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李濠仲:美媒解谜后 当初“侯友宜巧遇纽约市长”还很光彩?

作者:

美国《国家评论》(National Review,NR)近日独家报导,“解谜”去年4月蔡英文过境纽约,为什么纽约市长亚当斯没有出席侨宴,关键恐怕就在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黄屏曾致函亚当斯,“敦促”他:“当蔡英文抵达纽约时,市政府应避免与她进行任何形式的官方接触。”

我们可就这封信函回溯几个事实。第一,“领事”是政府派驻外国,以保护本国海外公民及法人合法权益的官员,所以就身份上,黄屏以总领事(国家外交人员)身份去信纽约市长(地方首长),要求对方基于“一个中国原则,不要见蔡英文”,遂显唐突。且2022年,美国反情报官员才在一份报告中,警告中国正以公开兼及秘密手段升级游说活动,试图进一步影响美国“地方政府”和民间企业的决策。照此报告,黄屏致函亚当斯“排拒台湾总统”,确实可为追加的例证之一。

其次,或许就是为避免被质疑直接干预内政,所以,根据《国家评论》报导,黄屏这封信除了用词“相对委婉”(当时中国驻美大使馆发信给国会议员,几乎是直接“威胁”他们不要和麦卡锡一起会见蔡英文),且是透过领事馆人员将信递交给亚当斯的高级顾问格雷科,再由她转呈一名纽约市国际事务专员和亚当斯的另一核心顾问。后续,虽然依照“纽约州资讯自由法”,外界仍无从得知亚当斯对此信函如何裁示,但实际结果就是,亚当斯选择缺席了蔡英文的侨宴,同一时期,亚当斯则参加了在黄屏官邸设宴的晚会。《国家评论》认为,这一信函,明确揭露了中国共产党确实正在影响主要国家的地方官员,并使之成为在全球舞台上更广泛孤立台湾的重要工作。

第三,格雷科何许人也?不就是长年受到亚当斯赏识,并为其重要募款者的华裔人士“郑褀蓉”。前不久她因为住家遭搜索登上新闻,纽约检方和联邦调查局目前也还在调查她背后的“政治募款”。从选票(华裔圈)、钞票(募款),到转交黄屏的信,郑褀蓉屡屡为亚当斯“搭起中国的桥梁”(只是如今却俨然变成亚当斯的烫手山芋),《国家评论》这次报导,等于是把这第一、第二、第三串联起来,并呼应了美国反情报官员当初那份报告的示警。

那么,《国家评论》的解密和侯友宜又有什么关系?犹记得去年4月、8月,蔡英文、赖清德相继以过境模式短暂停留纽约,都因为没有见到亚当斯,而被指“美方接待规格不如预期”,直到9月,时为国民党总统参选人的侯友宜也造访当地,却能“巧遇”亚当斯,还成功发布一张两人见面握手的“宣传照”,遂有蔡、赖都见不到,唯独侯友宜见到了的赞许出现。

就后续台湾媒体“内幕”报导,侯友宜和亚当斯之所以能“巧遇亚当斯”,主要是由前中华公所主席于金山和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居间安排,如此,他们似乎比民进党或台派人士更有本事。而今《国家评论》的报导,便说明了亚当斯“不见蔡英文、赖清德”,背后当是受制中国总领事黄屏的那封信。

关于“台湾总统过境纽约会见纽约市长”的象征性,民进党(包括其支持者)确实带有促成“常态”、“惯例”或“通案”的想望(即使是国民党籍总统到访也应该),中国总领馆发出的信就是在阻挠它发生,但纵使今天被排斥,大家明天仍有继续奋斗的动机。而国民党安排“侯友宜巧遇纽约市长”,显然是着眼“个案”、“特例”,并以“独厚国民党”去反衬民进党做不到为诉求,如此自然大幅降低了抵触中国总领馆在地使命的可能,所得反对力量也就小得多(以选举考量说不定还默许乐见)。

2018年,布鲁金斯学会曾在一篇期刊中结论写下:“中国对美国国内政治构成的挑战是真实存在的,需要认真、清醒的辩论。廉价的言辞只会拖延讨论,并浪费政府(政党)在应对日益严峻挑战时的信誉。”四年过去,现况(包括本次《国家评论》独家报导)就是不断在证明这句话所言不虚。而若把上述文句中的“美国”置换成“台湾”,其实一字一句也都是如此适用。

可这么说,没有中国出手“挡”,将蔡、赖成功隔绝于纽约市长之外,于、夏何以仅仅藉“巧遇纽约市长”,就能将它当成一张“侯友宜访美好牌”?读完《国家评论》报导,回头再看侯友宜当初“巧遇”纽约市长,那还算是件“光彩”之事?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上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407/2040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