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动态 > 正文

温家宝宏观调控麻烦大:官越调越肥 民越调越瘦

—温家宝宏观调控的大麻烦

作者:

在大陆,关注经济形势的人都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温家宝的宏观调控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投资增长的速度依然高居不下,而居民消费的比例还在下降。对于百姓来说,最容易看到的一个事实,就是政府试图抑制房价的努力完全失败了。11月 5日,大陆建设部房地产司副司长姜万荣在一个报告会上不得不承认,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效果“成效还是初步的、不稳定的,部分地区房价上涨的压力依然较大”。

在这种形势下,各种批评之声也越来越大胆地出现在媒体上。一周来,一向敢说话的房地产大亨任志强,再度成为媒体的宠儿。任志强此番言论的中心,就是从根本上挑战温家宝抑制房价上涨的合理性。任志强的核心观点是,房价上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温家宝把抑制房价作为宏观调控的目标,犯了方向性的错误。大陆经济的问题,不是房价太高,而是工资太低。

几乎与此同时,在精英阶层中颇有影响的《财经》杂志主编胡舒立,在最新一期上发表了“‘房地产新政’方略需调整”的社评,也加入了批评当局的合唱。胡舒立批评温家宝“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坚持已经证明是失败的行政手段,结果是“抽刀断水水更流”,房地产价格“且调且涨”。胡舒立还特别指出了温家宝房地产新政下出现的矛盾现象:一方面房价全线上涨远超中低收入层负担能力,另一方面是有权有势的中央机关、事业单位继续盖房、分房,且标准越改越高,以“经济适用房”之名对本单位员工行福利分房之实。而且,盖房和购房资金其实都来自银行,风险高度集中于银行体系,政府调控的难度成倍放大。

在胡舒立看来,温家宝的主要错误,在于没有把“供需两方的实力导入市场”,因此不能借助市场的力量来恢复失衡的经济。事情果真如胡女士想象的那样简单吗?在旁观者看来,大陆的现实,不仅是政治上官权远远大于民权,而且在经济上,官家财富的实力也远远大于民间的实力。这是因为大陆的经济转型,不仅没有经历民主化的过程,也没有经历私有化过程。国家控制的资源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大增加了。在这样一个基本的力量对比之下,彻底释放市场力量的结果,最大的可能是把小民逼上绝路。遗憾的是,以胡舒立为代表的一批大陆精英,至今看不到这一点,仍然沈溺于对市场机制的迷信之中。

最近,北京大学的宋国青教授发表了一篇文章,说明大陆主张市场化的主流经济学家当中,终于有人开始认识到,大陆官肥民瘦的现实,对经济带来的严重后果。宋国青的文章开门见山地指出:“当前消费率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国民收入分配体系中,政府财政收入和国有企业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而个人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实行了8年刺激国民消费的政策,然而这8年中个人消费占GDP总量的比重下降了8个百分点,而且在继续下降。”

宋国青文章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他给出了这样一个事实,大陆老百姓的消费上不去,并非因为他们有钱不愿消费,而实在是因为钱太少。宋国青指出,在总体上,大陆的储蓄率确实很高,但国民总储蓄中,居民的个人储蓄仅占30-40%,而国家控制的政府和企业储蓄,占了大半边。

自1978年以来,大陆的国民收入在官府和民间之间的分配,经历了一个U字型。先是放权让利,走向官瘦民肥,然后是宏观调控,走向官肥民瘦。从官瘦民肥到官肥民瘦的大逆转,起自朱鎔基上台,尤其是94年的税制改革,这个趋势越来越强,目前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最明显的表现,就是4年间,大陆财政收入从2万亿直逼4万亿人民币。温家宝宏观调控,调来调去,官越调越肥,民越调越瘦。不知温家宝自己是否认识到,这决不是什\x{9ebd}好兆头。温家宝,也包括胡锦涛的麻烦在于,不从根本上改变官民资产实力的对比,无论是行政手段还是市场手段,都只能是越调越官肥民瘦,从而加大官逼民反的危险,但要彻底扭转官民资产的实力对比,胡温能有这样的胆识和魄力吗?

责任编辑: zhongkang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6/1115/20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