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大陆 > 正文

国际毒品生产地搬家 新产地珠江三角洲


国际毒枭利用珠江三角珠洲在区域内加紧培育制毒厂。图为珠江广州段。(Getty Images)

珠江三角正形成一条完整“毒品链

中央社台北31日电)金融危机以来,国际毒枭利用珠江三角制造业便利、人员流动大、化学品管理混乱等特点,在区域内加紧培育制毒厂,经由香港转运至东南亚等地,形成一条完整的制毒、中转、销售管道。

消息人士向香港文汇报透露,面对新的缉毒形势,粤港两地警方正谋求更加紧密的合作,以加强两地缉毒成效。

知情人士透露,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金三角、金新月等著名毒品生产基地大受影响,传统毒品交易萎缩。同时,各国警方加强对金三角毒品南下通道的打击力度,使得国际毒枭转变策略,从两方面加强对中国边境的渗透。

一是培育珠三角制毒厂,在深圳、东莞、广州、珠海等地开辟化学毒品加工网点,将制造好的摇头丸、冰毒等透过水客藏毒等方式运至香港,再由香港转至东南亚各国。

二是企图打开由广西、贵州、湖南,至广东东莞、珠海、深圳等地,再转道香港的贩毒陆路通道。

据禁毒情报部门有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大陆各地公安机关破获的制毒案件,捕获的毒贩大部分是“小鱼虾”。而真正的国际毒枭所经营的毒品链,一般是:真正老板坐镇境外,由亲信遥控指挥,再由麾下马仔负责寻找大陆合伙人,选定地点后开工制毒,与香港毗邻的珠三角地区成首选之地。

制好的毒品,由香港方面派人透过走私或人体夹带方式携带进入香港,在港销售或转运出外国销售。

业内专家指出,珠三角地区已不再是毒品交易通道,区域内打击制毒的压力正日益加大。

知情人士透露,与港方情报共享直通至广东各市分局一级。今年6月,119名港人因吸毒而被深圳警方拘留,这是两地更紧密联手扫毒的序幕。

另外,深圳警方近期调动大量线人监视娱乐场所,更首次大规模采取“异地用警、异地结案”等措施,加大对涉案人员,特别是幕后保护伞的打击力度。

责任编辑: zhongkang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9/1031/148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