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科教 > 正文

华裔科学家王浩然突破情感定量研究

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有爱与恨。无数男女和家庭为情感问题伤心落泪,悲欢离合。情商和智商并列为人类最重要智能标志。正面情感利于身心健康,负面情感容易导致疾病。但由于情感十分抽象而且多种多样,人类对情感的研究一直停留于定性描述,对其定量研究好似天方夜谭。那么,情感真的不能定量吗?情感的神经分子基础到底在哪里?是什么在脑内调控情感呢?

由华裔科学家王浩然博士带领的加拿大-美国国际合作研究组,应用转基因动物对此人的情感进行的开拓性研究,最近获得重大进展。相关核心论文于三月二十六日发表在国际知名科学杂志《科学图书馆第一号PLoS One》。这项研究主要在多伦多大学心理学系完成。王浩然本人完成了大部份实验构思设计、实验研究、数据整理分析、论文写作和发表工作。

王浩然博士发现,雌雄小鼠通过发出频率在2.5万至13万赫兹的超声波来表达正面(如喜悦、高兴、美好、愉快等)情感。此类超声在雄性小鼠受到雌性费洛蒙(pheromone,又名信息素)刺激、雌雄相遇和雌性小鼠分离后再团聚时产生。

有趣的是,只有雌性小鼠能通过发出从人类能得到的低频声音到不能感知的超声组合来表达负面情感(如厌恶、恐惧、痛苦、悲伤、愤怒等)。此类复合声音在雌性小鼠躲避雄性小鼠、受到雄性小鼠攻击、或者被强制交配时产生。

王浩然博士等还发现,同样表达正面情感,有时发出频率相对不变的超声,被称作平坦超声;有时发出的是频率不断变化的超声,被称作频率变动超声。这两者代表的情感变化有明显区别。前者的出现表示情感波动较少或没有,与中脑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活动不密切;后者的出现往往代表情感起伏变动,喜悦与兴奋,与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活动密切相关。

特别有兴趣的是,在性行为出现如雌雄小鼠在交配前、中、后,雌雄小鼠发出性质完全不同的声音,代表性质完全相反的情感。雄性小鼠发出的超声的图形和频率都发生特征性的变化,往往从交配前的连续性超声转变成频率变动的4万和8万的谐和超声,标识正面情感;雌性小鼠发出低频声音到不能感知的超声组合声音,标识负面情感。随交配完成,小鼠发声也随即消失。

为了探明情感的分子机制,王浩然分别用与脑功能和人类精神神经疾病密切相关的M2、M4、M5 乙醯胆碱受体和D2多巴胺受体基因敲除动物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M2基因敲除后,小鼠发出的超声显著减少。不发超声的小鼠性行为也消失。而M5乙醯胆碱受体敲除后,虽然小鼠发出的超声明显减少,但性行为无明显变化。M4受体乙醯胆碱和D2多巴胺受体基因敲除后,小鼠发出的超声基本不变。

这些实验证据表明,M2和M5乙醯胆碱受体在小鼠超声产生和正面情感调控上发挥着关键作用。M4乙醯胆碱受体和D2多巴胺受体作用不明显。

他们还发现,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安非他明(amphetamine)能诱导雄性小鼠的超声,但不能在雌性小鼠和M5基因敲除动物上诱导超声。这表明,雌雄小鼠在超声诱导和情感表达的神经分子机制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别。

尤其意义深远的是,在以上系列研究过程中,王博士发现小鼠特别是雄性小鼠的正面情感,可以通过测定发出不同频率超声的数量和强度等来定量。而雌性小鼠的负面情感则通过测定人类能听到低频声音、到不能感知的声音组合(squeak)来分析。

王浩然博士等用转基因动物,首次发现动物情感调控的重要神经和分子机制,并建立动物情感的定量实验方法。有关专家认为这是情感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王浩然认为,他的这一重要研究成果对最终认识人的情感的调控机制及其男女情感差别的本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责任编辑: ChengYunHai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8/0425/84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