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江泽民逼退休 《炎黄春秋》正负社长抗命

—江泽民恼怒《炎黄春秋》社长接到要他退休指令

法广/中国著名杂志炎黄春秋最近遭到整肃。据亚洲周刊报道,炎黄春秋挨整的原因,可能是该杂志刊登了一篇有关赵紫阳的正面报道。此举引起中南海一位前主要领导人的不满,要求一位政治局常委严肃处置。

于是,中国文化部以年龄为由,要求社长杜导正和杨继绳退休。但炎黄春秋杂志主编吴思,今天接受本台驻上海特约记者的采访时表示,该杂志的编委会反对这个提议。杜导正和杨继绳本人也表示没有退出杂志的意向。

本台在上海特约记者曹国星报道说, 有传闻称,中国官方将对著名的党史杂志《炎黄春秋》进行整肃。上期的《亚洲周刊》报道说,官方日前以社长杜导正、副社长杨继绳等主要社方干部年龄过大做借口,下令更替领导班子。 


     今天,《炎黄春秋》杂志总编辑吴思接受本台记者的采访,对记者证实,《炎黄春秋》杂志社确实收到了来自官方的礼貌的"劝告"。


   吴思告诉记者,他们确实接到了来自官方的非正式劝告,劝说《炎黄春秋》现任社长,原新闻出版署署长,85岁的杜导正退休,离开杂志社。据说,被劝退的,还有杂志社副社长原新华社记者杨继绳。 


   吴思说,《炎黄春秋》编委会认为,杜老虽然已有85岁,但身体很好,德高望重,是杂志社的巨大财富。全体编委都认为,杜老如果离开,对杂志是将是巨大损失。因此不希望杜老退休。吴思认为官方的理由不能成立。他说,从杂志社的层面,已经完成了编辑部的年轻化。"以年龄来说,我51,是杂志社总编辑,常务副社长。"


   吴思说,劝告目前还是来自官方有礼貌而节制的劝说,并没有书面的通知或者处分。不过据杂志社了解,来头比较大。


   记者了解,杜导正先生已经表态,拒绝了这一劝告,不退休。杨继绳先生也告诉记者,以吴思的表态为准,无意退出杂志社。


   《亚洲周刊》报导说,此次《炎黄春秋》风波缘起于杂志今年九月号,刊登了新华社四川分社前社长孙振的七千字长文《文革后期我与四川省委书记的交往》,这是赵紫阳下台以来,大陆传媒首次以他为主要描述对象的专篇正面报导。而北京传闻称,该文触怒了从赵紫阳下台受益的某位党的主要领导人,他要求主管宣传的政治局常委进行处分。


   对于上述传闻,吴思表示只是传闻,因此也不愿意回应。


   《炎黄春秋》近年来,多次刊登反思历史,要求持续改革开放的文章。杜导正认为,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前进最可行的方案,是响放宽言路,营造宽松的舆论环境,然后逐步放开。


   他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媒体有责任,意识形态管理部门有更大的责任。杜在80年代曾担任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署长职务。

   吴思对记者透露,已经接到通知,主管意识形态的官方部门将会与杂志社有一次正式的见面对话。

*********************

江泽民恼怒《炎黄春秋》社长接到要他退休指令

北京的《炎黄春秋》杂志因为月前发表一篇关于赵紫阳的文章而惹前主要领导人不满,近日,杂志社长杜导正接到来自文化部要求他退休的指令,引起海内外关注。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方媛的采访报道

据最新一期香港亚洲周刊报道说,《炎黄春秋》杂志在九月份刊登了一篇新华社四川分社前社长孙振的题为《文革后期我与四川省委书记的交往》文章,这是自八九年以来大陆传媒首次以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为主要描述对象的专篇正面报道,该文讲述了时任四川省委书记的赵紫阳,在农村基层调查并调整农村政策,获得“要吃粮,找紫阳”美誉的故事。
    
    亚洲周刊说,孙振的文章发表后,当即引起中南海一位前主要领导人的不满。要求中共中央一位政治局常委严肃处置。二十多天后,即十月中旬,文化部着手处理此事,日前,文化部欲以《炎黄春秋》的社长,副社长,秘书长,编委年龄过大为借口更替领导班子。
    
    星期五下午,本台记者打电话向《炎黄春秋》的副社长杨继绳询问有关情况。
    
    他表示:有这个传说,有这个舆论,传说因为孙振文章,三点水有意见,当然他们不是直接那么说,他们说杜老师(杜导正)年龄大了,休息之类的话。
    
    而《炎黄春秋》总编辑吴思对本台表示,杜导正确实接到过要求谈关于年龄和退休的事,下个星期才会谈,我想等过几天情况更清楚了再说,约我们谈是来自文化部的指令,炎黄文化研究会只是一个转达,他们不是一个单独的行为主体,现在这个事,刚刚露头,很多事都说不清楚,我们担心说多了对下一步不利。
    
    据了解,《炎黄春秋》于1991年由一批中共党内老人白手起家创办,至今没有向国家要过一分钱,全由自己经营,政府也没有给过一个编制,《炎黄春秋》的读者几乎都是老干部和老文化人,最初发行量四万多,如今总发行量已超过八万册。
    
    《炎黄春秋》社长杜导正已超过八十岁,他始终主张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不能退步,也不能激进,而应该有序的,稳固的,逐步的“碎步前进”。他的杂志有很多的界限,如:多党制不碰,军队国家化不碰,六四事件今年不碰,法轮功不碰,现任的和一届的中央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问题,包括他们的家庭和案件不碰。
    
    但是从07年七月起,《炎黄春秋》登载了田纪云的一系列文章,每篇都提到赵紫阳,今年四月又登了赵紫阳秘书李树桥的文章,文章中肯定了赵紫阳的贡献,接着就是孙振的这篇赵紫阳的专文,有评论认为,这就是目前事态下的一种“碎步前进”。亚洲周刊说,《炎黄春秋》是中共党内一批老干部主持,聚集的 “家”,是当下中国能对宣传部的宣传口径有所突破的唯一阵地,而《炎黄春秋》如此敢于突破,有高层人士担心会引起国人更进一步联想。
    
    据副社长杨继绳表示,如果他真是发正式文件改变杂志编辑方向,共产党里面的健康力量当然坚持原则,不会退步的。
    
    前北京经济学周报副主编高瑜星期五对本台表示,杜导正当过新闻出版总署的署长,正部级干部,把他撤掉,任何人也顶不住的,除了要换成他们自己的人,那我觉得《炎黄春秋》肯定要变味儿了,这样连“碎步前进”都不行了,要唱主旋律,要与中央保持一致,那这样一本非常有生气的,已经得到了党内外普遍欢迎的一份杂志,命运就很难决定,也许变成平平的那样一本杂志,没有生存必要。
    
    据了解,《炎黄春秋》发表的引起高层一些人不满的文章大致有五类,除了关于赵紫阳和胡耀邦的文章外,还有呼吁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性质和发展道路的探索以及亲身经历的史实记载如:大饥荒,大跃进,反右的文章。
    
    因此,《炎黄春秋》经常被中宣部打压。就在今年一月,广州的南方周末举办全国周刊杂志评奖活动,《炎黄春秋》榜上有名,但是,高瑜表示:说在大会上接到中宣部的电话要求南方周末把这个奖取消,南方周末表示大字幕都打出来了,结果杜导正和吴思正在推让说谁上去领奖,就这么个工夫就把奖取消了。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方媛的采访报道

背景阅读:

独家 捧赵紫阳“炎黄春秋”遭整肃 是惹了谁? 11-15

责任编辑: zhongkang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8/1118/110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