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央视披露共军涉攻击美国法轮功网站

央视军事节目首次披露,军方大学参与攻击美国法轮功网站。网络安全专家指,数年前巳有专家报告证实中共政府涉及对非政府网站的攻击。(海蓝报道)


中央电视台在7月17日播出的军事科技节目《网络风暴来了》,透露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拥有网络攻击系统,向多个法轮功网站进行攻击。当军事专家在节目中谈到网络攻击行动,央视画面播出该学院研发的网络攻击系统,正选择法轮功大法,明慧网等IP地址进行攻击。

在节目中11:04分至11:10分的6秒画面中,清楚看见网络攻击目标是一系列法轮功网站,包括在海外的法轮大法网站、明慧网、法轮功见证站等。另一个画面则显示,攻击者选择了明慧网做目标,并在攻击网站IP地址,输入138.26.72.17,这是IP攻击的手法。

另外,该节目的军事专家介绍,网络伏击有多种手法,一般安装木马、后门系统,有软攻击及硬攻击,软攻击包括逻辑炸弹、邮件阻塞,而硬攻击是摧毁对方电脑硬件为主的一种方式,如电磁脉冲炸弹。但现代社会网络攻击以软攻击为主,病毒攻击是最大的手段之一。

法轮功媒体《大纪元》指,中国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所攻击的IP地址属于美国阿拉巴马州大学一个网址:dali.chem.uab.edu﹐该地址曾由一名化学系的法轮功学生使用,他组织法轮功学习小组。

而阿拉巴马州大学在媒体报道此消息后,发表声明指,这个IP地址属于2001年该校一个网站,但巳废除。该校认为,视频所展视的不是发动攻击,而是阻止其通道,在过去或现在,他们没注意到有这样的攻击。

有关中国军方攻击法轮功网站,英国网络安全专家禾顿 Greg Walton向本台表示, 2002年在Dr. James Mulvenon的企业研究报告内巳指出,中共公安部门曾向不少法轮功网站进行攻击,该攻击包括美国、澳洲、加拿大及英国的法轮功网站,报告并宣称中共当局最少涉及一轮黑客攻击。禾顿又指,中共当局涉及电脑攻击活动巳有先例,但这次清楚显示解放军涉及攻击,是不寻常的事件。美国政府一向没有归咎电脑攻击来自中共当局,虽然有足够证据显示,中国积极参与对非政府组织的攻击,包括攻击法轮功、西藏流亡政府、驻华外国记者协会及人权组织网站等。

禾顿表示,西方政府也曾指责中共政府涉及电脑攻击,英国军情五处(MI5)在2007年明确指出中国涉及黑客活动,但证据不太足够,英国安全部的研究亦指出,单从技术方面找证据,去证明一个国家参与电脑攻击,这几乎不可能。即使你能找到攻击源头的IP 地址来自中国电脑,但它仍可反驳是第三者进行攻击,因为任何人在世界各地都可使用该IP地址进行攻击。

禾顿又指,如果把技术及情报结合,便会有较多证据支持该国曾参与攻击﹐好像央视的军事节目视频,这是明显技术结合情报的例子,内里显示解放军大学攻击法轮功网站,否央视故意披露抑或是意外,现时仍不清楚,也不想揣测。但这个讯息显示,中国视法轮功为邪教,它不怕国际社会知道中国在攻击法轮功网站,其实也证明James Mulvenon在2002年对中国涉及黑客攻击的说法。

资讯科技专栏作家黄世泽表示,美国一些安全软件公司如McAfee security ,本月初曾在《名利场》杂志披露,中国经常对很多国家甚至地区进行攻击,但当时大家认为,这些攻击来自中国,但没足够证据显示是官方攻击,因为凭IP地址,不能百份百证明是官方行为,西方国家从攻击目标推断,该行为来自中共政府,举例如中华民国政府网站遭黑客攻击,但今次央视的视频证实一切。

他说:现在央视的片段,从萤幕显示反映该攻击具官方背景,而且技术由官方开发,以往大家推测是解放军做,但没有真凭实据,但现在推测获得证实。

就中国军事学院的攻击技术,中国网络人士北风认为,该攻击应该是DDOS,就是使用很大的流量去吞没对方网站,令网站没法被访问。它不是流动数描,否则可以在介面看见是否有漏洞。另外,对有人质疑该央视视频会否是假画面,北风指,这个不太可能,可能是制作者一时大意所致。他说:我想这个节目在电视台播出,拍摄过程应该是真实存在,所以我觉得没可能完全是假的,可能拍摄的人,也是无意识留下证据给外界,证实中国有这方面的攻击。

中国外交部6月30日曾否认德国官员受到中国黑客攻击的说法,并指一些人不负责任,将黑客攻击行为与中共政府行为划等号。另外,外交部又否认中国军方网络曾攻击美国国防部,或涉及谷歌邮箱的黑客攻击等。

另外,北京巿委书记刘淇周二参观新浪网及优酷网,他表示,微博是互联网新技术,对社会生活影响很深,也是用户广泛使用的传播平台,要积极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及文化,加强管理,并坚决杜絶传播虚假有害资讯,营造健康向上的网上舆论氛围。

新浪网推出的微博业务,现在巳超过二亿用户注册使用。

责任编辑: 刘诗雨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1/0825/216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