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清军入关后 令人闻风丧胆的15万锦衣卫去哪儿了

在明代的历史中,有三个机构对时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分别是内阁、锦衣卫和东厂。内阁由文官组成,负责辅佐皇帝筹划国策;锦衣卫是皇帝的秘密武力组织,由武官领导;而东厂则是宦官组成的一支队伍,职责是排除异己。东厂后来取代了锦衣卫的位置,成为监督锦衣卫工作的上司。宦官们是如何获得如此巨大的权力呢?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锦衣卫的职能。明太祖朱元璋在刚刚建国时,对全朝文武的忠诚有所顾虑,因此设立了锦衣卫。锦衣卫最初称为拱卫司,由朱元璋创建,后改名为亲军都尉府,职责是担任皇家的仪仗和卫士。洪武十五年,它正式更名为锦衣卫,负责皇帝的侍卫和仪仗,并逐渐演变为主要负责巡视和逮捕等任务。锦衣卫在一些著名的案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胡惟庸案和蓝玉案等,但由于权力过大,时常面临被裁撤的情况。

明成祖朱棣登基后,他重新启动了锦衣卫的组织,这并不出人意料,因为朱棣身上有着太祖曾赞赏的雄心和决断力。在成祖统治时期,锦衣卫的职权不断扩大,直到朱见深即位,锦衣卫权力达到巅峰。

朱元璋到明末,锦衣卫的角色非常重要,它执行着皇帝的命令,他们的着装象征着皇家的尊贵和权力。锦衣卫的日常服装包括飞鱼服和绣春刀,而在更重要的场合,他们会穿上更高级的斗牛服或蟒服,以彰显自己的地位。

然而,成祖朱棣设立锦衣卫的同时,也成立了东厂。东厂是一个专门为皇帝搜集情报的机构,在正德年间,东厂的负责人刘瑾得到了皇帝朱厚照的宠爱,凭借他的谄媚奉承,甚至被尊称为“二皇帝”。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逐渐超过了锦衣卫,并直接控制了锦衣卫的管理层。这样,锦衣卫变成了宦官间接操控的工具。

到了明末,锦衣卫的人数多达15万,但内忧外患导致明朝面临终结,张献忠李自成的起义在国内蔓延,金国女真族经常觊觎这片土地。在这种情况下,锦衣卫似乎就从历史中消失了,那么这15万人去了哪里呢?

这些锦衣卫可以分成四类。第一类是忠于朝廷的人,他们像李若琏一样,在城门失守后仍然坚守岗位,明朝灭亡后,选择了殉国,被尊为明末殉节公卿。第二类是像骆养性那样观望的人,他们选择投靠能给自己带来最大利益的一方。骆养性见风使舵,最终被清军捕获,在《贰臣传》中受到非议。

第三类是与南明宗室及支持者一起南逃,试图维护残存的明朝力量。他们的代表是马吉翔,尽管在清军稳定后,他们的势力也逐渐被消灭。最后一类人是像王世德这样选择退隐的人,他在康熙三十二年去世。清朝初期模仿明朝建立了锦衣卫,但不久后就将其裁撤,改为负责仪仗的銮仪卫。随着朝代的更替,明代的三大特点之一的锦衣卫最终逐渐消失在历史上。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历史大学堂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103/1999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