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有些人想放水想疯了…

有些人想放水想疯了,不讲武德了。

有些人想放水想疯了,不讲武德了。

张五常到底说了什么?

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提出要推高通胀解决经济问题的消息不胫而走,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批评远远多于支持。查了查出处,原来是2020年的文章被拿出来冷饭热炒。

那篇文章里,张五常提了七点想法:

(一)切忌通缩出现。

(二)切忌外贸收缩。

(三)顺势推出人民币国际化。

(四)不要胡乱管制市场。

(五)税制越来越复杂,加上没有清楚权利界定的社保,要一次性清理掉。

(六)政府的投资要算清楚回报。

(七)要振兴经济,政府花钱远不及减税那么有明确的效果。所以我认为如果经济明显地恶化,不妨免税一年,或选择性地对中小型企业免税一年。

和通胀相关的是第一条“避免通缩出现”。张五常提出,“目前中国的通胀率是4%到5%之间。弗里德曼认为通胀率2%到5%对经济有利。我建议在目前的情况下,通胀的上限可提升到6%”。

在疫情的特殊条件下,这条建议其实没什么特别之处。张五常建议的6%上限仅比当时的实际通胀率高一个点,相当谨慎。比较下美联储的大动作,甚至可以说是很保守了,并没有建议央行主动推高通胀的意思。文中张五常还肯定了当时央行对物价的关注。他的意思并不是要央行放水主动推高通胀,而是对通胀的“容忍度”放宽一点。

还有一条容易引起争议的是“顺势推出人民币国际化”,当时中国的外贸出口大热、出口强劲,很多经济学家都提出过类似的建议。但张五常讲的“顺势”,是“零关税”、自愿议价的汇率“不一定跟央行官方公布的汇率相同”。这和一门心思“挑战美元霸权地位”不是一回事。

其余五条,真是“人间清醒”。不要胡乱管制市场、税制和社保的问题、政府投资要算清楚回报、政府花钱不及减税有效、切忌外贸收缩,哪条都切中要害,哪条都得到了印证。

但是,这次被拎出来“炒冷饭”的偏偏是“推高通胀”,这种先阉割、后断章取义的做法,非常令人不齿。

对八十八岁的经济学老前辈搞“突袭”说明有人想“放水”想疯了。“货币放水救市论”已经流行了大半年,这场闹剧该结束了。

中国经济恢复,不需要放水,需要放手。

政策定调,让“放水爱好者”失望了

其实,对中国经济当下的问题,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脉是准确的。会议提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这些困难和挑战,放水能解决哪一条?哪条都不行。因为上游的“水”足够多,多到让人担心的程度。11月央行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91.2万亿元,同比增长10%。这个数据是相当惊人的。M2总额已经逼近300万亿大关,将近GDP的2.45倍,还在保持同比10%的高速增长。还说“放水”不够,那真是昧良心了。

上游“水库”高水位,下游还是出现了流动性不足,问题出在了“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正确结论,也是张五常2020年那篇文章的价值所在,他准确地预判到了堵点形成的机制。

上下游之间的堵点,导致循环不畅,“放水”增加上游水位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制造新的严重问题。就像是脑血栓患者,不给他疏通血栓,而是大量输血,会是什么结果?

所以,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货币政策定调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很明显,没有出现“大水漫灌”的选项。可能让很多“放水爱好者”大失所望了。张五常的旧文被拎出来断章取义式地“怀旧”,不知道算是情绪宣泄,还是旁敲侧击地引导舆论?连基本的经济学常识都不顾了。

宏观太远,微观太堵

“放水爱好者”对货币政策的迷信,是脱离微观现实的宏观迷信。国内大循环的堵点,就是体现在微观层面的。包子铺卖豆腐脑,罚款1.5万元;外贸制造企业出口疑似枪械零部件,判无期;程序员为了工作“翻墙”,没收100万元。这些都是小事,但是反映了大问题。界面新闻报道称,2015年到2021年期间,从国家、地方财政两层面来看,罚没收入都保持了高于税收收入的增速。特别是在2019年地方税收收入增速只有1.35%的情况下,罚没收入增速达到17.54%,高出16个百分点。

财政吃紧,罚没紧吃。以至于有的地方政府违规提出将非税收入与征收单位支出挂钩,并将非税收入完成情况纳入乡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这样的考核激励机制,鼓励各部门多管齐下,对市场主体雁过拔毛,甚至杀鸡取卵,国内大循环怎么可能畅通呢?市场信心从何而来?

上面是宏观政策“放大招”,下面是各级衙门“拉小刀”,宏观政策再发力也没用。每个人、每个市场主体都是活在微观中的,宏观太遥远了。大小衙门“九龙治水”,企业疲于应付都应付不过来,还有什么心气扩大经营呢?企业正常经营受到干扰,员工饭碗不稳、收入受影响,消费必然意愿下降。微观堵点就这样把经济拖入了减速区。

回看张五常2020年的那七点建议,看到的不是“放水”,而是对中国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先见之明。

“放水”的灰色生意

微观堵点不打通,放再多的水、印再多的钱,都无济于事的。

很多银行在政策驱动下,积极放贷成为首要任务。过去很多民企追着银行业也借不到钱,现在是银行倒追企业也借不出去。因为企业不想借了。贷款干嘛呢?转手交罚款吗?就算没有眼下没有罚款之虞,处处红线、动辄获咎,也不敢贷。有形之手大建无形之墙的微观环境下,强行加大货币投放,只会适得其反。钱不会流到该去的经济部门,只会涌入无效基建之类的“项目学”。今天困扰中国经济的地方债问题、低线城市房地产泡沫,不就是前几轮放水的后遗症吗?这种情况下,还指望“放水治百病”,不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健忘,而是拉着肚子还惦记着吃大肠刺身的勇气。

微观的市场环境健康,是宏观政策发挥导向作用的前提。宏观经济学理论也不是纸上谈兵、脱离现实的玄学,都要在市场机制发挥基础作的前提下展开。不管是凯恩斯,还是弗里德曼,只要堵着经济循环的紧箍咒不停,念哪路神仙的经都不灵。更不用说“放水治百病”的歪嘴念经了。

“歪嘴和尚”有真糊涂的,也有装糊涂的。“货币放水”解决不了宏观经济的堵点困境,却是一些利益集团的红利,比如金融企业。积极要求放水的主力,就是券商等金融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大水漫灌、杠杆一加,佣金收入源源不断,是他们怀念的好日子。

这不是无端“诛心”,而是前些年金融圈公开的秘密。没有那些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成反比的“专业人士”蒙眼评级、昧心包装、灰色营销,哪来那么多金融资产泡沫?

监守自盗也得有原材料,灰色金融产业链的原材料就是钱,低成本的钱。放水放出来的钱就是成本最低、最没低线的钱。“天上掉下个印钞机”,可比掉个林妹妹香多了。单是放水放出来的天量地方债足够这些“专业人士”开张吃三年了。所以,不管M2已经高到什么程度,不顾国内大循环不畅、流通失速的现实,他们永远觉得“放水”还不够。只要我能发财,哪管洪水滔天。几个点的佣金收益,制造出大把坏账拖累经济,令人不齿,也令人痛心。

张五常2020年的七点建议被断章取义式的热炒,多半就是出自这批“专业人士”之手。忽悠那么多年,透支了公信力,只好用这种下三滥的伎俩继续他们的卖拐事业。当真就输了。

改善经济运行状况不需要放水,需要放手。干扰市场正常运行的“有形之手”要放,对市场主体雁过拔毛的手也要放,还有“首席经济学家”们的上下其手也要放。再不放手,搅合成了一潭死水,没毛可拔,也没有“过手钱”可赚,满盘皆输,没有赢家。

责任编辑: 楚天  来源:关胖本胖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1220/1992926.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