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存照 > 正文

中共的忌讳与教训

—毛泽东死后30年的黑色记忆

作者:

 

今年是反右运动50周年。50年前的这场波及中国各阶层的大型政治运动使一百多万人,其中绝大多数是知识分子,陷入了政治的最底层。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发动 的反右运动,对中国后来历史的走向以及今天中国的思想与政治形态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但至今,中国共产党仍不能走出这一历史阴影。至今,反右在中国仍是个敏 感话题。
-------------------------------------------------
第八集:中共的忌讳和反右的教训

2007年初,在反右运动五十后周年来临之际,中共中央宣传部召集各省市委宣传部负责人会议,口头传达了17条指示,其中 包括:不能出版有关反右与文革历史的文章、回忆录和书籍。反右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页,而且是整整半个世纪之前毛泽东发动的,跟现任当局几乎没 有任何关系,为什么还对此视若禁区呢?

原《光明日报》记者、着名纪实文学作家戴晴认为,维护毛泽东,是为了维护现当局自己:“因为我觉得现在的中共领导人还把毛 泽东思想和所谓的敬爱的领袖毛主席作为一个法统和合法性继承下来。所以这面旗帜不能让他掉下来,因为掉下来了以后他们自己也就从那个位置上掉下来了。毛泽 东作恶很多,反右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每一个环节他们都要护住, 这个环节就更要护住。”

美国普林斯顿中国学社执行主席、《》网主编陈奎德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承认自己的错误,如果承认反右 这样重大事件的错误,会动摇中共统治的合法性。“中国历史上都是这样,做错了一件事情或是做的非常过分的一件事情,它不能自我否定承认自己做错了。因为中 国共产党这个党是以所谓光荣,正确,伟大,来为自己的统治合法性建立基础的。如果做错了那就意味着你的政治权利的逐渐削弱或者丧失。因此, 划了这么多右派, 如果承认错了,这么重大的案件翻过来对中共是非常大的颠覆。那么必须咬紧牙关承认这是对的,控制言论和把历史真相掩盖以起来。”

回顾自文革结束后中国政府对反右运动的态度:1978年对右派实行“全部摘帽”政策的同时,中共中央作出了“反右运动是必 要的,只是犯了扩大化错误”的结论,排除了平反的可能性。 1979年,中共决定对除了96名“大右派”以外的所有右派分子予以“改正”。1981年6月,中共11届6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 议”,维持以前的结论。2007年3月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关于1957年反右运动问题的若干意见”文件,又一次重申固有立场。

一些学者认为,中共当局之所以坚持1978年对反右所作的结论,是因为它的统治与历次政治运动之间的关系是多米诺骨牌效应,所以不可能在要求给右派平反的外部压力面前退让。

法国政治与思想史研究中心的历史研究学者陈彦博士说:“就像中国共产党对建国以来的所有的历史事件一样,它都不能对某一个 事件的结论进行改动。如果它对反右运动平反或者认为这个完全搞错了,那就是说它退了一步,就导致了它在其他问题上也退。尤其是不能在外界,知识分子也好, 社会的或者是西方的压力之下退步。这种让步就很可能鼓励外界在其他方面(施加)更大的压力。”

反右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建政后,一系列大规模群众政治运 动的起源,它与后来的大跃进、大饥荒、文化大革命,以 及79西单民主墙、四五运动、八九民运,都有着很大的关 系,因此共产党只能采取回避和强制遗忘的手段。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维权律师滕彪说:“共产党对于历史上的很多问题采取了一种回避的和强制人们遗忘的态度。四九年之后历次 的政治运动 -- 肃反,土改,反右,文革,一直到89年镇压学生运动 -- 都造成了大量的冤案,造成了大面积的人道主义灾难。这些运动的合法性正在遭到非常深刻的质疑。实际上不仅挑战了历次运动的合法性,而且也挑战了这个政权本 身的合法性。所以共产党它不愿意让人们去谈反右或谈文革谈六四。”

六四学生领袖之一、现在美国研究历史的王超华博士认为,从今天对待反右的态度,就能看出现政府执政的思路和反右时代没有多 少区别。“80年代的时候邓小平虽然因为是他自己亲手经理的反右,所以不可能完全翻案,可毕竟是已经翻了。可是到今年这种情况,中共政权仍然对纪念反右畏 之如虎。对在北京一些老右派的集会的这种恐惧,让我从新思考了一下胡锦涛的治国的方式。前两年看到了东欧中亚的"颜色革命"以后,他就提出要像古巴北韩学 习宣传工作,可以很清楚看到他的思路就是 - 遇到问题的时候就要钳制人们的思想。共产党目前执政的思路和反有的时候仍然没有区别。”

也有学者认为,当年右派中最年轻的现在也进入了古稀之年,所以中国当局现在对此采取的是拖的办法。在纽约的中国政治评论 家、《北京之春》杂志主编胡平说:“他们现在绝对希望大家忘掉过去的事情。所以他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压着, 让大家向前看, 不要纠缠过去的事情,因为纠缠过去的事,无论从左的方面右的方面都要否定自己,根本没法替自己辩护。他们现在极其希望的是把过去的所有事件拖过去了事,反 正已经拖了这么多年了,这些人已经年纪这么大了。他们就希望把这段历史整个让人们都给忘掉。”

2007年6月底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反右运动五十周年国际研讨会的主持人之一宋永毅教授认为,禁止讨论反右,是因为这一代 中共领导人是抱残守缺的一代。“我觉得这跟他们政治改革的愿望有关系。现在中共新一代的领导人不是枭雄, 他们没有毛泽东邓小平这样打江山出来的流氓气质枭雄旗帜。他们更不是英雄,他们不想改革,他们是抱残守缺的一代。他觉得现在日子过的好一点,他们能在这个 位置上混到他们70岁年限到了下来就行。他们也很可怜,文化大革命不能研究,五七年反右不能研究,抗美援朝也不能研究,红军长征也不能研究, 中国共产党创立的那些人是什么人也不能仔细研究。以前毛泽东的时候老吹嘘自己的光荣历史,现在他们都不太敢吹嘘自己的光荣历史了。”

从1978年到现在,要求为右派平反的呼声在中国国内国外一直不断,还有多次向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的公开信,在要 求平反之外,还要求补偿物质和精神损失。当年从甘肃夹边沟劳改农场死里逃生、现在居住美国的美学家高尔泰认为,中共当局同意这些要求是不可能的:“最近听 说一些改正的右派要求索赔, 我看没希望。我们首先要兑现人权, 没有人权,就没有物权,索赔也没有希望。”

着名北京维权律师俞梅荪认为, 尽管中共当局不会理会这些呼吁, 然而拒绝认错将受到历史的审判:“右派老人们的诉求,需要赔偿,需要翻案, 但是这是不可能的事。因为反右平反的事涉及到整个国家体制,整个政治格局的事。反右其实是一个桥头堡,如果反右能够平反,那后面的文革,六四等都涉及到这 个问题。所以当局也是要坚守这个桥头堡。 但这是个很麻烦的问题,当局如果坚守的话,他会越来越失去民心 - 按照赫鲁晓夫的名言,拒绝认错那最后你受到人民的审判受到历史的审判。”

反思历史是为了今后不再重蹈覆辙。就连共产主义大师列宁都曾说过,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写过许多部反右纪实文学的着 名作家叶永烈认为,其实当局不必对反右这么忌讳。“我认为其实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大可不必这么做, 这样做是非常不明智的。其实让人们讨论,在半个世纪后进行研讨,只是总结1957年惨痛的教训,就是为了不再重新走回这样的历史的误区。”

由于中国当局的禁止,对于反右的讨论只能在海外进行。2007年6月在美国举行了两次有关反右运动的国际研讨会。

参加会议的叶永烈认为,这些会议本来应该在发生反右运动的中国大陆举行。“反右派研讨会本来不应该在美国召开,而应该在北 京或上海召开。反右派运动是在那里发生的。今年反右派运动的50周年的纪念在大陆是完全被封杀了。所以我说中国也有教科书问题。教科书问题是中国人指责日 本人从教科书里删掉了有关军国主义的内容。其实中国本身也有教科书问题。比如说中国教科书里面就免谈反右派, 所以现在的中国年轻人根本就不知道1957年发生了什么。”

而中国当局禁止回忆历史的做法导致了历史断代,王超华认为,这使得中国社会发展推迟了五十年。“对于民主对于中国发展一个 民权社会的思考,从1957年断掉以后,到现在都没有很好的续上。中国共产党要负主要的责任。而且一直到现在它仍然用这种方式来控制这个社会,使中国社会 的健康发展到现在推迟了五十年。”

那么近年来一直在提倡政治改革,提倡和谐社会的现任中共领导人应该怎样吸取反右运动的教训,让中国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 化国家呢?原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研究员、反右运动研究学者姚监复认为,首先应该尽快的承认错误,发一个罪己诏:“我觉得不要怕对文革对反右甚至对六四 做一些反思。这样做有个好处。我最近看了赫鲁晓夫回忆录我得到了一种解释,他在20 大的时候坚持要向群众共开斯大林的错误。 他说21大就完了。先承认错误是争取人民宽恕, 如果让人民来追诉来控诉是接受审判。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应该想一想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早一点发罪己诏。”

如何评价反右运动,是中共当代领导人面对的一个左右为难的难题,而这样的难题在中国共产党建政之后的历史上重现过多次。如 何对待以反右为首的历次中国政治运动中 的错误,是中国是否能走出历史阴影,向现代民主国家发 展的关键。相信许多人都会赞同滕彪的观点:中国要想变成一个开放社会能够承担国际责任的国家的话,就必须面对这些历史事实,吸取教训才能够避免类似的历史 悲剧发生。非常遗憾的是,中国执政当局他们并不想直接的去面对这些历史真相,不想让更多的人去反思历史。这样的话就继续了思想上精神上和知识上的这种断 层,对于整个民族的文化建设是一个非常大的伤害。

--------------------------
原载《BBC中文网

责任编辑: 郑浩中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8/0404/81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