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凄凉宝剑篇:韩寒的倒掉与启蒙时代的终结


者分别凸显了韩寒不同时期的公众形象,也清晰地勾勒出韩寒的转型
之路。

1999年,韩寒以天才少年作家身份出道,连续推出几本畅销书,
2003年,韩寒成为职业赛车手,第一次转型完成不同专业领域的完
美跨越,身兼偶像作家和赛车手双重身份。此阶段韩寒的标签:天
才、叛逆、偶像。

2005年,韩寒尝试偶像化多元发展,签约环球唱片公司,2006年出
版个人音乐专辑,貌似销量不佳,首版即成绝版,第二次转型受挫。

2006年韩寒接受新浪邀请开博客,内容多涉及赛车和个人生活,
2008年开始较多把目光投向公共事件,时政杂评逐渐成为博客主要
内容,在以青少年为目标群体的畅销书作家中,韩寒独树一帜,积极
就公共事件发言。时评写作为韩寒带来了许多原本对他的小说不感兴
趣的读者,更收获了众多名人学者的广泛赞誉。在纸媒、网媒和时政
论坛的力推之下,韩寒声誉日隆,被视为公共知识分子代表人物,第
三次转型获巨大成功。此阶段韩寒的标签:自由、独立、率性、敢
言、公民。

2010年,韩寒涉足杂志出版行业,领衔主编的杂志《独唱团》第一
辑在重重阻力之下于当年7月出版,狂销80万册,12月,据说已印
刷好的数十万册第二辑杂志被迫销毁,第四次转型在政治力的强制干
预下折戟沉沙。杂志虽然停刊,但获得的赞誉和口碑以及销售市场的
肯定,再次印证了韩寒的个人魅力和潜在的巨大商业价值。

观察韩寒的几次转型,2008年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韩寒还只
是影响力仅限于青少年的小众偶像,可开发的商业价值有限。但是当
韩寒拿起时评这支笔,由小众走向大众,从偶像明星成长为意见领
袖,他的商业价值也伴随名声成倍增长。尤其是2009年,围绕韩寒
的正面深入报道和专访频频见诸南方系等公信力较高的媒体,用意很
明显,欲打造一个优质公民的形象,作为“自由民主的世俗符号”引
领公众树立现代文明的价值观。2010年,美国时代杂志网上评选影
响世界100人,中国网民自发组织人海战术,翻过高墙用拉票刷票的
方式为韩寒网上投票,最终结果,韩寒得票高居全球第二。至此,韩
寒从偶像韩寒,到公民韩寒,再到超级偶像韩寒,完成了三级跳的蜕
变,媒体、知识分子群体和网络大众合力把韩寒扶上神坛。

韩寒不承认他身处神坛,也曾谦虚地表示,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
名。但是当一个人以有限的付出收获极大的回报,一个人得到的赞誉
和欢呼远远超出他的成就,一个人的名声与他的才智有相当的落差,
而这一切的异常都几乎听不到质疑的声音,只有正面的激励,由衷的
赞美,宽容的体谅,除了韩寒,谁能找出第二例?

韩寒的时评并不是说见解有多深刻,他的长处在于文字,最拿手的是
反讽。诠释当下的中国,挑战体制的话语权,瓦解伪崇高,戳穿伪正
义,反讽简直如鱼得水,因为体制的话语本身是建立在虚假的逻辑之
上,反讽以戏谑、夸张、引发冲突等解构手段更易凸显体制话语的荒
诞性,营造出强烈的喜剧效果,对荒腔走板的舆论导向有极大的杀伤
力。与同样擅长反讽的鲁迅和钱锺书相比,韩寒的文字没有鲁迅的那
种沉痛绝望,他承袭临摹的是钱锺书的轻松调侃,类似于相声中的包
袱,计算好了节奏,时不时抖出来一个。

阅读这样的文字写出的时评,可以从情绪释放中获得相当的心理快
感,一种参与了益智游戏的满足。比起以逻辑建筑的理性批判,优点
是它更轻松,段子化的警句格言更易于传播,弊端是在瓦解了体制话
语的同时,也部分消减了现实的沉重感。就像是苏联勃列日涅夫时
期,社会上流传的大量政治笑话,与其说是勇敢的挑战,不如说是消
极的反抗,如同恶作剧。在斯大林时期绝对不容许出现的现象,到这
时就变成官方默认允许的常态,这是后极权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直
白地说,你在看了韩寒的时评之后,绝不会产生革命的冲动——对革
命痛恨反感的人,用集体散步这个词自行替换——话说回来,天鹅绒
革命的手段方式难道不就是集体散步?同样是段子化写作风格的时评
作者李承鹏在拿捏文字情绪的精准度上就差韩寒许多,透过文字可以
看出写作状态,他常常会被情绪带着走,写着写着就把自己写沸腾
了,韩寒则是带着读者的情绪走,游刃有余,收放有度。读者经由韩
寒嘲笑了体制,发泄了不满,满足了道义,获得了自我认同。韩寒就
像是另一个版本的于丹,提供政治心灵鸡汤,抚平大众的政治焦虑。

所以不难理解,在对国内政治生态有更深刻认识的人看来,韩寒是肤
浅的,有政治投机嫌疑,用路金波的话说,树政治牌坊,后极权时代
言论有相对的自由,只要不触碰底线,就不必承担任何风险,反而会
有现实收益,韩寒从2008年到2011年的经历便是证明,他几乎每一
篇博文都会被新浪推荐到首页,偶尔遭删帖,连打压都算不上,更不
要说政治迫害。

中国并不缺乏有勇气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关键是更严肃的思想探讨在
当下的舆论环境中几无生存之地,一旦触及到体制根源就遭封杀,有
价值有深度的思想没有良好通畅的传播渠道,理性建设无从谈起,剩
下的只能是情绪性的发泄。胡锡进说:“我们要在舆论场不断筑高理
性的阵地。”大家都清楚,所谓的极端话语、网络暴民,正是舆论不
自由的产物,以环球时报为代表的喉舌,筑起的绝不是理性的阵地,
而是言论的监狱。有那么多的人追随韩寒,并不都是偶像崇拜,也并
非源于他的道德感召力,公众只不过是希望为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找
到一个代言人,一个可以替他们表达心中的不满和愤怒的人。民主体
制下,各阶层的利益团体有各自的代言人,民众的利益诉求有表达渠
道,有维权机制,有法制保障,有解决途径,而在当下的中国,这一
切都不存在,公众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某个有影响力的人身上,韩寒因
缘际会,成就风云人物。

南方系媒体和众多名人学者对韩寒的追捧盛赞,本意是打造一个自由
民主的世俗符号,这种行为和心态反映的认知是:民众需要民主启
蒙,文化改造,素质教育。一句话概括:开启民智。请允许我爆一句
粗口,开启民智这种说法,是最臭最恶心的一个屁!现在还抱残守缺
不肯放弃启蒙意识的人,充分暴露了他们肤浅的认知,傲慢的心态。
启蒙作为一种话语权已经成为中国民主进程的阻力,动辄把开启民智
挂在嘴边的人,永远不懂得民主实践的重要性。100年前,辛亥革命
推翻了帝制,建立了民国;67年前,伟大的卫国战争取得胜利,打
败了日本;65年前,中华民国施行民主宪政,直选产生国大代表和
立法委员,差额选举产生总统。62年前,国府迁台后继续推行台湾
县市长民主选举,第一任民选台北市长和高雄市长均非国民党党员。
24年前,台湾第一次直选产生中华民国总统。100年来的中国经历战
乱已在台湾结出民主硕果,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民智开没开永远不
是问题,只要还给宪法所赋予民众的政治权利,民众自然会在民主实
践中学习规则,积累经验,自发生成良性有序的民主法治社会。

可是就在辛亥革命百年后的今天,启蒙意识还在左右着掌握主流话语
权的知识群体的行为,这是很让人愤怒悲哀的现实。他们没有意识
到,打造一个自由民主的世俗符号以开启民智,跟体制树立英雄楷模
进行宣传导向的作法两者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当然更意识不到其中隐
藏的危险。作为一种理想价值观的符号,如果没有圣徒般的牺牲奉献
精神,超凡脱俗的严格自律,最终是必然要坍塌的。

韩寒无法胜任符号这一角色,这个“符号”是个极端的个人主义者,
这点从韩寒对女性和婚姻的态度可见一斑。2011年韩寒接受南都娱
乐采访提问如何看待小三现象,回答道:“世界上没有小三,这个说
辞是源于局外人的一种莫名其妙的仇恨……我觉得很多人的感情都是
从第三者开始的……婚姻应该是开放的。”这时候的他已经结婚了。
而在2007年凤凰非常道何东与韩寒视频访谈中,何东问,你说爱情
应该是安静安全的,解释一下。韩寒说:“安全是女的不能给男的戴
绿帽子……安静是男的要是给女的戴了,女的要保持安静。”有意思
的是,在凤凰网刊出的文字版中,后半段就变了,变成“至于安静,
很多男的都希望自己的女朋友比较安静。”媒体是在维护韩寒的光环
还是在维护基本的道德和伦理?

不再一一举例了,韩寒多次在媒体采访时表达类似看法,因为太过坦
率反而像开玩笑,其实不是。道德感薄弱,也不伪装道德感,甚至在
结婚后也公开拒绝承担彼此忠诚的义务,鲜明的极端个人主义特征。
单纯作为偶像明星,不过是个人的私生活问题,这无关紧要,但是作
为一个传递民主自由价值观的符号,这就是一个不小的问题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商业利益回避问题,这里还是要厘清,韩寒到底
是偶像还是公共知识分子?偶像参与商业活动无可非议,因为偶像本
来就是商业化流水线的产物,但是公共知识分子是在为公众利益代
言,就必须要恪守本分,回避商业利益。你能想象出一个一边代表着
公众的良心,一边在商业市场上呼风唤雨的哈维尔?

韩寒这几年通过时评积累了极高的名望,也附加而生了不菲的商业价
值,尽管韩寒曾多次表示不会接受商业广告,但从2010年开始,还
是通过商业化运作进行了利益收割。仅在2010年的3、4月份,韩寒
就分别为宇舶表、华硕产品和凡客诚品作代言。2011年1月,韩寒
通过微博为帝王威士忌代言,活动结束后,又以商业化严重为由关闭
了微博。2011年9月,韩寒的出版商路金波在微博上说:“要说成
熟,还差5天才满29岁的韩寒让人赞叹。他曾婉拒与奥巴马的会
面;光今年就推辞总价三千万的商业活动(自己还背着几百万房
贷);坚持不开微博(“驻场费”己有网站开岀千万价码)。他知道
自己想过怎样的生活。一个29岁就超越名利的人,可以走得更
远。”但是仅仅两个月后,韩寒就为雀巢咖啡代言,据路金波透露,
代言费超过千万,并再次发布微博称“见证了一个作家成为中国代言
费最高的大明星”。即便是不怀恶意地揣测,推掉三千万的商业活动
云云其实也不是什么超越名利,不过是待价而沽。

我不想论证韩寒写时评的动机是为了商业利益,这无从考证,也违背
了善意原则。我在这里强调的是,公共知识分子不可以滥用公众信任
收割商业利益,不能利益名望两头都占。可能有人会说我这是无的放
矢,因为韩寒本人曾表态,并不接受公共知识分子这个头衔,也许这
是他的真心话,被架得太高,想下都下不来。他在何东的访谈中曾
说:“我要是被严刑拷打的话,肯定会叛变,我觉得我是一个底线很
低的人。”讽刺的是,他越这么说,人们越认为他清醒理智,不虚夸
不浮躁,反而更加喜欢他,对他寄予更高的期待。

站在韩寒的立场,的确没有理由用公共知识分子的高道德标准来要求
他,批评他的私生活,指责他没有回避商业利益。但回到前面的分
析,韩寒的今天的商业价值正是人们把他视作公共知识分子的附加产
物,这是一个因果链,所以当人们发现自己追随的意见领袖并不像期
望中的那么美好,韩寒神话的破灭不过是迟早的事。

2011年年末,韩寒在博客发表《谈革命》、《说民主》、《要自
由》三篇博文,观点引发公众强烈质疑。从前每发一篇时评都获得一
边倒赞誉的韩寒,头一次陷入了争议的漩涡。批韩一方认为,韩三篇
向体制献媚,迎合了官方维稳的主调。挺韩一方认为,韩寒告别革
命,争取自由的表态,表明了韩寒的理性成熟,是“化蛹为蝶”的进
步。

两方分歧的根源在于对体制变革的路径认识不同,挺韩派寄望自上而
下推动体制变革,良性有序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批韩派则认为改革
开放三十年,政治体制改革毫无进展,而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形成的特
殊利益集团一手抓权,一手捞钱,“摸石头摸上了瘾,不想再过河
了”,渐进式改革的许诺已不可能兑现,因此寄望于自下而上倒逼政
权实现政治变革。可想而知,对韩三篇近似向体制输诚的软化姿态,
那些曾把韩寒看作自身代言人的人们会产生多大的愤怒。

批韩三篇热潮尚未退去,争论战火已延烧至代笔风暴,一旦韩寒的光
环被打破,他就不得不面对公众最严厉的质疑和拷问。从批韩到倒
韩,是公众推翻偶像自我觉醒的理性抉择,更是民众对体制变革的政
治表态。

韩三篇的出台,就我个人的分析来看,意味着韩寒的第五次转型。韩
寒在2010年之前,一直以拒绝商业化的姿态示人,2010年开始,频
繁为商业代言。以批评体制著称的韩寒成为商业宠儿,其实是一个很
诡异的现象,在正常的社会,韩寒的商业价值是由他的知名度和公众
形象来决定的,而在中国,则不得不考虑到另一个重要因素,体制对
他的容忍度。汤唯在拍色戒成名之后,为旁氏化妆品代言,不久便遭
禁播,原因至今不明。李承鹏也说过,一家企业本有意请他的儿子作
代言,但是受他的连累不得不解约。还有艾末末的事情,大家也应该
都知道了。所以韩寒要想保证他的商业价值不在一夕间化为乌有,必
须在批评体制的力度上把握好分寸。

2011年6月之后,韩寒停止更新博客4个月,此时的国际背景,正
是阿拉伯之春如火如荼之际,也催生了国内的某花运动,旋即被扑
灭。11月更新博文4篇,跟时政关系不大。11月30日,发布博文
《问我》,邀请粉丝向他提问。12月23日,以问答形式发表《谈革
命》,24日还是以问答形式发表《说民主》,26日发表《要自
由》。从文章内容看,《说民主》显然是对《谈革命》遭质疑后的仓
促回应,而《要自由》干脆抛弃了问答形式,直接对前两篇遭批后进
行补救说明。韩寒父亲后来说韩三篇一年之前就写好了,这样的话,
三篇应该是一气呵成,各自成章,不应该出现明显补救的痕迹,更没
必要以邀请人提问做足前戏,再以问答的形式发表文章了。

下面就是我的自由心证了,大家凭自己的分析来判断是否足以采信。
韩寒在2011年6月停止更新博客,11月以超千万的价格接下雀巢咖
啡的代言,11月底在博客邀请粉丝提问,12月底发表韩三篇。从这
个时间链来看,不排除韩寒借由《谈革命》向体制表明姿态,来换取
商业价值保值。他显然没有意料到会激起这样强烈的反弹,于是又写
出后两篇。

代笔风暴的高潮是在2012年的中国新年之际,奇怪的是各大网站对这一
引发很高关注度的事件均保持沉默,一种解释是媒体在放中国新年长假,
而网站没有新闻采编权。那么中国新年之后的1月30日,也就是农历初
八,韩寒接受专访的第一家媒体是哪个?新华社。而韩寒曾经说过,
他只接受自己喜欢的媒体作专访。新华社专访当天成为各大网站头
条。两天之后,也就是2月1日,方舟子才接受新华社专访。之后不
断有消息称韩寒代笔事件媒体接到有关方面指示禁止报道,有实名的
媒体人在微博上证明有,但媒体的对外口径是没有。官方保护到底有
没有,总有一天会水落石出。

韩寒和郭敬明同由新概念大赛出道,先后成为畅销书作家。两个人常
被人放在一起比较,各自走出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郭敬明转型做
了老板,专攻青春小说市场,产业根基于远离政治和文化的商业土
壤,商业帝国已初具规模。而韩寒坐拥远超郭敬明的巨大声望,商业
价值不菲却始终有不确定的风险,犹如汪洋中的小船,随时可能被政
治风暴拍打得粉碎。韩寒在博文《我的2011》中说:“如若未来有
变故养女儿困难,给李彦宏开车,替白烨磨墨,帮陈凯歌打灯,我都
没问题。……在新年里,我希望我能写的只让我自己更喜闻乐见,不
再讨好除了我女儿以外的任何人,想写的写,不想写的就一个省略
号。”我认为这是他的真心话。

做了父亲的韩寒不想再冲锋陷阵,于是,他的追随者们哗变了。他本
来至少可以保持缄默,却犯下了最致命的错误。他也许很想褪下光
环,安安心心地去挣钱,但是真的褪下了,就再也穿不回去了。被拉
下神坛的韩寒还有多少商业价值?没有意外的话,会是一个不断贬值
的过程。

代笔问题不是本文分析的重点,简单说几句,我认为《三重门》和参
加比赛的那几篇确实有代笔嫌疑。方舟子和网友们对《求医》和《杯
中窥人》的分析很有说服力,而且韩寒在不止一个细节上明显撒了
谎,比如彻夜读《二十四史》和《管锥编》,没有很深的古文功底是
根本看不懂的。还说《三重门》修改不多的手稿是创作稿,不是誊写
稿。这是绝不可能的。网络小说可以做到一稿成,高产写手据说一天
一万字,那是因为文字要求不高,程式化套路化,粗糙一些也无妨,
《三重门》小说虽然艺术水平不高,但文字还是很老道的,讲究起承
转合,字斟句酌,看得出精心打磨的痕迹,就是老手也不可能不做大
量修改。而且跟韩寒同样是一稿成的赛车博文相比,文字风格和水准
截然不同。

这次代笔风暴中,许多媒体和名人学者挺韩寒挺得相当难看,就算真
心相信韩寒没有代笔,也不至于彻底丧失水准吧?自作其业,自受其
报,韩寒倒了,谁也救不了,想救的恐怕要搭上自己的公信力。

但愿偶像韩寒的崩塌,也宣告了启蒙时代的终结。

责任编辑: zhongkang  来源:网路文摘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2/0221/236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