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回头看全球金融风暴 其实各国受挫最严重是中国!



  经济的目标是什么,GDP吗?中国一直认为自己的经济发展的很好,但却一直没搞明白经济的目标究竟是什么,经济的目标是民生,而不是GDP。国家的经济目标是民富国强,民富是根本。中国人认为中国在金融危机中是赢家,甚至沾沾自喜,自我膨胀,甚至有人提出“中国模式论”,那我们先看看中国的民生究竟是什么:


  1、人均收入与工资与其他国家比,一个美日韩的普通保姆月收入是中国一个普通一年的收入.有一条新闻,说中国在澳大利亚投资矿业,矿工年薪100万,而中国的矿工收入是多少?

  2、教育:日本等国家的小学中学教育是免费的,只是书本和吃住费用自己付(包括最穷的朝鲜)。而中国城市的普通学校一年学杂费需要3000到5000甚至更高.

  3、医疗养老:日本等国家实行的是国家医疗保险,只要是日本人就有,医院的费用个人只承担30%,其他国家更低。而中国工资不高还要交30%的养老医疗保险,普通民营企业和个人很难有能力全部缴纳养老金,13亿人至少有8亿没有正常的养老医疗保险,平常人得重病就要倾家荡产,甚至等死,大部分农村和城市老人没有退休金。

  4、住房:中国的房价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不说,郊区和小城市的价格一班在3000左右,一套房子30到40万是低的,但却是普通工人15到20年的收入,对于稍微大点的城市30年到50年工资也不够一套房子,而日本房子一班在5到10年的工资。

  5、交通:中国的交通费用是各个国家最高的。

  6、环保:环保的问题就不用说了,连水、空气、土地资源都受到严重的污染,而且还在恶化。

  7、就业:中国的就业问题不是很好,而是很差,就业应该以保险缴纳人数来统计,没有正当和稳定职业和收入的比比皆是。

  8、消费:记得几年前出现了一个报纸报道欧洲一个国家的残疾乞丐在街上乞讨,报道的目的是说明欧洲经济问题,但那个残疾乞丐是坐着轮椅,一个普通的乞丐坐着轮椅乞讨,而在我们国家有多少残疾人能买的起轮椅?很多农民和工人每年的消费还不足2000元,吃的是白菜,半年舍不得卖一次衣服,孩子上学的钱都没有。

  9、劳动与生命保障。中国的矿难有多少?不会是世界所有其它国家矿难的总和还多吧?中国人死亡赔偿是多少,国外的是多少?死亡率又是多少?

  以上是民生指标对比。我们再看看中国GDP的真实情况:看GDP要看GDP的组成,中国GDP的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耗费资源价值GDP:(浪费)

  2、体力劳动价值GDP(低价出卖)

  3、脑力劳动价值GDP (几乎空白)

  4、破坏环境GDP (负值很严重)

  5、保护和修复环境GDP(负值)

  6、重复建设和闲置建设以及破坏建设GDP(负值)

  7、合理建设GDP (很少)

  8、价格与资本炒作因素GDP(很多,但没意义)

  9、民生事业GDP (极少)

  同样的指标欧美和日韩:

  1、资源价值GDP:(很少,甚至在储存)

  2、体力劳动价值GDP(很高,价格也高)

  3、脑力劳动价值GDP (很高)

  4、破坏环境GDP (极少)

  5、保护和修复环境GDP(注重保护,投入也高)

  6、重复建设和闲置建设以及破坏建设GDP(很少)

  7、合理建设GDP (一般,因为城市建设基础好,并且政府控制)

  8、价格与资本炒作因素GDP(一般,政府规范和调控适度)

  9、民生事业GDP (很高)

  在中国,发明和高科技开发上的占的比例很低,电子、生物、汽车工业等等本国技术几乎是空白,大部分是欧美和日韩的技术;工人、农民的工资和收入比不上其它国家的十分之一;而一栋楼的劳动力成本很低,大部分GDP在于资本利润和土地收入。中国的资源出口和浪费所占的GDP非常高,出口企业几乎是靠低价出卖劳动力、矿产等资源。而建筑上来说,城市的道路、设施、建筑等大多很难达到50年以上使用,设置很多道路建了一年就要维修,几年就要重建。而环保不仅没有进步,反而越来越严重,不仅矿产,甚至连水、空气、土地资源都受到严重的污染,更重要的是我们很多GDP是破坏环境和工人健康。

  所以,中国的GDP是以廉价劳动力、资源、破坏环境、重复建设、大兴土木、资本与价格为主。而欧美和日本是以科技等脑力劳动、高值体力劳动、合理建设、环境保护和民生为主要。也就是说中国的GDP构成不合理,这种GDP越高对民生危害越大。而真正社会需要的GDP是不高的。

  对于GDP还有一个问题,中国付出那么大的代价赚来的GDP作用是什么,用在哪里?回答:养活日美姥爷们。 资源给他们,劳动力廉价卖给他们,最后还把换来大把的钱借给美国化

责任编辑: 王笃若  来源:读者推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0/1210/188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