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政党 > 正文

太阳花运动十周年: 消散的抗争风潮,持续的青年不满与恒久的政治遗产

作者:

从2013年夏天开始,民间的反弹开始扩大。7月“反黑箱服贸民主阵线”成立,其参与团体包括了劳工、妇女、人权等非政府组织团体,而由学生主导的“黑色岛国青年阵线”在9月成立。最后一场公听会是在2014年年3月10日完成,在17号日下午,国民党召集人在立法院开联席会议,混乱中在三十秒内宣布了开会、审查完成与散会。于是反服贸人士决定在第二天晚上闯入议会表达抗议,只是他们没有料想到自己能成功坚守议场,并且号召出来自全国的支持。在初期,运动人士要求“退回服贸、重启谈判”,后来改为“先立法(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再审查”之主张,这样的修正较能尊重民选代议机构的职权,也因此,获得立法院长王金平的响应,出面提出了制定《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的承诺。太阳花运动主事者宣称已经取得了部分成果,以“光荣出关、转守为攻”名义,在4月10日和平地结束了占领行动。

太阳花运动是台湾在民主化之后,动员规模最大与最持久的抗争事件。3月30日的凯达格兰大道集会号称吸引了五十万人参与,林飞帆在当晚演讲提到,“台湾的未来属于全台湾2300万台湾人民,台湾的未来应该由我们自己决定”更是为了整场运动定调。尽管太阳花运动以“公民不服从”的非暴力抗争为基调,3月23日晚间意外的包围行政院事件,引发警察武力驱离,许多参与者承受国家暴力的冲击,仍有司法诉讼延续至今。

太阳花学运领袖之一,林飞帆(Facebook/台湾师范大学)

放眼全球来看,太阳花运动与二十一世纪出现的各种大规模占领运动有若干相似性。与2011年年的阿拉伯之春、南欧反撙节抗争一样,太阳花运动的主力是不满现状的青年,他们不是依靠组织动员,而是透过新兴的社群媒体联结,其运动诉求的表达也充满了丰富的创意,容许参与者多元而自发的表达空间。不过,与曾席卷全球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不同,太阳花运动具有明确的领导中心,而不是扁平的无领导者运动。此外,也与同一年乌克兰的“欧盟广场”抗议一样具有深厚的地缘政治因素,同样处于夹缝地带,台湾面临选择亲近独裁阵营,亦或是西方的民主阵营之抉择。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歪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320/2032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