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微妙!中共中新社报道李瑞环改编京剧获奖

阿波罗网编者注:江胡斗争中胡锦涛拥用致胜的武器。首先是江泽民不得人心,在整个权力斗争中江曾逐渐处于下风、走下坡路。江曾经排挤过像杨尚昆兄弟、乔石、李瑞环、朱镕基等这些人,而这些人整个人脉关系还在。

其次,江是带有血债的。在江泽民执政时期,犯下了重大的血案。对法轮功的镇压涉及到全国近一亿人,全国大量的财政都投入到镇压法轮功当中,江泽民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另外像参与六四镇压、阻挡重议六四的问题,均是党内和全国民众关注的焦点。

 

李瑞环以韩玉娘获京剧艺术节特别荣誉改编奖

文化部28日透露,在刚刚落幕的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以一出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的《韩玉娘》获“特别荣誉改编奖”。

(图片来源:天津日报)

  中新社报道,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将于12月17日至2009年的1月14日登陆北京舞台,共有十三台剧目参加,皆为在本届艺术节上获得一等奖的优秀剧目,包括七台新编历史剧、四台现代戏及二台整理改编传统戏。

  艺术司副司长蔺永钧在28日的发布会上表示,本届京剧艺术节的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涌现了一批现代题材的新剧目,比如武汉京剧院的《吉庆街生活秀》、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的《红沙河》等都是取材于当下的生活;山东省京剧院的《铁道游击队》和青岛市京剧院的《驼哥与金兰》则是体现抗战年代中的英雄和百姓形象。

  此外,他透露,在本届京剧艺术节的特别荣誉奖的评选中,李瑞环以《韩玉娘》一戏获特别荣誉改编奖,裴艳玲、陈少云、朱世慧和杨乃彭四位艺术节分获特别荣誉表演奖。

  据介绍,韩玉娘是梅派名剧《生死恨》的女主人公,全剧已久未上演,李瑞环对《生死恨》进行整理改编,十易其稿,新本的剧名就定为《韩玉娘》,改编本在保留原剧基本内容、主要人物关系和艺术精华的基础上,进行精炼、增润和新的创造,使得主题更加鲜明,人物更加丰满,故事更加凝练,演出时间从四个多小时缩短为二小时二十分钟左右。

  专家评论,这是既继承原剧精华又脱胎换骨的一出新戏,对京剧流派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

李瑞环:学用哲学 改编京剧

□南方周末记者 朱红军 

  □实 习 生 孙 涛 蒲 彩

  2003年1月23日,李瑞环在最后一次主持全国政协闭幕式时发表卸任感言,“新陈代谢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 
 
  哲学素养深厚的他,对得失看得淡然,“希望我们所有的同志都能以长远的眼光、宽阔的胸怀、平和的心态来对待进退去留问题。”

  学哲学 用哲学

  退休后,李瑞环最令公众关注的事情之一是出了一本书,书名为《学哲学 用哲学》。

  书中收录了李瑞环1981年以来在天津和中央工作期间的有关文章和讲话,记录了李瑞环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会,内容中不乏对当代中国现实的思索和感悟。

  从内容上看,这些讲话涵盖面极其广泛。大到治国方略,小到工程设计,几乎包括了国家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族、宗教、科教、统战、宣传等等,凡是李瑞环主管过的工作或是他感兴趣的工作,都有所涉及。 

  该书责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徐莉回忆,“首长(李瑞环)说,‘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记录着我工作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体会,在工作中掌握的哲学原理和哲学的思想方法。’他非常重视这部书。”

  李瑞环在书中总结道:“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

  专职京剧改编者

  卸任后,李瑞环多在京津间走动,见诸报端的报道也相对多些,一般都与京剧相关。与江泽民和朱镕基爱好弹唱不同,他更醉心于京剧曲目的改编。最为业内称道的是,他改编自梅派名剧《生死恨》的《韩玉娘》,先后十易其稿,从整体布局、人物性格到故事情节,都作了较大改动,被认为是“既继承原剧精华又脱胎换骨的一出新戏,为传统京剧的改编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在他的促成下,历时17年之久的《中国京剧音像集萃》特辑于2003年底首发,其中收入了他亲自修订的4部戏:《西厢记》、《金•断•雷》、《刘兰芝》和《楚宫恨》。一位京剧表演艺术家评价这一特辑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工程”。

  李瑞环对天津青年京剧团关爱有加。1986年,时任天津市市长的李瑞环就曾说,“喊一百句振兴京剧口号,不如踏踏实实抓一个团”,他亲自在青年剧团抓百日集训,邀请名角,以全封闭、大运动量方式训练年轻演员,排演名优剧目。退休后,他更亲自操刀改编多部剧目,并促成了多次赴京演出。

  该剧团办公室主任告诉本报记者,就在一个月前,李瑞环还亲自去了京剧团的新址考察,这是去年天津市政府为百姓做的20件大实事之一。

  “没有李瑞环同志的支持,京剧团怎么会有今天?”团里一位工作人员感慨。

  一份清醒的遗嘱

  今年4月,李瑞环10年助学的故事始为人知。《天津日报》报道说,李瑞环10年间拿出个人资产53.3万元,以“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名义,资助了148名贫困大学生。今年又捐出一笔稿费,委托天津市教委今后3年内每年再资助100名贫困大学生。

  所有相关事宜,全经天津市委前秘书长方放代为办理。4月25日,方放向本报记者再次确认了相关事实。

  1996年,回天津探亲的李瑞环委托老部下方放,将首笔稿费5万元交给天津市委教卫工委,再分别发放给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的12名贫困学生。李瑞环特意交代:“一定要替我严守秘密。若实在推不过去,就说是‘一位老共产党员’。”

  但在受助同学的强烈要求下,2004年10月21日,李瑞环与部分受助大学生进行了一场座谈。

  会上,李瑞环回忆了自己的童年,也解释了资助学生的原因:“我是天津宝坻人,农村的,家境很穷,弟兄姐妹7人,上不起学,小学毕业后经常去做农活儿。17岁去北京前,种地、赶车等我都做过,12岁开始织布,非常苦。但我很小就喜欢书,到处找书看,亲戚、邻居的书我总是想方设法借来看。”

  他提及了一件辛酸的往事。有一年春节,幼年的李瑞环用卖茬子(注:高粱秆儿根部)的钱买了一本名为叫作“巧合奇缘”的书,而忘了买油条回家过年。母亲非常生气,拿起笤帚就打,他光着脚在腊月三十的晚上往外跑,冻了一宿,“后来母亲把我领回家,拉着我的手哭着说,妈知道你喜欢书,读书是好事,可是咱们家里哪有钱给你买书呀?”

  至于资助费用的来源,当日的李瑞环给出了解释:一部分来自稿费,他写过两本《为人民办实事随谈》、两本《城市建设随谈》,还有一本《少说空话多办实事》的册子,以及给京剧团改过若干剧本得到的奖金;一部分是工资,“我每年从工资里拿出固定部分来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就当我没当过这个官,没赚过这些钱”。再有就是自己孩子逢年过节孝敬的礼金。

  1998年,他甚至郑重地把一封遗嘱信转交天津市委书记张立昌。信中说,他身后的事要委托天津办理,他逝世后遗留下来的东西,统统变现资助天津贫困学生。

  当时的方放不禁问他:“你才60多岁,身体又非常好,急着立遗嘱干什么?”

  李瑞环说:“不少人的遗嘱都是在弥留之际立的,很难真实体现本人的意愿。我现在头脑清醒,天津熟悉我的人也都在位,正好把我的心愿告诉他们,如实记录在案。”

责任编辑: 郑浩中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8/1129/111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