻苦,利市衫,今番抛却矣!”曹肃之坐。道者议论风生,五经、史、汉,倾如瓶注。曹异之。道者曰:“野人操举业时,亦曾下帷读,忝颜成进士,今弃却。追忆夜分执卷,风冷裂袍,灯昏触柱,忽忽如昨梦。”曹稔其先达,出窗课就正之。道者甫阅两行,即舍去。曹曰:“仆文污尊目耶?”笑应曰:“正惟不能污日,是以不欲观耳。君文气息,逼似两京,次者亦韩潮、苏海。若以此猎取功名,譬犹执商彝夏鼎,鬻诸五都之肆,非弗宝贵,而无如识者希也!”因袖中出一册曰:“此科名宝筏,敬诵诸。”曹急取以观,皆平昔所唾弃而不为者。因愤然曰:“吾侪作文,不寿世亦当名世。以此芥拾科第,宁蹈东海死耳!仆何能从命?”道者曰:“嘻!子有傲骨,不拔则不可救。”急掣剑砍其脑,有一骨,拔之而去。曹痛甚,豁焉而醒,见案上遣一册,姑置之。

明日,起阅旧稿,都不快意。拣案上册诵之,大喜,朝夕揣摩,欣欣得计。继而入闱,所作文皆规抚其制。榜发,抡高魁。一夕,梦道者复来,以骨纳脑后而去,及醒,视其乡墨,面发赪,背流汗如雨下,仍取古文研究之,后竟以孝廉终。

铎曰:“刘蕡下第,竖子成名。几许康了秀才,动以此訾议当局。必使躬自蹈之,以关其口,而夺之气,傲骨一拔,胜于拔舌矣。”

中国盛产神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什么只有吕洞宾有这样的法术?

很简单,成仙前的吕洞宾曾经也是一个文科生,也中过举,而且,他中举的时间,据《仙鉴》卷四十五“吕岩”条说,“至文宗开成二年丁巳擢举进士”。也就是说,吕洞宾正是在唐文宗时期中进士的,极有可能正是跟落第的刘蕡同科,目睹了士子们“动以此訾议当局”的桀骜不驯,成仙后才发明了神奇的拔骨术。

所以故事叫《吕仙宝筏》,“宝筏”原是佛教用语,指苦海慈航,即渡人到达彼岸的佛法,引申为能帮人实用理想的秘笈。所谓“吕仙宝筏”,就是吕洞宾专有的超度文科生的法术,即盗梦拔骨术。

《谐铎》作者沈起凤最后评论道:“刘蕡下第,竖子成名。几许康了秀才,动以此訾议当局。必使躬自蹈之,以关其口,而夺之气,傲骨一拔,胜于拔舌矣。”

刘蕡fén是唐朝的一个文科生,他参加的那一届科举,由唐文宗亲自出题,刘蕡在申论中痛陈宦官之害,连主考官都叹服,但因为怕宦官,不敢录他。后来放榜,众考生纷纷为李蕡叫屈,说这么厉害的人都考不上,我们有何面目上榜,请收回我们的功名,给刘蕡吧。最后刘蕡当然还是落第,那些为他抱不平的考生也没人敢用。

沈起凤的感慨是,正直敢言、下笔如有神的考不上,庸才却总能考上。古往今来,那些落魄的文科生动不动就以此批评当局,不让他们吃点苦头,怎么能堵住他们的嘴,灭掉他们的嚣张气焰。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他们的傲骨拔掉,这比拔舌还好使。

因为,拔舌有一个明显的副作用,就是术后虽然不会再发表负能量言论,但需要他舔时,口中空空如也,啥也舔不了。而且,只是拔舌的话,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价值观,虽然无法再出声,腹诽也是不好的,如果再道路以目,那就更危险了。

所以,古代文科生服务于帝王,把傲骨拔掉,留着舌头才会舔;会舔,才有功名。这就是千古文科生的成功秘笈。

2023-12-10

责任编辑: 吴量  来源:后代聊斋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1216/1991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