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国文化 > 正文

中国武术 杨露禅述说王宗岳的功夫境界

王宗岳,本名王宗,字宗岳,以字行。山西人。 王宗岳是中国太极拳一代宗师,乾隆六十年(1795年)尚健在,有弟子蒋发。着有《太极拳论》。 一说王宗岳与王宗系属二人。王宗,字岳崎,陕西人,世居恒山之王庄堡,同为擅太极拳。黄黎洲的〈王征南墓志〉载:“三丰之术,百年以后,流传于陕西,而王宗为最着。”  

 

这里有一段史实,转录自徐震先生《太极拳考信录》。

    杨班侯有一位学生,名叫王矫宇。王矫宇先生见过杨露禅,亲耳听闻了杨露禅先生讲述太极拳祖师王宗岳的功夫境界。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夏,《北平实报》对王矫宇先生进行采访,登载《王矫宇访问记》一篇,其中提到了这件事。原文如下。
 
    问:太极门中不能水上步行乎?
 
    答:水上步行之事,本人曾闻之于露蝉先生。彼云:太极门中能水上步行者,唯王宗岳收蒋发为徒之故事也。缘王宗岳先生因呼蒋发为秃小子,致激起蒋发之大怒,于盛怒之下,与王宗岳较,结果被王宗岳击出十丈以外者凡三次。至此,始知王宗岳先生为非常人,急奔至王宗岳先生之前,跪地呼师父,求收为弟子。王宗岳先生曰:汝之气质过于刚烈,我呼汝一声秃小子,便欲击杀我,若我传汝工夫,将来不知击杀多少人矣!蒋发先生顿首谢过,力自忏悔,叩首无算,至于出血。王宗岳先生察其意诚,始允收为同门,约以明年今日正式行拜师礼。王宗岳先生去后,蒋发先生即筑室于黄河之岸,守候王宗岳先生。约经一年,一日傍晚,日色平西,蒋发先生方于河岸引领翘盼,则见河中水面有人影向此岸来。其时风平浪静,并无波涛,水面光澈如镜,蒋发先生注视久之,人影渐近,乃步行于水面,细视之,则王宗岳先生也。
 
    此段故事,因过于神奇,王矫宇先生恐人以为杜撰,发誓不为诳语,自云:本人有生以来不打诳语,凡本人之谈话,皆由本人负责。舍下在德胜桥旁真武庙之西院。外间有怀疑者,无妨向本人询问。
 
    作此番采访之时,王矫宇先生年已八十余。察其言论,可知绝无虚构,必述自杨露禅先生。露禅先生修为深厚,于祖师事迹,必不妄加粉饰,当为传述陈家沟之旧闻。
 
    对此旧闻的真实性,至今已无可考。但可以推知:1、王宗岳的太极工夫确实高妙,深为陈家沟所尊崇。2、蒋发为清乾隆时人,师承王宗岳。蒋发与陈王廷时代之蒋仆,绝非一人。杨露禅说王宗岳传蒋发,蒋发传陈长兴,亦非臆测之辞。
 
    至于王宗岳先生是否确能水上步行,这让我想起了禅师祖师达摩一苇渡江的历史,两者何其相似。观王宗岳先生《太极拳论》之功力,字字句句皆放光彩,堪称巅峰之作,则其人之修行境界,实亦不可思议矣。 
 
*************************************

《太极拳论》·山右 王宗岳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为一贯。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功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皆是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平/秤准。活似车轮。偏沈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

 
近代太极拳的先驱王宗岳
 
陈小旺
(2006-08-21)
 
张三丰以后的太极拳史,难于得到连续系统的记载。而近代太极拳的传播,却是由王宗岳传蒋发而连续继承下来的。蒋发传给温县陈家沟的陈长兴及赵堡镇的邢喜怀,陈长兴传杨禄禅,此后发展为陈、杨、吴、武、李、孙、赵堡架及国家套路等太极流派。

    杨家的记载,见杨澄甫著《太极拳体用全书》自序:“先大父更诏之日,太极拳创自宋末张三丰,传之者,为王宗岳、陈州同、张松溪、蒋发诸人相承不绝。陈长兴师,乃蒋先生发惟一之弟子。”

    武式太极拳,源于杨氏太极和赵堡架。由武禹襄所创,禹襄之甥李亦畲1867年的《太极拳小序》载:“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后传至河南陈家沟陈姓,神而明者,代不数人。我郡南关杨某,爱而往学焉。专心致志,十有余年,备极精巧。旋里后,市诸同好,母舅武禹襄见而好之,常与比较,伊不肯轻以授人。仅能得其大概。素闻豫省怀庆府赵堡镇,有陈姓名清平者,精于是技,逾年,母舅因公赴豫省,过而访焉。研究月余,而精妙始得,神乎技矣。……”此文乃近代太极拳源流之最早记载。李氏写序时,杨禄禅、武禹襄均健在,故《小序》当为可靠之作。

    陈氏太极拳传人陈鑫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中,载有《杜育万述蒋发受山西师传歌诀》一首。杜育万为赵堡传人。可见陈鑫当时也承认太极拳得传于王宗岳、蒋发。山西师传者,乃王宗岳无疑。年逾百岁的考古学家、太极名师吴图南先生,早在1917年就访问过陈家沟,亲自听到正撰写《陈氏太极拳图说》的陈鑫作介绍。陈鑫朴实地说,他们陈家世传炮捶,属少林拳,己有几百年历史。村人称他们为炮捶陈家。太极拳是一个在西安豆腐坊的河南开封人蒋发传给陈长兴的。陈氏族人甚至认为这是炮捶陈家的耻辱,从此不准陈长兴再教炮捶。陈鑫还向吴图南引见了杜育万,让杜育万演了一遍太极拳 (见吴图南《太极拳之研究》)。可见上述历史当时在陈家沟也是被公认的。

    唐豪的《王宗岳考》,证明了王宗岳为山西人,清乾隆五十六年 (1791)在洛阳,后至开封,乾隆六十年 (1795)尚健在。蒋发亦为乾隆时人,陈鑫笔记中有记载,陈长兴生于1771年,卒于1853年,王宗岳逝世时,长兴最少25岁。此与王传蒋发,蒋传陈长兴,在时间上正相符合。

    近年,李派太极传人公布了陈长兴关于太极拳源流的一篇《序》,对王传蒋、蒋传陈作了具体记述。全文如下:

    具之总角之年,每于读书之暇,即从师学习武术。夫拳勇一道,真传甚稀矣。惟我师蒋先生,为王宗岳门下之高弟子,得内家武当派悟修之真传也。幼时因出天花,为闷痘而毙被弃于郊野。忽被狼将头皮咬破,一痛而苏,一声大哭,将狼惊走。适有邻人经过,闻其哭声甚雄,视之为蒋氏之子也。遂抱之送归其家。后来痘痊愈,惟头皮半边成一大疤,故后人皆称先生“疤头”焉。名满海内,凡拳勇者,无不拜服也。

    余在先生门下,学艺廿载,蒙恩师教诲,技艺尽授于我矣。吾夫子幼年,亦练少林外家拳棒。于乾隆初年夏间,在庙会上,同众人围场操演拳术。忽见场外有二客牵马立观。其中有一客,年纪稍长者,对操演拳棒诸人,似有菲薄之意,又似有怜惜之情形。

    先生正在凝想之际,有同窗学友将先生引至无人之处,告之云:“适才牵马二人甚为赞美先生,并云:‘可惜此子未得真传,若在吾兄门下,不出十年,学必能成名于天下。’”

    先生闻此语,知二客实为练艺之高人,必有惊人绝技在身。因尾随之,行至无人之处,跪而求之:“愿吾师垂悯愚诚,收在门下,弟子愿受教诲。”二客笑曰:“童子谬矣,吾二人不通技艺,岂能教诲尔耶?”先生长跪不起,一再恳求,至于泣下。一客赞之云:“不料尔乃幼童,竟灵敏若此,实属可喜可爱之至。”乃向年长之人云:“此子真诚之至,吾兄何妨收此子于门下,而教诲之?以弟观察,将来能代吾辈传授技业者,此子定能胜任也。”年长者似有许可之意,便向先生云:“童子尔既决心从吾学艺,可于下月某日午时,在此垂杨柳下候昔兄弟可也。”言讫,二客遂乘马而去。     

    先生于所约之日,五更即至其地敬候。正午,方见二客乘马而来。见先生正在道旁敬立恭候。笑曰:“童子果不失信,在此等候多时矣乎!”先生笑曰:“弟子在鸡鸣时即来此敬候吾师矣。”二客嘉云:“孺子可教也。由此吾知童子尊师重道信念之坚诚矣。倘余再推辞,是负英才也。今即拜吾为师,从吾学艺,保尔十年之内,定能成功。”先生遂请二客至其家拜师焉。方知二客年长者为山右王宗岳先生,稍次者,乃江南甘凤池先生也。二公皆为当代高人,名震寰宇之士。

    吾师从太夫子王宗岳先生学艺十载,尽得内家真传,又得甘凤池、张凤仪二先生传授,遂练成绝技,无敌于天下,为侠中之高人。

    兴从吾师,学习太极拳术各层功夫,并各般枪法、刀法、剑法,及内功练气诸法。不但为武术之正宗,实为修身养气之至宝也。余今代师传艺,兹将吾师之颠末笔之于书,使后学者,知本门拳术之渊源。一览此序,即知河南温州派,自蒋氏始。庶乎可报吾师门教诲深恩于万一也。

    嘉庆 元年 菊月

    温州 陈长兴 谨序

    据李派传人称,《陈序》由杨禄禅晚年传给王兰亭,王传李瑞东,李氏后人密藏至今,禄禅当由其师陈长兴处所得。(见雍阳人《太极拳源流考证》体育文史·1988·4)

    《北平实报》1934年夏所载王矫宇访问记一篇。记者王柱宇,言矫宇年八十余,昔曾受教于杨班侯。文曰:“本人曾闻之杨禄禅先生,……王宗岳先生因呼蒋发为秃小子,致激起蒋发之大怒,于盛怒之下,与王宗岳较,结果被王宗岳击出十丈以外者凡三次。至此,始知王宗岳为非常人,急奔至王宗岳先生之前,跪地呼师父,求收为弟子。忏悔叩首,至于出血。王宗岳先生察其意诚,始允收为同门。”此文与“陈序”情节有异,其实均有夸张润色之词,然于王传蒋发之说,则不失为一佐证。

    王宗岳的师承关系,已不可考。但他对于近代太极拳的巨大贡献,是不可磨灭的。由王而蒋及至现代各派太极,身为先驱,其功一也。特别是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极尽太极拳理论与实践之真谛,被各大太极流派尊为经典之首。王宗岳的阴符枪谱总诀,又是练习太极枪 (后被杨家发展为太极杆)之准绳。阴符枪实即太极枪。只是其诀流传不广。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实际是对张三丰的六首拳经的解释文字。由于流传的疏漏,使张三丰的拳经与王宗岳的拳论脱节,以致造成很多误解和混乱。

    总之,由王宗岳以来的近代太极拳史,是连续的,明确的。在(二十世纪)30年代之前也是人们公认的。正宗岳不但是近代太极拳运动的伟大先驱,他的理论著述,也一直作为太极拳运动的灵魂,指导着太极拳事业的健康发展。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郑浩中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