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大陆涌"地王"退地潮 业内担忧退房潮紧随

 

单价地王遭退回 退地潮现多输局面  

中国大陆“单价地王”的上海市南京东路163号地块也遭退回命运。苏宁环球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公告,证实其公司大股东苏宁环球集团下属公司南京苏宁地产,已经与黄浦区房地局解除了原南京东路163地块的土地出让合同,其土地出让款亦将获全额退还。

继上海“普陀地王”遭遇退回后,年初即被恒大地产以三亿元定金预订的浦东源深路1号地块也在8月初再次悄然出现在土地转让市场。而南京东路163地块这一近年来上海土地市场上最为“黄金”的商业地块的黯然收场,更为近来土地频遭流拍、地王纷传退地的中国土地市场添上了一记意味深长的注解。

 

“交接延期”被迫退地

  《中国房地产报》报道,南京东路163地块2007年8月24日被南京苏宁地产竞得,以44.04亿元的总价力退群雄成为意外黑马。在苏宁环球发布的简短公告中,轰轰烈烈成功退地的原因,被归结为干脆明了的一句话:“为共同支持上海市重大工程——地铁建设”。

  这一看似突兀的说辞,正是南京苏宁地产借以光明正大与黄浦区房地局“友好协商”,将“烫手山芋”成功转手仍得以全身而退的理由。

  一位去年同样中意于163地块的开发商直言,作为在国内资历不浅的南京苏宁地产,没理由在不惜代价拿下一年后才来权衡这一利弊,“只不过如今市场环境不好,地铁建设导致的交接问题才被苏宁拿来做了文章。”

退地潮涌多输局面

  在不止一位开发商看来,在苏宁与政府方面历时不短的“谈判”后,不论其讳莫如深的个中真相究竟如何,“交地延期”无疑是当前各地退地潮中最为光明正大的止损借口。

  从苏宁“上海地王”到北辰“长沙地王”,从龙湖“重庆地王”到中海“青岛地王”……那些一年前各地风光无限的大小“地王”们,如今却几乎无一例外地深陷“退地”传言泥沼,而真假难辨。

  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薛建雄指出,“资金紧张已成为多数房企面临的问题,面对市场走低的形势,今年不但各地难现地王,退地潮涌的局面也难以避免。”

  “大小地王如潮涌般地提出退地,政府要远比开发商尴尬。地王退地的影响,其实远不止市场层面那么简单。”上海市房地局的一位人士对记者透露,尽管黄浦区163号地块遭遇退地的详细内情目前市局方面所知不多,“但这一地块早在退地传言时期的种种市场评论都让政府颇为紧张,稍不小心,就会陷于被动。”

  为163地块遭退颇为惋惜的某开发商对此说法也颇为认同,在他看来,当前市场情况下,退地潮涌已成定局,然而这无疑是一个多输局面。他认为,无论是万科将所有东莞地王50%股权低价贱卖给虎视眈眈的粤宏远,抑或是新鸿基将旗下成都地王40%股权转让给同样对该地块垂涎三尺的九龙仓和恒基地产,都是楼市缓解资金压力的自救法门。

  上海泰麒房产工作室分析师何凌飞表示,“2007年的不少高价地块项目,其本身的地块价值都非常稀缺。对于这样的地块,盲目退地错过机会,对开发商是损失。反之,采取合作开发,既能保障自有资金的及时周转,又能让其他开发商从中分利”。类似双赢代替多输的方式,才能够减少退地潮中的损失。

 

***********************

 

传中海地产又退地 地王迟迟未开工

 

在长沙“地王”与上海“地王”传出退地消息后,在2007年激进拿地的中海地产,也有了退出青岛与重庆“地王”项目的传闻。但中海方面对这一传闻予以否认。

    重庆地产界资深人士李星辰认为,当下盛传的 “退地”事件,反映出过去的“地王”开发黯淡。据粗略估计,目前,大部分城市的最高土地出让价,比去年高峰时回落了30%左右。

青岛“地王”迟迟未开工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在山东青岛,中海地产2007年巨资拍下的青岛李沧区延吉路地块迟迟未见开工。当地一位房地产商透露:“业内一直猜测中海地产可能要退地。”

  针对上述退地传闻,中海地产青岛分公司负责人对青岛当地媒体表示,所有关于“中海要退地”的说法都是毫无根据的谣言。8月6日,深圳中海地产总经理曲咏海以“正在开会”为由婉拒了媒体的采访要求。

    去年9月,经过279个回合,中海地产以总价16亿多元的价格拿下这个4万多平方米的地块,楼面地价达8330元/平方米,成为2007年的青岛“地王”。这个价格,几乎是仅一街之隔的“良辰美景”带精装修的预售价。

    “没有一家本地开发商参与,大家都认为价格太高,承受不了。”青岛百通城市建设集团总经理方立才说,“青岛业界很多人说,延吉路地块不过是青岛地产市场的 “三类地区”,不知道中海拍出如此高价意欲何为。”但在当时,中海地产将此次拍卖描述为在青岛市场 “一个大有战略价值的行动”。

重庆“地王”传出要退地

    而在重庆,当地业界也传出消息,中海地产没有按时支付重庆弹子石第六期地价款。去年11月,中海集团与香港九龙仓集团斥资75亿元人民币竞得该地块。根据协议,该地块的出让金将分8期支付,在2009年5月30日前全部付清。

  来自重庆市房管局的公开信息也显示,中海地产尚没有完成弹子石地块的交易。重庆市国土局知情人士表示:“关于该地块土地出让款的支付进度以及最终价格,双方正在协商。”

  “实际上,业界一直对中海弹子石地价款的支付进展有所怀疑,毕竟重庆目前楼价整体下跌,土地市场也趋于惨淡。”重庆地产界资深人士李星辰表示。

  李星辰分析,按中海地产的拿地成本计算,该项目楼面地价在3400元/平方米左右,算上建安费用,应该在5500元/平方米上下。“也就是说,中海只有将这个项目卖到8000元/平方米才能盈利。但从现在的市场行情看,这是不可能的。

 **************************

沪地王陷退地风波 业内担忧退地潮紧随退房潮

环球资本

去年8月曾轰轰烈烈地以总价44亿元、楼板价6.7万元/平方米摘得内地“地王”桂冠的南京苏宁地产,如今深陷退地风波,这是上海去年高地价下的第二例开发商退地。 

  此前,上海志成公司曾以损失1.1亿元定金的代价退地。而业内由此担心,在“退房潮”过后,开发商壮士断臂般的“退地潮”将席卷而来。

  南京苏宁地产是上市公司苏宁环球控股股东江苏苏宁环球集团的下属子公司。记者昨天从苏宁环球了解到,去年8月24日,南京苏宁地产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上海黄浦区南京东路163地块,在全额支付了44亿元地款之后却一直没有拿到土地,因此,南京苏宁地产向上海黄浦区房地局提出退地,并要求全额退款。

  在上海,南京东路163地块被认为是近年来土地公开市场上位置最好的一个地块。该地块位于南京路步行街东端,又是轨道交通10号线站点。而去年8月,正值上海土地价格最疯狂时期。经过100多轮激烈竞争,南京苏宁地产以44.04亿元的价格摘得这一地块,这使得该土地楼板价达到6.7万元/平方米,是迄今为止上海乃至全国土地单价最高的一个地块。

  按照计划,该地块应在今年4月16日完成交接,但由于10号线的建设,土地一直没有顺利交到苏宁环球手中。因为163地块底下是10号线南京东路站站点,其建成时间约在2009年10月,受此影响,土地交付时间将在摘地的两年之后。

  此前,上海志成公司的退地曾付出了成交价10%的“毁约”代价,业界担心南京苏宁地产的退地也有可能损失4.4亿元现金。苏宁环球相关人士昨日称,延期交地是退地的主要原因,公司并没有单方面毁约,因此不存在违约损失。

  而地产行业研究员表示,面对房地产市场的低迷走势,开发商高价拿地已面临巨大风险,对于苏宁环球来说,政府延迟交地正好成为其退出的一个借口。毕竟,44亿元的巨额资金闲置两年,单单利率就是一笔庞大的支出。 

 

*******************

这是6月4日上证报评论版文章。开发商目前正在通过收买媒体、专家、学者,拼命鼓吹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面对正在进行或即将到来的房价下跌,开发商们惶恐不安,唯恐到手的暴利再鸡飞蛋打,他们只有通过掌控的强势话语权,继续欺骗民众,加入购房的队伍,心甘情愿地接受他们的掠夺和压榨。促使房价下跌以遏制通货膨胀是中国最高层主导严厉调控的初衷所在,面对开发商编造的种种谎言,每个人都应该保持清醒。——寒冰(暖之)

“退地潮”是房价将跌的又一征兆
  ——上海证券报2008年6月4日
        珑铭


    最近,上海多家媒体披露了上海普陀长风生态商务区4号东南地块被开发商“退地”的消息。市场人士分析指出,以超出底价几倍的高价拿地,在楼市风向变化时就可能面临无力开发的问题。去年9月,该地块经过两个多小时440轮叫价的艰苦“鏖战”,以11.04亿元一锤定音,超出底价3.14亿元250%,折合楼板价约1.64万元/平方米。


    而这种现象并非个别。据报道,2007年9月11日,福建融信地产以总价9.04亿元、每亩单价近2000万元的高价拍得白马路地块,成为轰动一时的“地王”,楼面地价高达9953元/平方米。到今年3月初,融信地产不惜损失7000万元土地保证金,将昔日高价拍得的土地退还;5月14日,万科将公司所持有的东莞市万科置地有限公司50%股权转让,项目公司所持有的正是一年前土地价格疯狂飙升时期拿下的“地王”东莞市南城水濂村地块(折合楼面地价为3772.3元/平方米)。由于当地房价已经降至5000元/平方米左右,按当时拿地价格,开发商几乎没有利润可言。


    地价持续攀升是推动房价上涨的最重要力量。这种影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成本转嫁和传导。去年,全国各地“地王”一个接一个出现,拿地已经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开发商敢于高价拿地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能将拿地的成本向房价中转嫁,而在我国房地产市场供应主体单一,开发商垄断供应市场的情况下,这种成本转嫁几乎是轻而易举的。成本从土地向房价的传递过程,也是房价疯狂上涨的过程。由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地价上涨构成房价的强大推动力,而房价上涨又成为开发商高价拿地的信心支撑。


    其二,心理预期。对未来某种商品价格走势的预期,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选择,而“地王”增强了人们对未来房价将继续上涨的预期。由于“地王”楼面价远远高出周围房价,形成了所谓“面粉贵过面包”的现象,使人们确信未来房价还可能继续大幅度上涨,进行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推动下,蜂拥入市,进一步推高房价。


    其三,土地囤积,强化稀缺性。许多开发商拿到土地后,并不立即开发,而是囤积起来坐等土地升值,提高自己的利润空间。这是房价持续上涨的最重要的根源之一。建设银行去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01年初至2007年5月份,房地产开发商累计购置土地面积21.62亿平方米,而实际仅开发完成12.96亿平方米,“囤地”数量高达近10亿平方米。土地囤积强化了土地的稀缺性,推动了地价的进一步上涨。


    但是,所谓物极必反,当开发商们通过疯狂拿地和囤积土地坐享暴利的时候,他们也在从源头上制造并累积泡沫。当“面粉贵过面包”的时候,意味着面粉包含着比面包更大的泡沫和风险!事实也正是如此,当部分城市的房价从去年年底开始首先步入下跌轨道,高价拿地的风险立即显现出来。如果开发商继续囤积土地,不仅面临着房价继续下跌带来财富缩水风险,还面临着两年后土地将被无偿收回的政策和法律风险。于是,一些开发商开始“退地”,“退地”是楼市泡沫长期累积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开发商通过囤积土地搞投机牟取暴利这一惯用手段的终结。


    地价与房价是互相依托、互相影响的关系。如果说地价下跌是房价下跌的倒逼所致,那么,地价下跌又会反过来影响到人们对未来房价的预期,引发观望效应,使得房价因缺少购买力支撑而步入下跌轨道。一如当初房价与地价的交替上攻那样,在中国楼市承受不了日积月累的泡沫时,房价与地价的轮番下滑就可能出现。


    其实,早在“退地”现象之前,全国各地不断出现的大量土地流派现象,就已经表现出业内对常年累积的巨大泡沫的恐惧感,“退地”则更进一步表现了业内对未来楼市泡沫破裂的担忧,一旦形成羊群效应,“退地潮”就可能出现,进而传递到房价中去。


    尽管开发商们还在继续鼓吹房价只涨不跌的荒谬论调,但“退地”使他们露出了马脚。因此,我们不能单纯地看待“退地”现象,这是中国楼市将步入新一轮调整的又一征兆。 (原题:《“退地”是楼市步入调整的又一征兆》)

 

责任编辑: 郑浩中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8/0819/99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