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好文 > 正文

余秋雨先生 你改悔吧!立地成佛吧!

 

陈明远:给余秋雨的最后忠告

余秋雨先生,我跟你井水不犯河水,完全不是一个行当,不仅不会跟你争名夺利,而且你根本不值得我羡慕(或“眼红”),只是让我对你产生了一种怜悯!是的,如今只有怜悯。实践证明:你过的是一种多么苍白空虚百无聊赖的日子! 余秋雨真可怜。

余秋雨是上海戏剧学院的教师和作家,我们都曾是文汇报笔会的文友,都在文汇出版社出过书,又都是40年代生的同代人,说起来就算是“文字交”了吧。

90年代以后,陆续见到余秋雨一些“文史散文”作品问世,觉得他文笔流畅,继承了杨朔先生的艺术风格,具有可读性,受到青少年欢迎,产生了社会影响。一个戏剧方面的作者能够有如此成就,我为他感到高兴,曾向他祝贺。但是……

十几年以来,有关余秋雨的许多争议和官司(笔墨上的和法律上的)我从来没有表态;相反,一直保持中立、客观(或旁观)态度。多少次人们对余秋雨进行帮助、指摘、论争甚至多少次从笔墨官司打到法庭官司的时候,我从来抱着善意友好的“和事佬”态度,非但不介入其中,反而劝告有关朋友们:从“爱惜人才”的角度对于此人予以宽容谅解,并且幻想他能够“从善如流、改正错误、吸取教训”……因为祖国人民培养出一个人才是多么不容易啊!

最初,金文明老师爱护后起之秀,指出余秋雨某些文字上的硬伤,目的无非劝告他进行修改校正。上海文化人都知道,金老师有“活字典”的美誉,乃是辞书界老前辈。他曾对于钱钟书《管锥篇》、王了一《楚辞韵读》、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以及王蒙等人的著述进行“咬文嚼字”挑剔错误,帮助这些名家订正,得到他们的好感与致谢。我们替余秋雨着想:本来,老前辈提出指正意见,是值得高兴的好事啊!大多数读者都是厚道人,只要知错即改,不再以讹传讹,就能谅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道理大家都懂。“一字”尚且为师,更何况一百多处硬伤!例如“道士如何能‘圆寂’,何来‘道士塔’?”“致仕怎么成了上任当官?”……你余秋雨赶紧把文章的错处改正吧,别再闹笑话,才是正道。但是,我没料想到,余秋雨对于他文章中的一百多处明显的硬伤,不但死不认错,而且反唇相讥,甚至倒打一耙,再三污蔑老师和好心的人们。“学问事小,人品事大”,当时许多读者对余秋雨提出善意的批评,而他置若罔闻,不屑一顾。

这时候我还是希望余秋雨能够虚心接受意见,当时我没有写一个字公开“批评”他,等待他自行觉悟过来,好改正这些严重的错误。

后来,有许多人提出并证实了余秋雨在“文革”时期投靠“四人帮”的历史问题。事实俱在,难以回避,历史更无法涂抹。当时我认为:这件事情只要接受历史教训,好好做一下反思,比如说“当时我(余秋雨)年轻无知,受了四人帮的毒害和利用,上了贼船。如今认识到了,悔悟了,一定牢记这历史的教训,重新做人”——你只要真心忏悔、切实改过,这样就能提高自己的觉悟,也能够得到大家的宽恕,岂不很好?但是,我又没料想到,余秋雨矢口抵赖,文过饰非,死不认账,居然责备别人是“红眼病”、“文人相轻”、“嫉妒余秋雨有钱有名”……甚至搬出“周恩来总理交给我的任务,光明磊落”、“没有参加‘石一歌’写作组”……甚至要跟人们打官司!这分明是余秋雨自己在损害自己的名誉啊!——而这时候,我还是惋惜余秋雨,希望他能够正视历史,当时我也没有写一个字公开“批评”他。等待他自行反思并痛改前非,用实际行动弥补自己从前的错误。

一直到去年汶川大地震,余秋雨“含泪劝告”事件,引起民愤,犯了众怒。关于“含泪劝告”的事实过程、前因后果,已经有许多详细确凿的调查和分析、评论,成了民众共识,本文不必赘言。虽然余秋雨掌握着话语霸权,又有强硬后台撑腰,但是挡不住网上千万网友们纷纷对余秋雨进行谴责,互联网发挥了空前的威力。这次大地震之中余某“含泪”的所作所为,使我终于看透,他如此虚伪透顶,对于国家、对于人民都是极其有害的。

这一年的种种事实让我终于认识到:余秋雨身上反映的问题,已经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而是这么一种“特色”的虚假社会典型,一种损人利己、极端自私自利的有害的典型,不能任其胡作非为,误人子弟;“虚伪的人格、虚伪的文风、虚伪的学术”,此风气不可任其在社会上蔓延。

知识分子不但要有知识,更必须要有人道主义的情怀,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要有良心,保持良知”,要实事求是地为社会负责任、尽义务。人各有志,但是,做人必须守住道德人格的底线,做学问也必须守住真诚敬业的底线。这个底线的基本要求就是:要真,不要虚伪!

北京方雨教授指出:十几年来,余秋雨已经发展到了“说谎成性”的地步。鲁迅先生深恶痛绝的“瞒和骗”和种种劣根性,在余秋雨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因此,忍耐十几年以后,去年我终于宣布跟余秋雨断绝一切关系。

对事不对人。我们已经看清楚:余秋雨虚伪的巧言令色的种种表演,具有蒙骗性。但就他现在的社会地位而言,他已经蒙蔽了欺骗了中国一些高层人群,愚弄了影响了一部分中国人。如果不对“余秋雨现象”的劣根性——虚伪的“瞒和骗”——进行及时、适当的批评,很可能就象李银河所说,会影响中国的中央高层人群,这是很危险的。

我们作为热爱伟大中华民族的公民,作为一些有能力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学者,必须坚决地站出来,义不容辞地批评“余秋雨现象”。

我主持的“陈明远博客”作为群言堂的文化园地,从2008年夏开始,推荐了北京方雨、上海西方朔、西安唐都小平、广东萧伯纳、福建思宁等一系列博文,摆事实讲道理,具体分析了“余秋雨现象”的一系列问题。阅读点击达几十万人次,在社会上产生了树立正气、端正学风的积极影响。此后休息了一段时期,已经不再理会这个躲开我们北京文化界又回到上海老家的余秋雨了。

本以为相安无事,息事宁人,谁料他积习不改,反而变本加厉,无视“和谐安定”的原则和公德,近来又惹是生非, 重新操起他从“四人帮”那里学来的斗争伎俩,在“余秋雨的博客”发表 《无网生活又一年》(2009年2月10日)、《不许继续侮辱中国人》( 2009年5月19日),其实明眼人一看便知,这篇文章应该读作“不许继续侮辱余大师”。余秋雨假借“大爱”之名,行小我之实,小肚鸡肠路人皆知。真是太想为自己去年的劣行翻案了,但最后枉费心机一场空。谁侮辱你啦?是你自己的言行侮辱了你自己。你余秋雨在网友们中间的支持率比过去更低,而反感率越来越高,过去很多对你抱有幻想的人们(包括青少年读者)如今纷纷认清、看穿你的假面具了。这个事实你余秋雨否认不了啊 ……

过去的历史是不可涂抹的,若想文过饰非,只有越描越黑,欲盖弥彰。

余秋雨先生,我跟你井水不犯河水,完全不是一个行当,不仅不会跟你争名夺利,而且你根本不值得我羡慕(或“眼红”),只是让我对你产生了一种怜悯!是的,如今只有怜悯。实践证明:你过的是一种多么苍白空虚百无聊赖的日子! 余秋雨真可怜。

出于怜悯的善意,给你最后的忠告:“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余秋雨你的日子不多了,别再死不认账、死不改错、死要面子活受罪了——你改悔吧!立地成佛吧!

 

 


责任编辑: 郑浩中  来源:博客中国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9/0604/131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