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生态 > 正文

万物同遭劫虫蚁亦遭殃 长江危急

 

长江已被碎尸万段,已经不是一条河流。长江生态危机由来已久。尤其是上中游的水土流失,随着山林砍伐,坡地开垦而日益严重,中下游则向江湖要粮,洞庭湖面积减少了大半,号称千湖之省的湖北还剩下多少湖泊?沿着“黄金水道”布设了无数重化工企业、钢铁企业,都是高能耗、高污染的,把废水废渣往母亲河里一排了之。迄今为止,沿江城乡的生活污水基本上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长江。这就是芜湖、无锡等沿江城市反而经常断水的原因,是没有干净水可供。“高峡出平湖”的结果,可能不是我们所能预测的。大量的卵石、泥沙淤塞在库底会是什么结果,可以想象吧?至于对气候地质有什么影响,只能走着瞧了。作为一个中国人,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长江四川段出现特枯水情 泸渝航道告急
2009-03-26 08:48:21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编辑:何礼平
  长江泸州航道局迅速启动枯水期航道维护应急预案

  (杨华林 华西都市报记者 陈章采) 近段时间以来,长江上游四川段出现了历史罕见的特枯水情,致使已执行国家一类航道维护标准的长江上游泸州-重庆段航道多处水情告急。截至25日中午,三峡水库上游的长江航道依然处于特枯水位。


长江水位下降,一些地方货船单向通行

  据长江泸州航道局介绍,从19日开始,泸州段水位从0.60米(以黄河高程为计算基准,海拔223.301米为零水位)退至-0.10米,21日至25日水位一直在0米左右徘徊。截至昨日,长江泸州水位仍只有0.16米。由于长江泸渝段航道已经执行国家一级航道维护标准,维护水深为2.7米,特枯水位的出现给船舶的安全航行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面对罕见的特枯水位严峻形势,负责泸渝段航道维护的长江泸州航道局迅速启动枯水期航道维护应急预案,对辖区内火焰碛、叉鱼碛、鲤鱼碛、斗笠子等重点浅水道加强测量,调整航行标志,安排疏浚船艇现场待命。从19日晚开始,泸州航道局机关安排安委会成员昼夜值班,各航道管理处根据水位连续低迷的情况昼夜护航守槽。

  长江泸州航道局唐诚局长称,该局已经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和部署了航道维护最佳方案,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确保辖区航道安全畅通。加强航道探测和演变分析,对各浅滩航道的探测情况按规定及时上报。加强航道行政管理,防止“超吃水”船舶破坏航道的行为发生,保护好长江航道。同时,航道部门还积极与二滩、向家坝、溪洛渡等上游水利枢纽就下泄流量问题沟通协调,力争将下泄流量对长江水位和航道维护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各级领导干部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生产一线,坚持现场办公和值班督促,认真履行职责。

  航道部门提醒船舶注意,在过往火焰碛、叉鱼碛、鲤鱼碛、斗笠子等重点浅水道时,一定要加强与航道部门的联系,注意航行标志的调整情况,千万不能冒险航行、“超吃水”航行。

*********************************

位居长江边 洗澡却无水
芜湖众多市民遭遇“洗澡难”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位居长江边以江城著称的芜湖市众多市民,连日来纷纷投诉反映“洗澡难”。原因是水压太低,出水量太小,热水器打不着火。特别是眼下的数九寒天,一些市民因此而弄出许多尴尬,甚至感冒生病。

    家住该市新华新村的张女士诉称,她家住6楼,每天中午12点半到下午5点,晚上到11点以后,家里的水压低得几乎没水。想洗澡,必须在下午5点到晚上11点之前这一时段。家住另外一个小区的秦先生投诉时十分生气。他说洗澡时常常洗着洗着就不来热水。最近一次,他一身一头刚刚打好肥皂,突然不来热水,他只能盲人一样关掉开关,光身摸出卫生间,拎回两瓶热水,勉强冲掉肥皂沫,冻得他感冒了好几天……据统计,连续一星期以来,该市地方媒体及本报记者已接到此类投诉多起。当地媒体以《本报报道引起强烈反响  “水压低洗澡难”已非个例》做了连续报道。

    为求证市民投诉“水压低,洗澡难”的原因所在,记者采访了该市供水总公司改制后的华衍水务公司。公司一位李姓女主任分析了存在这一问题的几方面原因:一是有些小区水管安装有误。比如应该安装100DN管径的可能只安装了80或60DN,导致小区进水量不足。二是外路管网渗漏。三是建筑物地势或高程过高。四是家庭的管网末梢滤网疏于清洗形成阻塞。五是长江枯水季节采水存在困难。最后,李主任强调:我们供水公司就是做供水生意的,不存在卖水却又惜水不卖的问题。

    孰料,记者根据华衍水务公司的解释回复投诉市民时,大多市民却并不认同。家住海润小区5楼的王先生很生气地指出,华衍水务的解释太糊弄百姓了。他家过去就没有出现水压上不来的情况。同样还是这个小区,又没有增加用水量,显然不可能是“水管安装有误”问题。南瑞新城的陈女士则说,这两年每天午后水压就上不来了,因为洗澡突然没水已被冻了好几次。原先以为是热水器或是什么滤网问题,喊人检查后告诉我们,其实就是水压小了出不来水。新华新村的张女士干脆认为,是不是供水单位为降低成本,定时关闭了一些水泵。

    面对市民确实存在“水压低,洗澡难”的诘问,华衍水务的李主任显得十分无奈。而每天市民这一方面的投诉仍呈直线上升趋势。( 王祚宏)

*********************************

中国今年投入10亿元整治长江航道

2009年01月21日13: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记者21日从交通运输部长江航道局在宜昌召开的工作会议上获悉,国家今年将投资10亿元,对长江航道全线重点碍航河段进行整治,长江航道整治建设将迎来新的局面。

  为适应长江水运快速发展的需求,去年国家向长江航道投入8.13亿元,开工建设了叙泸段二期、瓦口子、黑沙洲等航道整治工程,完成了库区铜锣峡至娄溪沟炸礁、芜南航改、航标一期、罗湖洲、碾子湾整治、太子矶炸礁工程,长江航道通航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日前,长江下游江乌、张南上浅区航道整治工程及太子矶水道拦江矶炸礁工程,中游戴家洲一期、窑监一期、沙市一期等航道整治工程又相继开工建设。

  据长江航道局局长熊学斌介绍,长江航道中下游长河段系统治理5个工程技术方案已通过专家审查,上报至交通运输部。长江航道整治建设有望迎来更高起点、更大规模的系统治理。

  据了解,系统治理技术方案将长江中下游航道分成5大段进行系统治理,初步估计约有42个碍航浅滩需要整治。长江中下游上起湖北宜昌,下至江苏浏河口,全长1645公里。这段航道尤其是宜昌至武汉河段由于是沙质河床,航道演变频繁,历来是长江航运的瓶颈河段,系统治理的难度较大。

  此次,在成功完成界牌、碾子湾、张南上浅区、罗湖洲等严重碍航浅滩治理后,长江航道局开始着手研究对中下游河段进行长河段大规模治理,计划用5年时间到2013年完成系统整治,实现“中游畅通、下游通达”的目标。

***********************************

长江上游最后的鱼类保护区危在旦夕

一个正在酝酿的水电项目有可能使“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遭遇灭顶之灾,这个专家眼中的长江上游鱼类最后的避难所危在旦夕。

本月初一家媒体短短几百字的消息触痛了鱼类保护专家们的神经,报道称,2月中旬,农业部组织专家对重庆市政府提交的《长江小南海水电站建设项目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及其减免对策专题研究报告》进行论证。

尽管报道并没有披露长江小南海水电站最终究竟会不会上马,但长期关注长江上游鱼类的专家们都很清楚,最近两年,有关方面一直在运作长江小南海水电站的动工,这个水电站的选址拟定在重庆市的珞璜镇,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区内。

鱼类专家忧心的是,此次论证会有没有可能就是小南海水电站要上马的信号呢?

事实上,在过去几年里,为给长江上游高潮迭起的水电开发让步,“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已经一再缩小。最早倡议建立该保护区的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曹文宣院士担忧地说,这个保护区几年前被“掐去了头”,如果“再去了尾”,那么剩下的、支离破碎的河段就不可能继续成为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的生命通道,而且自然保护区是受国家相关法规保护的,岂能随意践踏?

步步退让的国家级保护区

重庆市政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2009年的主要任务包括:争取中央支持……突破小南海水电工程。从当地媒体的报道可以了解到,小南海水利枢纽工程有可能是“十一五”期间重庆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工程计划动态总投资370亿元,如果开工,建成后的装机容量相当于2/3个葛洲坝,电力将主要用于市内,当地对这个工程的期望是,彻底改变重庆拉闸限电的历史。

当地积极酝酿小南海水电站的依据是一份1990年形成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其中提到:长江干流三峡之上、向家坝之下,应当修建小南海、朱杨溪、石硼等大型电站。

这个说法遭到了中科院院士曹文宣的质疑,他介绍说,那份规划形成的时候,“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没有建成。但是1994年建立了保护区,按照《自然保护区条例》,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规划与保护区的相关规定是冲突的,应该修改。

有人辩解说,拟建的小南海水电站坝址在保护区的试验区,不在《自然保护区条例》要限制开发的核心区和缓冲区,不受法律约束。但曹文宣院士认为,水电站的建设有其特殊性,如果坝址在试验区,水库的回水区肯定要进入缓冲区,甚至核心区,长江里的各类生物必定会受到影响,不能在概念上打法律的擦边球。

说起“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5岁的曹文宣院士感慨万千,这个大半辈子都在和长江里的鱼打交道的学者说,这个保护区已经历经了几进几退,为什么有的领导干部只知道吃鱼,却不知道保护鱼,一步步侵占鱼儿们的栖息地。

曹文宣对长江里的鱼如数家珍,他介绍说,长江上游共有119种特有鱼类,但随着上个世纪70年代长江第一坝、葛洲坝的开工,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的生存空间就开始不断受到挤压,90年代开工的三峡工程又进一步恶化了鱼类的生存环境。

当时专家就已经意识到,三峡建坝后将形成600余公里长的水库,由于流速显著减缓,泥沙大量沉积,饵料生物组成发生变化,会使原来在该江段栖息的一部分鱼类不能适应,有可能在水库内逐渐消失。政府部门在制定三峡环保规划时,听取了专家的建议,要求上游的宜宾和泸州两市要分别建立市级保护区,对长江上游珍稀鱼类进行保护,之后的几年,鱼类保护的问题不断被重视,在2000年,最初的两个市级保护区已经合并,并升格为国家级保护区。

可惜好景不长,很快有关部门就决定要在长江上游的金沙江进行水电站的梯级开发,当时拟建的向家坝和溪洛渡水电站都在刚刚升格的长江上游珍稀鱼类国家级保护区内。

如何解决水电站和自然保护区的矛盾,那一次,相关部门选择了保护区向水电站让步。

在“金沙江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水能资源极为丰富的河流之一,在能源紧张的情况下,金沙江的水能资源开发,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的帽子下,有关部门开始在2002年酝酿变更保护区范围。

新的保护区范围在2005年对外公布,比原来缩小了相当一部分,最近的事实是,溪洛渡和向家坝两个水电站已经在2008年年底前实现了截流。

当时参与修改保护区范围的一位专家解释说,剩下的保护区、三峡水库的库尾至向家坝之间约为400公里的河段,只能是上游珍稀鱼类的片段化残存生境。

曹文宣院士的说法是,现在这点残留的面积是满足长江上游珍稀鱼类完成生命历程的必要生态通道,需要保持畅通无阻,例如圆孔铜鱼这类珍稀物种,属于漂流性卵,它们的鱼卵需要在河里漂流一定的距离才能孵化,如果保护区面积继续消减,那么河道距离不够长,将大大消减鱼类的种群数量,长期下去,这类鱼将面临灭顶之灾。

在这个曾经被掐去一部分的国家级保护区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白鲟和达氏鲟,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胭脂鱼、大鲵和水獭。其中,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名录的有3种。

一位专家回忆说,2005年调整保护区方案时,有关方面就曾宣布,剩下的这点流域不能再搞水电开发了,可是短短一两年之后,小南海水电站又在酝酿之中。

还有多少鱼类在灭绝的边缘

在当年三峡工程论证的时期,曾有一位支持者说,“大坝对生态有什么影响,不就少吃两条鱼的事吗?”而在专家那里,大坝对生态的影响远远不是少吃几条鱼那么简单,它对生态的影响是不可逆转的,一类物种可能就此灭绝。

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马毅在2007年举行的第二届长江论坛上,曾经给出了这样的数据:人称“水中活化石”的中华鲟,因受葛洲坝的影响数量锐减,并有继续减少的趋势;长江久负盛名的“四大家鱼”因三峡大坝建成蓄水,鱼苗发生量急剧下降,监测显示,2004-2006年的平均鱼苗发生量与2003年蓄水前相比,骤减了90%,由此可以看出,长江水生生物链中各个物种的资源状况已经全面衰退,表明整个长江水域的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发展趋势令人担忧。

马毅还指出,长江各类水利工程建设在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负面效应,造成水生生物栖息地被大量侵占、洄游通道被切断,产卵场被淹没或破坏,水生生物资源衰退速度加快,种质退化、基因异变,资源总量锐减,这种破坏是毁灭和不可逆的。导致水生生物物种基因不能适应环境而逐渐趋于灭亡,长江的生物多样性逐步消失。

在学者的研究中,中华鲟是目前已知的受大坝修建影响最大的物种。长期关注长江问题的学者范晓介绍说,中华鲟是长江里典型的海江洄游性鱼类,它们在海洋中长大成年后,每年夏秋季逆长江而上,需要耗时一年,行程3000多公里,才能到达长江上游金沙江的产卵场。在整个艰难跋涉、激流勇进的过程中,雄鱼和雌鱼选择适宜的河段交尾产卵,而鱼卵具有粘性,沉落粘附于石质河底,并可藏匿于卵石缝中,以保护孵化中的胚胎不受敌害侵食。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中华鲟从海洋洄游到金沙江产卵,再返回大海,需历时近两年,葛洲坝工程建成后,中华鲟被永远阻隔在大坝以下,再也不能重返传统的产卵场。

葛洲坝对中华鲟的影响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就开始在葛洲坝下游人工繁殖中华鲟,并在技术上取得了成功。

范晓说,人工繁殖的鱼苗,一般在四五个月后,和亲鱼一起放归长江,也有部分鱼苗生长一至两年后放归,由于人工繁育的环境容量有限,所以不可能大规模养育个体更大的中华鲟。

但学者担忧的是,中华鲟从1984年人工繁殖成功并开始放流以来,已有20多年的时间了,按中华鲟15年的性成熟期计算,2000年以后,应当有人工繁殖的成鱼返回葛洲坝坝下江段。那么,人工繁殖种群生长的情况如何?它对天然种群有什么影响?有无基因变异和种质退化的现象?

范晓说,目前还无法识别出洄游成鱼中的人工繁殖个体,因此上述问题仍然是疑问重重。他还告诉记者,他曾经访问过专门研究中华鲟的学者,这位学者告诉他,人工繁殖只是在中华鲟的天然繁殖条件被严重破坏后,不得已的一种补充方式,但它不能代替中华鲟的天然繁殖。还有一些生活在长江的濒危保护动物,如白鲟等,生性比较凶猛,根本不可能进行人工繁殖,它们的命运更让人担忧。

葛洲坝以下的白鲟种群在1993年以后已基本消失,自然繁殖的可能已经不复存在,最后捕到的一尾是在2002年12月12日的南京下关;葛洲坝以上的江段,种群数量也急剧下降。而近8年来,葛洲坝以上长江江段发现的白鲟均为30公斤以上的成年个体,未发现幼体,说明近年来白鲟的自然繁殖状况极差,也可能已没有白鲟自然繁殖了。

专家认为,三峡库区蓄水以后,对鱼类最主要的影响是栖息空间的损失。大坝至重庆600多公里的江段为水库代替后,原来在急流和中、浅水环境中生活的鱼类,将无法适应库区的静流深水环境,当它们不得不迁移时,又会受到生境容量的限制。一定的河段空间内,所能容纳的鱼类种群数量是有限的,这必然导致具有急流态生活习性的种群的衰减。

金沙江上正在修建的向家坝、溪洛渡等一系列电站大坝,将使长江鱼类最重要的产卵地不复存在,这会给已被隔断在三峡大坝以上的鱼类种群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

云阳故陵镇出现重大滑坡险情

时间:2009-4-5 15:24:00 来源:重庆晚报


  约360万立方米的坡体随时可能下滑入江,该县已启动应急预案,禁止所有人员进入该地区


  本报讯 受暴雨和三峡水库水位涨落影响,云阳县故陵镇凉水井总体积约360万立方米的坡体随时有下滑入江的可能,届时整个长江将有半个江面被堵塞。


  昨日,记者从故陵镇楚副镇长处了解到,滑坡区域的11家共55人已成功转移。目前市国土局专家已到现场勘探,并用仪器检测山体情况。


  据附近村民介绍,凉水井附近山体又有滑落现象。滑坡片区住着水让村11户55位村民。楚副镇长介绍,去年11月,三峡水库175米试验性蓄水阶段时,此段山体已出现滑坡。事发后,故陵镇立即协调,将水让村8组55名村民转移到一公里外的11组,每日派村民巡逻观察山体情况。


  据县地质环境监测站的监测,今年3月10日以来,滑坡以每天1厘米的速度加剧变形。4月1日,重庆市资深地质灾害防治专家黄家瑜对滑坡现场踏勘后表示:滑坡已处于临滑状态,库水位进一步下降和强降雨叠加的情况下,总体积约360万立方米的滑体随时有下滑入江的可能。


  如真的滑坡,一半的长江航道将被堵。”楚副镇长说,该滑体长约300米,宽约600米,平均厚度20米,总体积约360万立方米,前缘高程150米,后缘高程301米,基岩滑面平均倾角51度。如滑坡,将阻塞江面,对过往船只有巨大安全威胁。


  昨日上午,云阳县彭县长查看了出现险情的地方。彭县长说,滑坡险情发生后,云阳县迅速启动了应急防灾专项预案,并禁止所有人员进入滑坡地区,改用仪器检测。检测仪器放在海事局提供的船只上,沿江停靠的这些船只,还是过往船只的“警报器”,以便灾情发生前发出预警预报,实施紧急避险。


  记者 朱隽 朱亮 实习生 龙珊

**********************************

蓄水后三峡库区部分滑坡体稳定条件恶化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2009年04月07日 18:49 【《财经网》重庆专稿/记者 邓海】


随着三峡水库的水位涨落和连日雨晴天气交错,三峡库区出现部分崩滑体稳定条件恶化现象。目前在重庆云阳县故陵镇凉水井地区,就出现了体积360万立方米的重大滑坡险情,55人被紧急疏散转移。


重庆市国土局的一名官员告诉《财经》记者,自2008年9月28日三峡水库进行175米蓄水试验以来,三峡库区重庆段有13个区县共发生150多处地质灾害灾(险)情,崩滑体总体积超过4500万立方米,影响居民9000多人,损毁土地2000多亩,据目前初步评估,导致经济损失约5亿元。在发生的众多灾(险)情中,凉水井滑坡险情所影响的地区面积是最大的。

  在水库运行后,岸坡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极易导致岸坡变形失稳。根据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一份内部地质预测材料显示,蓄水后三峡库区崩滑体的稳定状况将发生恶化,与天然状态相比,稳定和基本稳定的崩滑体将减少37.8%,而潜在不稳定的崩滑体将增加51.7%。

  重庆市国土部门调查认为,在三峡水库蓄水以后,因为受到长期高水位的浸泡,重庆市的库区区县地质灾害呈现发生频率增大、灾(险)情增多、不确定因素增加的趋势。在实验性蓄水以来,重庆新发生的地质灾害有100多处,超过地质灾害总数的70%,因此带来的涌浪灾害危险也初步显现,目前已发生影响航道、航运安全的重大灾情三处,已出现的重大险情八处。

虽然国家已经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防治投入巨资,但目前仍有很多地质灾害的治理项目没有展开。在三峡库区三期地灾防治的规划项目有2977处,其中崩滑体总计2686处,仅有355处采取了工程措施得到治理,而未采取治理措施的崩滑体在高水位中极易发生危险。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一名专家告诉《财经》记者,虽然三峡工程有助于防洪减灾,但是三峡工程的运行,实际上加剧了洪水对库岸边坡的影响。因为三峡水库每年从145米到175米的30米蓄水和消落,相当于以前长江100年一遇的洪水的消落。也即,如此高水位消落的频率,以前约是100年一次,现在却变成了一年一次,所以库岸边坡所受的影响也就比以前大。

更让人担忧的是小型居民点的地质灾害防治问题。巴东县的一名官员对《财经》记者说,目前巴东县最大的滑坡险情是在黄土坡,涉及上万居民的搬迁,现在搬迁和治理费用还差1亿多元,难以进行下去。而小的居民点就更加麻烦了,他透露说,在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当中,并没有涵盖部分小型居民点和原有的居民点库岸,对这些地方的地质灾害情况目前还知之甚少。

  居住在巴东县河岸的谭永贵告诉《财经》记者:“滑坡是经常遇到的。现在滑坡来了,也不像以前那么恐惧了。”谭永贵家的院子所在的石坡下面,就是深不见底的长江,“到了晚上的时候,院子下面的坡就不停地滚石头到长江里,整晚整晚睡不着觉,醒来的时候也要小心地走出房门,查看情况。”

*********************************

三峡水库管理障碍待破
《财经》记者 邓海    [2009年03月05日 09:53]     共有 0 条点评

管理涉及19个部门,工作内容近40项,存在着“九龙治水”、多头管理、趋利避责等问题

  【《财经网》专稿/记者 邓海】在完成175米蓄水,进入正常运行期后,加强对三峡水库的综合管理显得异常重要,然而因为对管理体制缺乏设计,导致三峡水库后期管理障碍重重。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监察局副局长杜黎明在一份《关于明确三峡水库管理的法律支撑和管理体制的建议》的提案中提出,随着三峡水库管理重点由保障三峡工程建设为主向确保水库安全运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库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三峡水库后期管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将更加突出。

**************************************

编者按:新华社的报道就是不一样

【政经】三峡工程效益开始显现
   [2009年03月10日 19:00]     共有 0 条点评

  据新华社3月10日消息,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说,三峡电站已有26台70万千瓦水电机组投产;初步设计中的工程建设项目除升船机续建项目外已全部完工,工程质量总体优良;三峡工程具备了175米蓄水条件。
  中国三峡总公司新闻中心介绍其具体效益情况是:
  ——“黄金水道”开始名副其实。三峡蓄水成库结束了“自古川江不夜航”的历史,碍航浅滩暗礁得到系统整治炸除,三峡库区660公里航道有效改善,万吨级船队已可由湖北宜昌直达重庆朝天门码头。
  据统计,自2003年6月三峡船闸通航至今年3月10日,通过三峡坝区的货运总量累计达2.9亿吨,超过三峡蓄水前葛洲坝船闸通航22年过闸货运量的总和。三峡库区航运成本降低35%-37%,货运量以每年35.94%的速度增长。
  ——清洁能源已经造福四方。三峡电站2003年7月首台机组发电,至3月10日,累计发电已超过2970亿千瓦时。预计2009年,三峡电站发电量可达到初步设计值847亿千瓦时。
   三峡工程为国民经济提供了大量清洁能源,供电范围涉及华中、华东、南方电网所覆盖的11个省市,供电半径达1000公里,促进了全国电力联网和南北互供、西电东送输电大格局的形成。
  ——防洪标准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三峡工程作为长江中下游综合防洪体系的关键性骨干工程,防洪总库容达221.5亿立方米;如遇“千年一遇”大洪水,三峡工程配合下游荆江分蓄洪工程,可使长江中下游避免毁灭性灾害。
  目前,三峡水库防洪库容基本形成,三峡工程具备了发挥正常防洪功能的条件,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因此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生态调度开始有效尝试。三峡水库蓄水后,每年枯水季节利用蓄积的水量为下游补水,提高了长江中下游通航能力,沿江工农业用水得到较好保障。
  李永安表示,2009年三峡枢纽工程将全面转入以运行为主,基本思路是研究理顺枢纽运行管理体制,处理好防洪、发电、航运、地质、生态等方面的关系,充分发挥三峡工程综合效益。



责任编辑: 郑浩中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9/0412/125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