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网闻 > 正文

深聊一下“县城婆罗门”

很多人这两天说回了老家县城被吓到了,因为印象中老家是很穷的,小地方人均三千嘛。

但是注意观察却发现,小地方也有很多百万豪车,再一看当初没出来的同学,过得也都还不错。被同学们叫去吃饭,发现同学里混得最好的那个,可能是自己这辈子连个边都靠不上去的。

其实我前年就在说这事,老家一直以来都是当地有势力的回去继续混,那些啥都没的人才会拼了命地考出来。

这里就有个问题,到底咋回事,感觉完全跟月薪三千不搭边啊?!

其实小地方,也就是出了一二线城市的那些地级市和稍微大一些的县城,泾渭分明分成了三伙人。

第一伙人比较一言难尽。

我就说两件事,大家这些年回老家感受到了市容的巨大变化了吧?从08到18年,很多地方“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担上几十甚至上百亿的地方债务,就是这种效果的代价。

这些变化的本质,就是地方自己筹款做项目,或者花中央的转移支付。不过大家想过没,这些项目是谁做的?

可能还有小伙伴没反应过来,觉得我是在扯废话,当然是政府在做啊。其实不是,政府一般是作为“发包人”,也就是某个项目通过之后,要交给包工头来做的。

这里的“包工头”范围极大,给政府做基建的,盖楼的,绿化改造的,甚至还有打扫卫生的。这些项目有大有小,但是无一例外,随便一个都超过咱们普通人的想象,他们能赚到的钱也不是咱们能想象的。

大家注意下,每个地方这些年借钱盖楼,不管欠了多少钱,这些钱并不是消失了,而是实打实进了相关责任人的手里,有的是包工头,有的是买水泥,还有各种挖掘机。

这些人赚到之后就得买点牛逼玩意,比如东北有个神奇的车,叫“大57”,唯一的特征就是大,跟个卡车似的,两百多万,包工头大哥的座驾。能高速能工地,能装逼能抵债。

也就是说,围绕大拆大建,这些年崛起了无数的隐形富豪,平均到每个县市都有几个,他们周围又围着一圈小富豪。

这也是为啥很多地方看着好像没有任何产业,却有不少有钱人,本质也是转移支付最后并不是均匀地落在当地每个人头上,有些人淋得多很多。

此外小地方很多店,其实就是一个老板的,连带门面也是他的,极端情况下,一大排都是一家子的。

倒也不是说这些业务涉及什么专营业务,只是你去开,搞个小超市可能问题不大,稍微做大点,事情就比较多,你可能压不住。具体有啥事,我也没法说,反正事很多,需要人脉广路子野能平事。

你如果对老家有点了解,就知道那边的人碰上事不报警,一般都是找人。找到人不是跟对方单挑,他可能跟对方说一句,事情就这样算了。

这就是“面儿”,在小地方“面子”就是另一种货币。

反正小地方有一大堆不是潜规则的潜规则,很多事看着利润不错,但是等你去做,你会发现根本拿不下,得找人,让人家帮你拿,拿下之后你得给对方分红,这都不算啥秘密了。

不知道大家听说了一句话没,说好的职位,就跟艾滋病毒一样,只有三种途径,性,母婴和血缘。这句话放在这里倒是很贴切。

所以这是小地方的第一层,做大买卖的人。当然了,做大买卖的人还有一些,没法说,我也不说了,大家有生活经验的都懂。

一般咱们胡侃国际政治的人喜欢聊“跨国资本”,还有个东西很少有人提,“跨城资本”。也就是小地方那些大生意都是泾渭分明的,你不能随便到别人地盘上去折腾。也有少数是可以的,来头大,好几个地方都能说上话,在哪都有关系,可能好几个地方都有他的产业,这种就厉害得不得了了。

咱们知道那些真正的大佬都是跨国配置资产的,小地方很多有钱豪门也是跨省配置的,比如北方基层豪门的最爱就是北京的房子。一大家子事先在京城找好联系人,坐上大越野“上”北京。到了北京先去那个四季什么吃烤鸭,然后就去买房,看准就下单,不分期不按揭,直接全款拿下。第二天再去逛故宫,给年轻辈买始祖鸟、lululemon和大鹅,主打的就是个“土潮”。

房子买了之后不住、不租、也不卖,就在那里放着,非常淡定,尽显老钱优雅。

你们随便找个北京卖豪宅的中介问问,他们都接待过这种,好说话不挑剔,他们最关心的是这地方离天安门多远。

这可能也是为啥这一轮房地产大调整,上海深圳比较惨,北京稍微好一些的房子稳的一批。

因为深圳那些买房的很多是上班族大规模加杠杆买的,收入一降低就要死要活要爆仓,着急卖房抵债。但是京城的豪宅稳如老狗,因为真正的北方县市豪门根本不着急,房子升值他们没必要把钱换出来,换出来也没啥用,跌了更不着急,因为京城有房子是地位的象征,他们等着孙子考到北京做公务员时候住。

我前两天把这些人称为“县城婆罗门”,说不定这个说法会火。

那小地方第二层是啥人呢?

医生公,还有做中型买卖的人。

医生公不多说了,大家都知道。

如果你是个普通家庭的孩子,你大学毕业回小地方做医生公其实并不好,因为这个职业属于“大后期”,越往后越爽。刚开始那些年是稍微有压力的,收入不高,奖金什么的随缘,作为新人压力还比较大。

但是你如果有一些家底,比如父母就是医生公,你也是,那日子好到能让你北上广的同学羡慕。

一毕业家里就给买个二十万的车,从家到单位三百米,依旧要开车去上班。一结婚两家凑套房,如果对象跟你一个单位,父母也是体制内,那日子好得不得了。

这也是为啥很多人当上公务员之后月薪三千(当然不可能是三千,但是也不会太高),给人的感觉却觉得过得特别好。这个时候想一下,有没有可能是人家的爹已经在体制内默默服务了几十年呢?人家是有家底的。

可能又有小伙伴奇怪了,至于吗?就算父辈在体制内,收入又能有多高?你忽略了积累的力量,咱们不说别的,很多两口子教师,退休后一个月工资都一万五了,老人们花不了多少钱,两家都给补贴点,自己再赚一些,说不定真不比你在一线城市月薪两万少。

那可是小地方的月薪两万,和一线城市的两万,完全是两码事,这个不多说了,大家都懂。

那我为啥在第二个阶层里加了个“中型买卖人”呢?

因为小地方还有一种人,比如确实开了个“旺铺”,比如人流量比较大的饭店,比如服务小城市贵妇的美容店,他是能赚到的,凭本事一个月两三万,这种也是大家羡慕的对象,但是他们这些人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将来啥样,说不定过五六年倒闭了。当然了,这种是比较少的,绝大部分商铺只能维持个温饱。

所以大家尊重这些人,但是远远不如医生公,因为只有医生公才能跨越牛熊旱涝保收,真正的老有所养,是大家羡慕的对象。

剩下的就是大部分人,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月薪三千”,这些人占据了县市小地方的80%甚至90%以上,但是你一般不关注他们。

小地方还有个东西叫“聚会”。每隔一段时间大家就聚聚,这种一般就是一群第二阶层的人,围着一个第一阶层的人。

逢年过节,会把从大城市回老家的白领同学也拉过来,一起聊些类似“那个谁谁谁最近离婚了”,“那个谁谁谁最近在干啥”,“还有那个谁怎么还没结婚”。这时候大家也就知道了,小地方不结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几乎每次都要被拿出来议论一番。倒也不一定关心你,总得找点话题吧。

你如果混得一般,进了这种饭局多多少少是有点局促的,你会惊讶地发现他们的日子似乎好像差不多比你宽裕得多,你的好东西他们都有,而且他们远远没你通勤和加班时间长。

如果你混得不错,一年大几十万,并且大家也都知道了,大家其实内心深处是羡慕你这样见识过世面的人,这时候就会有开着百万豪车和“大57”的地方土豪跟你联系。

这倒不是你太牛逼以至于大家要巴结你,而是他们那些人的被动技能就是“走动”,谁有资源他们都要打点打点,万一将来用得上。

这时候你会惊讶的发现,他怎么会这么有钱,百万座驾,往往不止一辆,而且竟然在京城有房产,还有好几个店铺。

如果对方跟你开始聊他多不容易,累得跟狗似的,一个项目才几百万,年底还得去要钱,大年三十都在跑,一年四五个项目只要回来三个,你就大概知道他为啥有钱了。

如果你们关系再深一些,他会跟你聊他能拿到项目,主要是因为他的某个大哥。这个大哥能力非凡让谁上谁牛逼,他的每次进步都是大哥的提携,大哥才是自己真正的财神。再继续聊,发现他的大哥是他姐夫,或者他爸的弟弟。

你这个时候才想起来,自己离家去大城市,不是因为自己牛逼,是因为自己太不牛逼,实在是没出路,才出来了。

不过接下来是一波大洗牌。

首先小地方的大项目越来越少,没了大项目,很多包工头大哥也就失去了财源。

道理也不复杂,很多地方如果靠自己,下辈子也盖不起来那么多的楼,修不出来那么多的路,主要靠卖地和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接下来这两条财路都不太稳了。

当然了,没了大拆大建,不代表彻底没了项目,路得修吧,设施得维护吧,这些都得人来做,还是有一部分人能继续做下去,只是大部分人得出局。此外商场饭店卖场得有吧,这些人买卖好一般也都过得不错。

间接受影响的就是第二阶级,财政宽裕的年头,他们之前有大量的收入之外的钱,类似什么精神文明奖,今后也没了,收入越来越向工资逼近。

当然了,你如果待在大城市,也别想独善其身,这两年的裁员压力真是无差别扫射。

责任编辑: 李华  来源:九边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227/2023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