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存照 > 正文

柏拉图:文艺是艺术家“神灵凭附着”的产物

 

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写下了许多与“诸神的对话”,并且在雅典创办了知名的学院。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们三人被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如同许多古老的文献,柏拉图留下的文集残缺不全。他记载的苏格拉底对话录成为后人研究他们思想的主要来源。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手指向天,象徵他认为美德来自于"智慧的世界"

“凡是高明的诗人,无论是在史诗和抒情诗方面,都不是凭记忆来做成他们的优美的诗歌,而是因为他们得到了灵感,有神力凭附着。……是认识一种轻飘得长着羽翼的神明的东西。不得到灵感,就没有能力创造,就不能做诗或代神说话。”


———柏拉图《伊安篇》、《斐德若篇》


     可以说,柏拉图之《伊安篇》是最早谈及艺术灵感的文献。在文艺创作的原动力和艺术的感染力等问题上,柏拉图发挥古希腊以神话为依据的灵感说,认为灵感是不朽的灵魂从前生带来的回忆,文艺就是艺术家“神灵凭附着”的产物。


  “灵感”,希腊文原意指“神赐的灵气”,在文艺创作的原始意义上是指创作时神性的冲动。柏拉图认为,“文艺创作来自诗人的灵感,来自神力凭附时的一种冲动。”他提出,灵感的产生往往是突然的,无法预料的, 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诗人并非凭借自己的力量在不知不觉中说出那些珍贵的辞句,而是由神凭附着来向人说话。”……创作过程是神的操纵过程。神力凭附在诗人身上,把启示、灵感输送给诗人。


  而在《斐德若篇》中柏拉图对灵感又做出另一种解释:灵感是灵魂的回忆。人死后灵魂脱离肉体飞升神界,修行深者可达到最高境界,见到真实的本体世界、神与理念世界。再度投生依附肉体,人世事物使其回忆起神界观照的景象,引起欣喜若狂的心理,见到真美时的喜悦。灵感是来自诗神的一块有强大吸引力的磁石,“诗神就像磁石,她首先把灵感传给人们,得到灵感的人们(诗人们)又把它辗转递传给旁人,让旁人接上他们,都悬在一条锁链上”。灵感不但不凭知识和理智,而且还要“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状态”。在《斐德罗斯篇》和《会饮篇》里,柏拉图还把灵感中的迷狂状态结合到他从埃及得来的灵魂轮回说,认为灵感来自不朽的灵魂前生在天国所见到的美满境界的回忆。


  

责任编辑: 郑浩中  来源:本站原创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8/0214/74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