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炎黄春秋》触怒江泽民被打招呼 前途受关注

 
《炎黄春秋》

《炎黄春秋》杂志是中国一本以刊登历史真相,讨论中国现实问题,时常出现一些被视为'大胆'言论而著名的月刊。

杂志社的社长是80年代初任光明日报总编,后任新闻出版署署长的杜导正。

炎黄春秋在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的名字仍极为敏感的时候最先发表了有关胡耀邦的纪念文章。它发表的文章还包括,毛泽东前秘书李锐呼吁政治改革的文章;以及在中国引起巨大争论的谢韬关于民主社会主义的文章。

最近有消息说,该杂志被上面打招呼,可能面临整肃。《炎黄春秋》杂志的常务社长,总编辑吴思对BBC说,一周前,文化部向他们传了几句话。以社长杜导正年龄大了,办刊辛苦为由,客气的要求他退休。《炎黄春秋》编辑部经过认真研究,很婉转,但很坚决地拒绝了文化部的要求。

刊登赵紫阳正面报道

惹麻烦的据信是该刊9月号刊登的新华社四川分社前社长孙振的长文"文革后期我与四川省委书记的交往"。该文章是对因六四下台的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的专篇正面报道。

《炎黄春秋》过去也曾在所刊登的多篇文章中提到赵紫阳,但这样的长篇报道是第一次,在中国国内更是仅此一家。

分析人士认为,在六四事件20周年前的敏感时期,这篇文章引起了某位中共高层人物的不满。

办刊宗旨

吴思对BBC说,《炎黄春秋》办刊的宗旨,第一是实事求是说历史的真相,绝不撒谎,绝不扭曲。

第二,历史告诉我们,民主和宪政,民主和法制对中国发展是最有利的。一旦偏离这个方向,中国就经常要吃亏,摔跟头。所以《炎黄春秋》要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推动中国政治改革的进程。

在这一宗旨的指导下,《炎黄春秋》发表了许多文章,澄清被扭曲的中国现代历史,还陈独秀,张闻天,胡耀邦,赵紫阳等政治人物真实面貌。同时,《炎黄春秋》还刊登了多篇有关民主宪政和政治改革观念性的文章。引起了中国社会激烈讨论。吴思说,这些都是他们引以为豪的。

但是,对于中共政府至今不愿也不敢面对的一些历史事件真相,比如89年的六四事件,《炎黄春秋》是否敢触动呢?

对这一问题,吴思的回答是,在讲述一些历史事件时,他们会认真研究政府的承受能力和接受程度,而不会只是义无反顾地往上冲。如果认为事情碰起来会得不偿失的话,他们会回避开。他们只是在有可能说清历史真相的范围内,尽他们的力量去做。

相对中国大陆其他媒体而言,《炎黄春秋》长期打擦边球却能生存至今本身已经是个奇迹。

吴思把这归结于他们把握尺度的经验和杂志的人脉关系。《炎黄春秋》的创办有中共党内老干部的支持。刊物的社长,编委,顾问和许多作者都曾经是中国各大部门的领导。

这样的背景使刊物有某种程度的保护。即便刊登一些敏感话题也会得到更多的宽容。不过,如今出现了文化部打招呼的情况,《炎黄春秋》得到的宽容还能持续多久就是个问题了。

不过,总编辑吴思表示,不会因为上面的压力而改变任何做法。刊物不会后退一寸。

责任编辑: 王笃若  来源:BBC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8/1127/111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