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世纪回眸:介绍蒋经国

 

(希望之声《中原大地世纪回眸》节目)联结收听

明居正: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来到《中原大地世纪回眸》节目的现场,我是主持人,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明居正。最近在台湾社会上面,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就是我们开放了大陆团的旅客来台湾进行观光旅游。

这件事情很多年都一直在谈,但最近才算是开放,我们在街上偶尔也会碰到大陆来的这些团,像这次刚刚开始来这些大概是旅游业者,他们来认识台湾,然后来看旅游的观光动线要怎么走,所以台湾就取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叫“踩线团”,我就碰到过这些“踩线团”。

这些“踩线团”在台湾的一些观光景点走来走去,研究怎么规划,怎么带人看等等,为将来的生意做铺路,但是我们从台湾的新闻媒体里面注意到一件事情,这些大陆来的观光团或是这些行前预备的“踩线团”,他们对台湾的各种各样东西都很有兴趣。

台湾有名的景点,不管是故宫还是附近的这些湖光山色都很有兴趣,但是他们就是对一类的事情比较敏感,这些比较具有官方色彩的地方,他们比较敏感,想办法避一下,而我还注意到一个消息是除了这些具有官方色彩的景点之外,他们居然对“两蒋”的这些景点,他们觉得有点敏感,避开了。

所谓“两蒋”,一位是老蒋总统;一位就是蒋经国先生。当然从大陆逻辑来看,避开这个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从台湾人角度来看,实在没什么道理,因为说来说去,蒋经国先生或经国总统,毕竟是当年打开两岸交流大门的第一人,如果你连这点都避开的话,你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所以今天就利用这时间我们来谈谈蒋经国。蒋经国大家都知道他是蒋中正先生的大儿子,他是1910年生在浙江奉化。他是长子,所以他是原配毛夫人所生的。到了十五、六岁的时候,也跟当时这些时髦青年一样,对于社会主义,对于共产主义十分醉心,所以就在一些国民党大老的影响之下,他就跑到俄国去留学去了,跑到苏联去留学去了。

进了苏联,跟当时大部分这些中国人去的背景一样的,都参加了当时莫斯科的孙逸仙大学,或叫中山大学,他跟邓小平可以说是前后期同学。等到中山大学毕业之后,他就投身工作,进入了俄国工厂,听说还发配到比较困苦的西伯利亚地区,吃也吃不太好,生活各方面都很困苦。

在工厂工作的时候,他认得了一位俄国女孩子,叫做芬娜,两个人情投意合,后来就结婚了。芬娜后来也被他带回中国来,取了一个名字,就是后来我们的蒋方良女士。回到中国之后,当时他的父亲蒋委员长,已经是如日中天,已经是全中国的领袖了,虽然党内还有些各种各样的挑战,可是他的地位毕竟是最高的。

所以做为他的长子来说,经国先生在政治上是有兴趣的,而且有很多人也对投资经国先生有兴趣,所以经国先生很快就进入到政界,可是当时毕竟比较年轻,对中国的社会比较不熟悉,所以他在两个地方曾经工作过,一个是在江西,一个就是后来的上海打老虎。

在江西的时候,他做地方上的一个小的地方官,做起来是有声有色,一方面是年轻,二方面是有点干劲,三方面是有一点理想,所以做得还不错。但是到了40年代中后期到上海去打老虎的时候,当时就跟一些皇亲国戚就冲突起来了,这些皇亲国戚在当时的经济活动中有他们利益所在,而蒋经国当时到上海去是要去查这些物价,查囤积等等,跟这些皇亲国戚发生冲突,所以有志难伸。

但是大陆很快就变色,经国先生就随着他的父亲来到台湾,来到台湾之后,他就从政工开始做起,也就是掌握军队中的政工工作,政治工作,有点像是中共的指战员旁边的政委这个位置,像是政治指导员,所以经国先生当时首先做这个工作。

几年之后,他又到了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简称救国团,简单地说就是做青年工作的一种社会组织,但是因为国民党在背后,所以这救国团后来的很多人马也陆续进到政界,也都占据了很高的位置。

除了这个之外,经国先生还在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工作过,也担任过国防部的工作,最后担任了行政院的副院长,担任了行政院的院长,几年之后,就当了总统。

一般在台湾民间对他的看法是这样,大家觉得他跟他父亲不一样,他父亲是一个大时代的大人物,喜欢他的人觉得他是伟人,讨厌他的人觉得他是暴君,觉得他是魔鬼,可是毕竟大家觉得说,他有一种领袖性格。

经国先生不是那么一个大时代的,一个看起来中等以上的人材,可是一般台湾民间对他印象却好得多,所以整体而言,在台湾社会里面对经国先生的评价是高于他父亲的,这一点对一般大陆来的朋友可能比较难以理解。

大陆朋友可能会觉得说,他们比较崇拜一个英雄或崇拜一个强人,那么老蒋先生虽然战败了,但是不失为是一个叱吒风云的人物,所以大家比较会喜欢他,可是经国先生在台湾社会一般来说正面评价是比较高的。

台湾民间对经国先生的评价一般来说是这样的,第一是亲民,第二是廉洁,第三是朴素,第四是非常勤勉,勤政,第五是经常下乡去探求民瘼,再来就是在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上面,他有他突出的贡献,所以这是一般民间对经国先生的看法。

当然我必须说台湾社会是一个很多元的社会,不是人人都这样看经国先生,只是说这么样看经国先生的人比例比较高,可是在台湾社会里面。我不时也会碰到一些人对于“两蒋”,不管对老蒋或对经国先生都没有好感的,甚至有一些一提到这两位就咬牙切齿骂的也大有人在。

可是回头说起来大家一般对经国先生印象还是比较好,大家对他印象好第一件事情就是他比较亲民。中国过去社会当中做官的和一般老百姓是不一样的,做官通常是高高在上的。

那么国民党政府在大陆上打了败仗,后来退到台湾来之后,在最初的那段时间给人的印象也是这样子,高高在上,是在上头统治我们的,而且台湾社会当时已经发生过 “228事变”,本省跟外省之间是有了省籍隔阂,所以国民党虽然起用了一些本省人,可是比例并不高,所以大部分人的印象就是说国民党就是外省人的政党,外省人来到台湾统治我们本省人,所以外省人高高在上。

等到经国先生在接事之后,他经常跑乡下,走到群众当中去,所以大家觉得说这个领导人有点不太一样。他表现出来的形象跟他统治的手法给人感觉比较耳目一新,后来有位先生曾经担任过首府主席叫邱创焕的。

邱创焕跟经国先生比较熟,有一次,他就回忆起一件事情,他说经国先生到乡下去,有一次就去吃牛肉面,那牛肉面就一般的牛肉面店,去到这个面店的之后,发现这个卫生条件不特别好,他的筷子放在外头没什么特别遮的,筷子上停满了苍蝇,当然他出去少不得有随扈,随扈一看了就说,得想办法帮他清理、清理,就想把筷子拿去烫一下,经国先生说不用,老百姓能吃什么,我就能吃什么,所以这个故事很能代表经国先生亲民的这一面,大家对他还有其他的观感。

台湾民间一般对经国先生的第一个印象就是比较亲民。第二个印象就是他比较勤政,这个人不是高高在上统治我们,我们刚刚说了,他经常会下到乡间去看看老百姓,看看台湾的社会。

当时我们印象很深刻的就是他经常,如果说在台北市,在政府人员出入的话,他穿西装打领带时间不太多的。尤其他在当行政院院长以前、当总统以前,穿西装打领带机会不太多。

经常我们看他穿了一身有点像中山服装,但颜色有时候又不一样,有时候是蓝色、有的时候是灰色、有的时候是土色,那么中山装的领子比较高,青年装的领子比较低、比较平。

这经过改良外面有几个大口袋,这样穿有个好处,第一这身衣服像衬衫又比衬衫大一点,像外面的这个外衣又比外衣小一点点,介于两者之间,又有几个大口袋就比较方便,而且最大的好处是不用打领带。台湾天气比较湿热,这么一身衣服不用打领带,其实大家穿起来还满高兴的,得其所哉。

等到经国先生后来当了行政院长、当了总统之后,他也经常到处去跑。他当时服装还有另外一种改变,他经常穿一些比较轻便的夹克。冬天的时候穿的厚一点,夏天穿的薄一点,各种花色都有,所以给人的感觉、印象是很不相同的,那么他这个是比较突出的。

我们刚刚提到说,他下乡,一年365天有人统计过,他当时下乡每年超过200天,超过200次。也就是有一半时间,他在台湾各个地方去跑、去看,而且他这跑、去看还有一个特色他不扰民。他不会到当地搞很大的排场去迎接他,然后到那地方去讲话、然后铺张浪费、吃饭…等等。

他通常相当低调,而且很多人会很惊喜的说在什么地方吃面的时候突然发现,咱们院长、或咱们总统就坐在旁边跟着大家吃面、吃饭或吃冰…等等。所以大家觉得说很亲切。

他下到地方上去,他也真正在问这些民间的疾苦,他常常去问菜价、问米价、问这日常生活这些用品的价钱。发生了水灾、发生了风灾,他自己会跑去看,然后他还有一个比较为人称道的地方就是,他经常会跑一些偏远地区,会为偏远地区真正去拉电线、去送自来水…等等。他真正去帮地方做建设。

而且因为他是外省人,还有一件事情很有趣。他经常在那边跑的时候,他起用了很多台籍干部,就是本省籍的干部,在本省籍的干部以他们的背景陪着他,比如到了彰化,他就找彰化级的干部陪他走;到台南可以找台南级的干部陪他走。

他不止一次露过一些本事,譬如说到台南的时候,他跟台南级的干部说,你们这地方有个什么事,有个什么东西。譬如说有一个土地公庙,有一个土地公很特别、特别在哪里?他说的出来。土地公后面有面壁非常小孔,小孔代表什么事,譬如说这样子,这个台南出生的官员都不知道这些事情,跑去一看,发现真有这么一回事,就非常佩服他,他这种例子还不止一次。

当然我们可以确定绝对不是他自己跑去知道这个事的,不过说明一点就是,他会花这个心思告诉他身边的人随扈说,你帮我研究、研究什么东西,然后讲来给我听,到时候我去讲一下、去表演一下。他表演的还算是自然,所以大家一般对他来说印象不错,有很多次把地方上的父母官还真的吓一大跳。

他还有一个特色,他在地方跑的时候,这个人喜欢吃东西,他虽然不特别讲究,他不太吃山珍海味,但他喜欢吃地方上小东西,地方上的米粉啦、汤圆啦、地方上的卤肉饭啦、什么煎饼…他吃的津津有味。

这个人还有两个特色,第一个喜欢吃油腻的东西。台湾有一样东西叫卤肉饭,他特别喜欢吃,那卤肉饭特别油腻。这个人有糖尿病又有高血压,所以常吃多了,对他不好。第二个他喜欢吃甜食,地方上的冰、甜品,各种有一点点特色的小东西他都喜欢尝。

甚至到了后来糖尿病比较严重的时候,医生警告不让吃的时候,旁边待的人还躲开他们去吃一下,或者说我吃了,你不许看你转开来等等,这还真是个不好的地方。不过从这些地方,他能够展现出来他的亲民。

还有一个就是他在全省各地方交到不少朋友,今天在这边喝杯茶,明天在那边吃个木瓜、后天在哪吃个什么水果等等,交了不少好朋友。很多人还真的喜欢他。

这个人这样子跑下来之后,就有一个特色,他对台湾的社会相当了解,所以他后来推出了很多经济政策,基本上符合台湾的需求,当然大家对这地方还有见人见智的看法。不过,大家一般比较肯定他的就是在了解台湾社会基础上面,在掌握了台湾工商发展的脉动情况下,他提出了十项建设,提出了这个推动教育、发展经济、发展科技的这些想法,而这些后来也为台湾带来了比较好的收益。这是大家对他的第一个肯定。比较勤政。

第二个肯定就是比较廉洁、比较朴实,然后注重道德。刚才我们说了青年装,说了服装了。然后说了小吃,这个人吃东西我刚刚讲说他虽然好吃,但是他不讲究山珍海味,他讲究一些滋味,他讲究油腻,所以在很多地方他吃东西,然后他的随从也注意到。

像现在担任国民党党主席的吴伯雄先生就讲到说,经国先生有过两次到他家吃饭,他到人家家吃饭有个特色,不要加菜。你家原来吃什么,你就多煮点饭给我,我们一起吃就是了。不要加菜,这点给人印象很深刻。

再来也就是他当行政院长的时候,他曾经提倡“梅花餐”,大概在我这年纪上下的人都还记得这件事情,因为台湾社会当时慢慢开始有钱了,中国人有钱,开始讲究吃、穿。穿的部分他已经把大家变的比较俭朴了,然后在吃的方面,他希望说再降低一点点。

台湾社会当时吃到什么地步呢?据说台湾这吃一年下来,吃掉一条建设高速公路的钱,所以他说我们要例行节约,那从他开始做起,他说那好,那咱们吃饭,不准铺张浪费,我们吃“梅花餐”。

什么叫“梅花餐”呢?每一餐五个菜,摆起来像梅花的五瓣一样,然后中间一个汤,你再好,很有限了。然后公务员,不能上舞厅,不能上酒家,不能接受商人的邀宴,不能接受馈赠,然后自己有什么婚丧喜庆请客,不能超过十桌,每桌都是“梅花餐”。

所以这些事情,我们一般老百姓,印象都十分深刻,大家对他这些想法,就由这些食衣住行各方面,慢慢就积累起来了。

我们接着谈谈蒋经国的衣食住行,刚刚谈了其他部分,再谈谈他的这个居住。这个人我们刚刚说,生活一般简朴,在住的地方,也很简单。

那么如果说大陆团来台湾,还真的不妨把他排进去,看看他住的地方,那个地方,叫做“七海寓所”。他是不住官邸的,所以他这个地方叫做“七海寓所”。“七海寓所”原来是盖给美军顾问团用,那么后来,移交之后,他就选了一间住下来。

大家去那边看,会发现非常简朴,二楼是他平常的客厅跟起居地方,一楼是接待来宾或开会的场所,在他自己住的不管是卧室也好,或起居室或客厅等等,都非常简单,陈设也非常简单,没有什么豪华的装饰品,这个人也真不喜欢的。

他的这个夫人,蒋方良女士,跟他一样,个性上也非常淡泊,我们常常说,她是最不像第一夫人的第一夫人,不是说这个人没有样子,是说这个人没有架子,也不摆这种排场,所以大家看了她其实觉得她是一个亲切的老人,当然现在已经故去了,那我们也觉得非常的遗憾,不过回头看看,这种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这个美德。

那么在他的这个卧房当中,他的床、一般的家具,都非常简单,他的床因为晚年有病,所以那个床是一个医疗用的床,然后旁边有一个轮椅,因为最后他这个糖尿病,脚已经不能走路了,所以很多出入的时候是用轮椅代步,那这个就是他用的轮椅。

那其他,这个床头摆一些他喜欢看的书,譬如说,俄文本的圣经,那可能是方良女士看的,然后再来譬如说像《贞观政要》、《四书》、《易经》、《唐诗三百首》或说基督教的《荒漠甘泉》等等,这些是他比较常看的书,所以生活非常简单。

而且还有一个特色就是,特别值得提的,我们刚刚不说他经常会穿南走北的下乡,到处去看台湾的民间社会,他身边带很多随从,人数很固定,不是特别多。随从还有一个特色,非常低调,一点都不跋扈,有的时候进出来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他在哪里,等到下来看,这里面站了几个人,他很特别,才发现说,原来经国先生在这儿。

随从在很多地方,没有特权,我们从历年来可以看到就是说,他身边用的人,只要有一个人如果“出来阁”的话,很快他会赶他出去,不再用了,所以这点,他抓的非常紧。那么也因为他的自己律己很严,然后对这随从,抓得很紧,所以老百姓对他一般来说,印象是比较好的。

那么最后部分,就谈到他对经济的贡献,当然今天大家最津津乐道就是说他把台湾的经济,带到一个起飞的阶段,从一千多美元的平均国民所得,一下带到五、六千块钱,有人说不完全是他的贡献,可是回头看看,他的贡献还真不小。

他在当行政院长的前后就提出来说,台湾应该去建设一下“十项建设”,什么叫“十项建设”呢?我们过去的在节目当中,很早以前就说过,我们说,一个国家,在现代化的工业化的过程当中,从农业社会慢慢慢慢走到工商社会的时候,你在最早走进工商社会的时候,你最需要的投资不太多。

但是到了一定阶段,工商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时候,你会出现瓶颈,到这个时候,国家必须介入来解决这瓶颈,才能让民间的经济活力,继续发挥上去,经国先生就在这个时候适时的扮演了这个角色。

在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所完成的“十项建设”,基本上就是基础建设,也就在这个时候,必须一步推上去,台湾经济才可能起飞。这十项当中,有六项是交通运输的建设,有三项是重工业,有一项是能源项目。

譬如说台湾社会现在穿南走北的,这个北一高,一号高速公路,我们常通称北一高,也叫中山高速公路,就是他当时兴建的。第二,譬如说我们现在铁路,南北的铁路跟东西铁路,已经开始电器化了,这已经一段时间了,这是他的贡献。第三修建北回铁路,第四我们进出国门,搭飞机的中正机场,然后再来是台中港跟苏澳港。那么比较大的这个建设的部分,一个是造船厂,一个是炼钢厂,一个是石化工厂。

炼钢厂,是因为当时我们很多钢品,钢材,从国外进口,来源不一样,规格跟品质不太一样,所以如果说,来这边要重新做一次,很麻烦,那不如干脆我们进口这个最根本的原料,来我们这里一次炼出来,这样比较一贯作业,那么这个,是经国先生当时所推动的。

再来是石化工业,就石油化学工业,这个不是他开始但却是他继续推下去,所以台湾经济,才得以发展。然后再来一个是核能发电。核能发电,当然最早的这些发电厂,是在他手上完成的,那么后来比较新的这些设计建造,都是在期后的事情了,那将来我们有机会再说。

在除了这“十项建设”之外,我们回头看过去,对台湾今天的经济起到重大贡献的是他当时的一个决策。他在担任行政院长的时期,他认为说,台湾今天现行要发展的话,一定要有一种前瞻性的眼光,也就是要选对一个项目,选对一个产业,这产业要符合世界的潮流,而又能够把台湾经济带起来的。

当年我们选了一个纺织工业,后来选了石化工业,等到这两个工业慢慢没落的时候,他就必须花脑筋再选出第三个工业来,最后他选出来,而且选对了,他选了什么?选了电子业。

70年代的时候,他跟身边的这些重臣,商量完之后,决定说,选电子业,现在回头看过去,这选择是完全正确的。台湾也就是靠了他的这么决策,才能走到今天而屹立不摇。

所以回头看过去,经国先生,有他值得批评的地方,但也有他值得肯定的地方,将来有机会,我们再从别的面向来谈谈经国先生这个人,今天这集,我们就谈到这里,我们下回再见。

(据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中原大地世纪回眸》节目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 陈柏圣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8/0815/99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