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民意 > 正文

有关纸馅包子的假新闻与真事实

作者:

“纸馅包子”就是彻头彻尾的一场人祸。新闻从播出到轰动,再到被定性为“作假”,前后不过十天时间,各大报纸、网站争相报道,就连海外媒体都闻到了气味。包子从真的被看成假的,而后又被定性为真的。究竟是不是真的,我并不敢确定,因为在这些天中我没有敢吃包子,不敢吃包子的也一定不止我一个。经历了假鸡蛋、红心鸭蛋、多宝鱼,感受过避孕药催的黄鳝和福尔马林泡过的鱿鱼,风声鹤唳在所难免。

报道新闻的是媒体,指出新闻有误的是官方。毕竟事关重大:进嘴的东西都不安全,和谐必然无从谈起。如果新闻有假,媒体争相跟风报道、炒作的居心和不实事求是的品质就必须被鄙视;如果新闻是真的,官方的定性和调查无疑将使其公信力进一步降低。且不说没有中立的第三方介入,行政介入之快、手段之严厉也有让人误解为“面子问题”“封口”的嫌疑。回想几个月前的“茶水尿”事件,同样引起巨大轰动,同样是官方矢口否认,不同事件折射出的,是同样的套路和同样的思维。

过去是新闻如臭肉,一旦散出味道,媒体就如苍蝇般蜂拥而至,对应的一方则如主人把臭肉清理干净;现在是一只苍蝇将新鲜肉弄臭(或仅仅撒些臭气),其他的苍蝇蜂拥而来,主人则试图将臭肉变回鲜肉。但无论怎么变,变成什么样,旁观者总会对主人、苍蝇和肉都产生厌恶。娱乐、医疗、教育、经济……主导、参与或关注……结果是多样的,就像包子的馅可能是肉的也可能是纸的,现今普遍存在的浮躁却极易体现得一致:好大喜功、哗众取宠还是责备求全,比起“放卫星”并没有进化或更加高明。

何况,就算真是假新闻,我们也难以放心地吃包子。那位记者的想象力之高超实在不输给假鸡蛋的发明者,恐怕食品专业的博士也要甘拜下风。在猪肉已经涨到20元/公斤的现在,用廉价的替代品取代猪肉,在逻辑上和情理上是容易被包子铺老板接受的。正好这样一种现成的“配方”和“加工流程”已经被广而告之,就像电视台播出的破案记录片一样能给老板们以启示和教育。结合用大锅造出成吨冰毒的中国式天才,若能进一步改进配方,也必能造出更加先进、逼真的“肉馅”,我们也就难免吃到这种包子了。老百姓过生活,假新闻或真新闻不过是无聊时的佐料,包子却是隔三差五的日常食品啊----还望各位到时候不要表现出太多的惊讶。

一起小小的假新闻,引来的竟是外人的猜疑,是我们对摊主、媒体和政府同步的不信任。假作真时真亦假,如果包子真的因此滞销,“多输”就不但是心理上的,还将是物质上的。—这些天我想起包子就会恶心,更不必说去吃。这让我想到一个经典的外国笑话:“主教先生,我没有说你和你的女管家睡觉,我也没有说你没有,但事实就是,如果你每天在自己的床上睡觉,你早就找到你的勺子了。”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李岩

来源:关天茶舍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