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晴朗﹕ 子虚乌有的李克强经济学

一周来,中文媒体大量报道一家投资银行----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的一份报告内容,声称他们创造了一个新词:Likonomics,李克强经济学。该“经济学”有三个“支柱”: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杠杆化和结构性改革。对此,中国经济学家和媒体评论员如获至宝,纷纷阐述,越说越玄:“‘李克强经济学’必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显学研究,这毋庸置疑”。“李克强经济学类似里根经济学、撒切尔夫人经济学,带有供给学派的特点,也有公共选择学派的特点,但又极具中国特色。”“李克强经济学:砸碎现在的体系”。“从‘克强指数’到‘李克强经济学’,反映李本人的经济治理和发展思路日渐深化和清晰。”

就连6月上演的银行“钱荒”和股市暴跌,也与李克强经济学挂上了钩,说是“市场在反作用于李克强经济学,并以钱荒下的股市砸盘行为与其博弈。”6月20日是足以载入中国银行间市场史册的日子。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达到史无前例的30%,7天回购利率达到28%。而这两项利率近年来都不到3%。“银行间互放高利贷”的“钱荒”导致随后6月24日股市大跌5.3%,25日最低跌去近4%。这分明是一次恶性事件,却被说成是政府警示银行等产生了“效果”,好像是央行的部署,并宣称:“那个过去随意开动印钞机的时代将一去不返。”

各种论断显得太迫不急待,为时过早。愣是把一个子虚乌有说得煞有介事,尤其是利用中国人对外国投资银行的莫名崇拜,吹捧李总理新政,似乎比自己发明创造一个词来得更有权威性。

不幸的是,“李克强经济学”恰恰就是一个出口转内销,再被热炒的词。它的第一次出现是在3月21日两会之后,《南方周末》评论员的一篇文章,题目叫:《李克强经济学:让中国经济重回市场轨道》。本来这只是一个标题党耸人听闻以抓人眼球的标题,文中只一句“新总理李克强将选择什么样的经济哲学?从首次记者会的问答来看,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李克强经济学的基调,那就是,让中国经济重回市场的轨道。”可见,所谓经济学只是说说而已,并非认真。虽然3月15日李克强毫无悬念地“当选”总理,就有媒体强调了他的身份:“李克强成为中国第一位经济学博士总理”,然而,毕竟经济学博士和李克强经济学不是一回事。

经济学是一门有传统、有理论规范的学科。亚当•斯密、凯恩斯、弗里德曼等等,无一不是严肃的经济学家。近20多年,经济学被庸俗化,从里根经济学到安倍经济学,再到李克强经济学,愈发不成体统。不要以为有了这个说法,就真有一个“李克强经济学”了,根本没有。经济学需要抽象假设、理论框架,科学逻辑和实践检验。李克强上任百日,既谈不上什么理论框架,也看不到创造出了什么崭新概念,除了说过多年的空洞道理,并无经济转型制度变革的实际举动。巴特莱资本凑过来拍马屁,为热衷谄媚之中国人所用。作为总理,重要的不是你创建什么经济学,更不需要你是经济学家,而是你有没有魄力,突破阻碍,推动制度变革,从而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即使从所谓标识“李克强经济学”的央行不放水,不刺激增长来看,实际情况也并非那么回事。不仅央行注了资;股市也有巨额资金进场,倾力提升中石油和工行。此外,稳增长依然是政府首要任务。目前至少看到三项扩大政府投资计划:一是,今后5年再改造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二是新增规划的高速公路,规划到2030年国家高速公路网总规模达11.8万公里,比原规划的2020年目标大幅上调了3.3万公里;三是,加快城镇化,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带动产业转移。

与报章吹捧不同,微博上有识之士议论:“经济制度正常,领导人不必懂经济。如果不正常,领导再似懂非懂一点经济,那将是经济的悲剧。因为他会根据自己的误解指导企业家。各种会议,文件,政策,调控,都是领导觉得自己牛逼,比企业家和真正的经济学家聪明的产物。所谓克强经济学,是拍马屁出来的,根本不是任何经济学。”人们拭目以待,再看他一百天,甚至一年,看他有多少治理中国经济的良策和实效,人民是否成为最终受益者。如果言过其实,“李克强经济学”势必破产,成为笑柄。(自由亚洲电台)

责任编辑: 刘诗雨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3/0705/317189.html