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打从刘翔消失 我们的奥运会大致上已闭幕了

—以奥运成绩促对教育与普及体育的投入

昨天本报记者蔡元贵引用行家的话说,「打从刘翔消失於鸟巢的一刻起,我们的奥运会,大致上已闭幕了。」因为「叫龙的传人最紧张的赛事,已所馀无几。」

到昨天为止,中国大陆所获金牌已达45面,遥遥领先美国的26面。中共凭京奥一跃而成第一金牌大国的梦想实现了。

金牌大丰收,似乎使中国人吐气扬眉。不错,过去中国人被指为「东亚病夫」,在国际体育竞技场上,不但见不到中国人获奖牌,甚至也见不到中国人的身影。若以国际竞技场的成绩来衡量国民体质,那麽现在第一金牌大国,或可认为洗脱「病夫」之耻矣。

中国获最多奥运金牌的意义,还体现在中国与国际的接轨上。历史上中国也热衷体育活动,如骑马、射箭、武术、蹴?,但却没有与国际体育竞技接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基本上也是关起门来搞革命体育,与外国比赛还提出一个「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违反体育精神的革命准则。中国参加奥运、举办奥运,并在奥运中赢得最多金牌,至少可以说是接受了国际社会公平竞技的所有准则,至於政治上搞点小动作,则是在仍然政治挂帅的国家免不了的。

但是,金牌第一大国,是否真实反映一个国家的国民体质甚或整体的体育水平呢?中国的金牌虽第一,但国内体育设施与育经费的投入,在全球国家中却是居於榜末倒数的位置。中国育经费所占GDP的比例,早几年是4%到5%,是全球的榜末。这几年略有增长,但仍不能与经济增长成正比。加拿大在这次奥运中,只获2面金牌,但加国各地,包括城市、乡村体育设施之多,人民使用之方便以及近乎免费,都绝非第一金牌大国的国民所能想像的。

中国大陆的国民育与国民体育设施的经费投入虽少得可怜,但国家投放在专门用来抢金夺银的运动员身上的经费,却多得可怕。非正式估计,运动员取得每一个金牌,国家投入的费用是6亿元。对运动精英的投入,无论是相对数字还是绝对数字,都是全世界最高的。其他国家的运动员,即使有较多的经费投入,但大多来自商业赞助,真正由政府拨款训练运动员,没有任何国家的经费投入可与中国比。中国金牌的大幅增长,与近年国家财政收入的大幅增长是相适应的,但与国民育与体育设施的经费投入,却绝不适应。

一方面在国民育与体育设施的经费投入,列世界倒数名单,另方面在投放经费於培训体育精英上,却列榜首。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专注体育精英、轻忽民众体育活动的国家。这应引以为荣,还是引以为耻呢?评价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至今没有一个国际标准是把获多少奥运金牌计算在内的,但却会把国家投放多少育经费和国民健康水平作为重要标准之一。

昨天,是汶川地震满一百天的日子。在奥运金牌亢奋与刘翔退赛的惋惜声中,已很少人记得在地震中因豆腐渣学楼倒塌而蒙难的数以千计的学童了。如果国家在育上投入更多经费以及有可靠的监管机制,许多学校是不会倒塌,而许多孩子也不会死的。然而,投放在培育金牌精英的经费居世界之冠与投放在育与体育设施上的经费按人口比例居世界榜末的结果,就造成了汶川学童灾难与奥运金牌第一这两桩一悲一喜的08年大事。

当海内外华人热情为金牌第一欢呼时,请不要忘记汶川的孩子们。但愿奥运金牌不会使中共主政者更加肯定它专注精英的体育发展方向,而是以金牌选手的成绩来鼓励与普及体育运动,促使国家对育和民众体育设施作较大投入。

责任编辑: zhongkang  来源:苹果日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8/0821/99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