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国大陆工业发展面临五大困难和挑战 / 内需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在日前举行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年中国工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好于去年,但仍面临五大困难和挑战。首要问题是外需萎缩短期内难以根本改观,在稳定外需同时必须更加注重扩大内需。中国今年出口恢复难度很大,应该如何开拓国内市场,加快向内需主导型经济转型呢?为此,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高山邀请现在美国普林斯顿的中国经济学者何清涟和美国博尔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郑竹园进行讨论


记者:郑竹园教授,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在日前说中国的工业发展面临五大困境。第一困境就是去年靠国家投资带动经济发展,目前内需总是带动不上来, 如何刺激中国内需, 普通老百姓的消费呢?

郑竹园:它现在的主要问题它主要把经济战略放在农村。因为农村农民量大,农村如果农民没有钱买的话,它这个内需就弄不起来。本来现在这个内需是两个问题,一个是鼓励人家买车, 所以旧车换新车了。第二个就是钱匣子放松银金,所以到地方去炒这个股票炒了、这个房地产啊。所以在去年这个内需就是股票、地产、汽车这三样东西就把这个内需弄起来。那么最近觉得这个炒地产不对,所以就开始增加银行存款储备金。提高储备金就减少放款,有点紧缩放款, 又要防止通货膨胀。所以它现在有个矛盾,一方面说要经济继续成长,说要放宽货币;另一方面又怕炒地产、炒股票炒的过热, 就导致通货膨胀。所以在这个两难的阶段里头, 现在是相当困难。

记者:何清涟教授, 您怎么看李毅中提出的这个问题呢?

何清涟:李毅中今天早上是承认我们在十年前就谈到过的问题了。这是一种迟到的认识, 现在呢要调整,要花很大的力气。因为现在中国的出口一直在中国的经济中占非常重要的位子,是中国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那么现在要调整还有很多问题: 首先,比如中国现在如果要是把这个出口生产要转为为国内生产,就有个内需问题,这个内需呢跟这个社会分配问题有非常重要的关系。中国由于过去是利用低人权的血汗工厂, 还有就是低分配。因为中国跟全世界不同,在GDP中间工资比例只占了1/4还不到,发达国家都是占了58%到65%之间。也就是说GDP中间用来分配的份额在中国非常的少。再加上分配不均,就导致中国存在一个庞大的低收入阶层。这些低收入阶层是没有消费能力的。所以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率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其他国家的对外依存率,既是日本这样的出口大国,他对国内消费的依赖都高达65%以上。但是只有中国国内消费一直占50%以下。

记者:郑竹园教授, 农民的收入比较低, 普通老百姓占中国人口的大部分。那么怎样增加农民的收入, 来刺激他们的消费是不是应该是政府的一个重点呢?

郑竹园:是重点, 今年第一个发表的公告提这个三农问题, 三农就是农民、农业、农村就这三农问题。它现在是希望把农民的收入提高,那么这个是主要的内需的重点。

记者:何清涟教授, 您觉得中共政府采取怎么样的政策才能刺激农民,以及其他弱势群体的这个消费呢?

何清涟:这个问题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农民过去20年来,中国的农民(早就已经)身份依然是农民,但是大多数农民家庭已经不能依赖这个纯农业收入养活一个家庭。很多人都得出去打工, 那么有工打的时候他们的家庭收入就好一点,没有工打的时候,家庭收入就差一点。 所以在目前这个出口产业不旺, 还有房地产也行将出现问题的时候,农民工就业的两大领域都已经不行了。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给他们找饭碗。就让他们有工做。但是有工做跟中国的产业结构的问题有直接关系。中国的产业结构一直在调整,要从这个劳动密集型向这个资产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调整。但是现在一调就面临很多问题,那么农民工失去工作和低素质劳动力没有工作也是一个问题,而且中国的问题还多到什么程度,中国现在不仅是低素质劳动力严重过剩,就是高素质劳动力也严重过剩,大学生多年来找不到工作。就是这个问题,所以中国现在是几大群体都成了失业群体。农民、农业剩余劳动力; 还有就是知识型劳动力过剩;还有就是城市里的受教育不足的低素质劳动力过剩。

记者:因为中国的钢铁、水泥、造船很多产业盲目的扩张过剩, 你说这是一个产业调整的好机会吗?郑竹园教授?

郑竹园:对对,钢铁、水泥这种东西生产过多。现在第一把这个转化到新能源的工业,比如太阳能、光速、 利用太阳光、电动汽车,它现在要转到这一方面来。这些是他们现在在推行的一个政策,就是改善生产结构。过去靠外销,现在外销越来越困难,在各方面都在限制,要加税啊什么的。未来的这个发展方向一定要转在内需, 一定要转在新的工业化上去。

记者:这个产业调整是不是又限制很多农民的工作,如果要调整的话?

何清涟:产业结构倒不是我们要调整,是外部压力逼的要你调整,比如不用你的产品了, 那么你产能过剩,你就得关厂,中国制造当然也有自取其咎的地方,比如伪劣产品、有毒食品、还有就是产品不安全啊,所以李毅中讲得这个问题既有中国过去这个产业政策,出口政策的问题, 也有中国制造的质量问题,就是厂商信誉问题,讲重就是厂商伦理问题。所以现在是各种各样的问题都聚集到一块,它得慢慢释放、慢慢消化。中国还得吸取教训,以后不要再生产那些不合格的产品出去,提高产品质量, 要向日本学习,一有产品质量问题,就立刻虚心认错招回,不要再让国家的质监局局长说这是反华势力害怕中国强大,对中国产品妖魔化。不能这样说话,这样说话人家就不信你了,所以我觉得中国这方面的路还有很长很长要走, 它真的不是一个三天两天就能解决的问题。


以上是在美国的中国学者何清涟和郑竹园教授讨论中国应该如何增加内需等问题。

责任编辑: zhongkang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0/0220/158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